天津,因明朝朱棣皇的赐名而得名,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作为我国四个直辖市之一,好玩的地方也不少。第一次来天津的游客很多都会慕名去最火的“天津之眼”看看,却不知道,就在它的身旁,还有一座清代的古寺,非常壮观漂亮,里面游人不多,别有一番古韵与淡然。
它就是大悲禅院,是天津保存完好、规模最大,香火最旺的佛教寺院,也是全国重点佛教寺院之一。地处天津市中心,交通便利,喜欢人文古迹的朋友,不妨过去看看,收获一片空灵与静心。
大悲禅院始建于清朝顺治年间,历史不算悠久,却也历经坎坷,几度被毁几度重修,可说是个有故事的地方。这里最初由名僧世高倡议、天津卫守备曹斌捐资修建,因供奉一尊高3.6米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故称“大悲禅院”。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成为李鸿章的淮军驻扎地,并将大悲禅院更名为“大胜寺”。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天津,寺院遭到严重破坏后又成为清政府的“宝津铸钱厂”。如今的大悲禅院是民国以后,在原址上几经修复的,不过,扩大了原有的规模,显得更加庄严与深邃。
与其它寺庙有所不同的是,禅院内的大雄宝殿内不但珍藏着魏晋南北朝至明清各代铜、木、石刻造像数百尊艺术珍品,还保留着原天津镇海楼的塔刹;禅院内还设有弘一法师的纪念堂,保存着大师出家后的照片及书法作品;这些都是十分的珍贵;最重要的是院内还设有唐僧玄奘法师的纪念堂,里面曾供奉过玄奘法师的灵骨,1956年转赠印度那兰陀寺,成为中印传统友谊的佳话。
禅院内有不少匾额、楹联、石刻等,很多出自己名家,既有底蕴还赋予深意。如天王殿正门上的汉白玉匾额“古刹大悲禅院”六字,篆书秀美端重、生机勃勃;是著名甲骨文专家、天津文史馆首任馆长王襄于1954年题写的,门券上的“九狮云珠图”与石雕花窗上的“八蝠捧寿”雕刻,为天津著名砖雕大师刘凤鸣的代表作,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既生动、含蓄,又富有装饰性;值得细细品味。
如果细看古朴庄重的山门,会发现中门上的“真如觉场”汉白玉匾额仍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笔书写;左边匾额“大胜寺”为天津著名书画家孙其峰书写,右边匾额“草堂社”为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著名书画家王学仲书写。这三座山门的不同的称谓似乎恰好表达了其发展史中的三个重要阶段,显示设计者的文思巧妙与匠心独具。而山门后的三个匾额又分别写的是“来此作甚”,“莫向外求”,“心即是佛”,字字简洁明了、耐人寻味,充满着禅意深深。
与山门外车水马龙的闹市相比,大悲寺内的环境非常幽静,院内精心培育了许多树木花草,行走其间,让人内心安宁。寺院不算大,沿着中轴线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和大悲殿,左右两侧有钟鼓楼、廊房、祖师殿、释迦宝殿、配房及玄奘法师和弘一法师纪念堂等一系列佛殿,四周围以红墙;布局得紧凑严谨而又庄严;大殿前还有清代著名诗人朱彝尊先生为大悲禅院撰写的碑文,介绍了禅院的历史,碑石采用汉白玉用料,镌刻精致,更彰显了禅院的文化品味。
大悲禅院位于天津河北区天纬路40号,禅院内还能遥看“天津之眼”-摩天轮,门外周边有一条祭祀用品小街,很是热闹。大悲禅院象征性地收门票5元,还赠香一支;闹市之中能有这样一方清净,确是十分不易。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