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以来,区政协文史工作坚持“存真求实”原则,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通过“从远到近、从急到缓”的文史资料工作要求,“系列规划,精选精编”的文史资料工作目标,“协作交流、团结联谊”的文史资料工作传统,从挖掘、保护和宣传历史文化资源入手,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结合文史资料工作实际开展调研视察等履职活动,丰富政协履职的内容,强化文史资料工作的社会价值。
制定北仑历史文化系列丛书,打造北仑文史金名片。“钟观光先生在近代植物学科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将他的家世生平编辑成册,把他深稽博考的治学精神、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记录下来,对当代青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19年4月,在书籍《植物学家钟观光》首发式上,区政协教文委负责人说道。
《植物学家钟观光》一书由《家世生平》《采集有志》《故土遗踪》三部分组成,以大量的第一手文献资料为基础,记录并回顾了北仑植物学家钟观光刻苦钻研、建树颇丰的真实历史,在植物分类学等领域所取得的不平凡业绩,同时还记录了他捐建学校、造福桑梓的感人事迹。
据悉,《植物学家钟观光》是北仑历史文化系列丛书的其中之一。近年来,区政协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按照“系列规划,精选精编”的文史资料工作目标制定了北仑历史文化系列丛书的征编规划,精选出历史名人、特色文化等选题。其中不乏《姚燮研究》《北仑景观》《北仑,我的故乡》《人民音乐家周大风》《北仑足迹》《浙东古镇——柴桥》,《红帮名家戴祖贻》《古城郭巨》《植物学家钟观光》等史料价值高、可读性强的代表作品。
在每年的区政协大会期间,相关负责人都会向全体政协委员、列席人员及全区领导、有关部门发放当年编撰的文史资料。通过挖掘并串联一系列的文化、历史资源,逐步打造起历史文化名人金名片。“传承并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政协文史工作者的光荣任务和历史使命。”区政协教文委负责人表示。
组建特邀研究员队伍深入挖掘史料线索。2021年7月,在戚家山街道蛟山公园,由区政协文史委牵头,区文保所工作人员、区政协文史资料征集工作特邀研究员陈一鸣编撰而成的书籍《山海遗韵—北仑古碶古塘古桥古道》首发暨赠书仪式隆重举行。据悉,从2019年起,陈一鸣便和众多文史资料爱好者、摄影师走访记录北仑古碶、古塘、古桥、古道遗迹,收集历史人文资料。历经两年最终完成编撰工作。“该书深刻记录着北仑社会历史变革的印记,具有为北仑今后发展、规划、命名以及旅游服务提供依据的功能,并且全面展示了江南水域文化的底蕴。”在发行仪式上,区政协主席陈召华评价说。
此外,在《山海遗韵—北仑古碶古塘古桥古道》的编撰过程中,陈一鸣团队还发现了先前史料的部分谬误。例如义成碶的修建时间、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战斗细节等,这些信息经过编撰此书得到了修正和补充,“通过探寻和考察,进一步完善了史料,这是此次行动的一项意外收获”。陈一鸣说道。
陈一鸣团队探寻历史遗迹,是区政协组织特邀研究员队伍开展工作的缩影。继2016年组建10名热心文史工作的文史资料征集工作特邀研究员队伍后,区政协在2017年继续组建第二批文史资料征集工作特邀研究员队伍,面向区域内历史文化方面的史料进行系统挖掘和梳理。目前,这支队伍已有20余名研究员。区政协教文委通过举办座谈会、开展实地走访等形式,努力为这支特邀研究员队伍开展征集史料工作搭建平台,鼓励和引导特邀研究员向社会各界群众宣传政协史料重要意义、广泛征集有价值的史料线索发挥积极作用。
强化跨区域文史资料交流,扩大政协文史工作影响力。2018年4月,由十一届省政协文史委编撰的《浙风流韵——浙江古村落楹联背后的故事》出版发行,其中,我区三幅楹联入选。
入选的三幅楹联分别是柴桥街道地方志办公室报送的柴桥沙溪村四知堂楹联、春晓街道报送的春晓民丰村周氏宗祠楹联和《北仑文博》报送的新碶星阳新村民居楹联。在这些楹联中,传递了我区古村落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着村民们最朴素的精神追求。
除了上述三幅楹联以外,区政协还积极参与其他省、市政协文史工作。如上报省政协史料的《北仑十大碗》《小康路上的模具人》和《庚子新春杂记》等。2021年,区政协参加浙江文史记忆丛书编撰工作,并配合完成宁波市政协志征编和撰写工作。此外,按照“协作交流、团结联谊”的文史资料工作传统,北仑区政协教文委还高度重视与省内外兄弟政协单位加强史料征集工作交流。
“文史工作是人民政协独具特色的一项工作,它是记录历史的片断,某一个过程,某一个层面,某一个角度。”区政协负责人坦言,“它不是文艺作品,也不是合理想象,更不是学科论证,而是‘三亲史料’,亲历、亲见、亲闻,进而发挥着‘存史、资政、团结、育人’和‘补史之缺、详史之略、续史之无’的作用。”据统计,截至2021年,北仑区政协累计编印文史资料共33辑,近700万字。(记者舒一展邵晶靖通讯员黄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