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甘肃省新文科建设研讨会召开,会上发布了甘肃省高校新文科建设“十项行动”,这是首个省级高校新文科建设的“施工图”。就在不久前,由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主办的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在山东大学(威海)召开,研究了新时代中国高等文科教育创新发展举措,发布了《新文科建设宣言》,对新文科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这意味着,新文科建设进入全面启动的新阶段。
高校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阵地。全面建设新文科,高校丝毫不能有观望的态度,而是要积极主动作为。在高等教育中,目前文科占学科门类的三分之二,占专业种类和在校学生数的半壁江山。文科教育是培养自信心、自豪感、自主性,产生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形成国家民族文化自觉的主战场、主阵地、主渠道。新文科建设不仅影响文科本身、影响理工农医教育,更影响高等教育全局。新文科建设立意高远,它的意义不仅于高等教育,对于提升综合国力、坚定文化自信和培养时代新人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高校积极主动建设新文科,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文科教育发展之路。单从概念来看,新文科是美国希拉姆学院2017年率先提出来的。但是希拉姆学院所指的新文科,只是对传统文科进行学科重组、文理交叉,即把新技术融入哲学、文学、语言等课程之中,根本上仍是从技术的应用角度着眼。我们所说的新文科与新文科建设,核心要义是推动文科的创新发展,它的时代背景是“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它的主要任务是构建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新格局,建立健全学生、学术、学科一体的综合发展体系,推动形成哲学社会科学中国学派,创造光耀时代、光耀世界的中华文化,不断增强自信心、自豪感、自主性,提升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这与希拉姆学院所说的新文科是有本质区别的。
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文科教育发展之路,是我国新文科建设的内在要求和显著标志。贯彻落实《新文科建设宣言》,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文科教育发展之路,一是要坚持尊重规律与立足国情相结合。要尊重文科教育特点和人才成长规律,强化价值引领,不断提高高等文科教育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创造性。同时,要立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坚持不懈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加强对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形成中国特色文科教育的理论体系、学科体系、教学体系,为新一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二是要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结合。既固本正源,又精于求变;既立足两个大局,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又主动适应并借力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文科教育高质量高水平发展。三是要坚持全面发展与特色发展相结合。要根据各自学科专业特点,结合行业领域特定问题,促进八大学科门类特色发展,实现文史哲促人修身铸魂、经管法助力治国理政、教育学培元育才、艺术学美人化人……
高校积极主动建设新文科,要围绕“构建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文科人才培养体系”,明确目标,采取行动,在实践中大胆探索,不断总结新鲜经验。首先是要立足学校实际,发挥自身优势,着力打破专业学科壁垒和人才培养的障碍,围绕强化价值引领、促进专业优化、夯实课程体系、推动模式创新和打造质量文化,做好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同时,要立即行动起来,从能做的事情做起。在强化价值引领方面,要坚持立德树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在促进专业优化方面,要紧扣国家软实力建设和文化繁荣发展新需求,紧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积极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文科专业深入融合,积极发展文科类新兴专业,推动原有文科专业改造升级,实现文科与理工农医的深度交叉融合,打造文科“金专”。在夯实课程体系方面,要持续推动教育教学内容更新,开设跨学科跨专业新兴交叉课程、实践教学课程。在推动模式创新方面,要加强与实务部门和其他各方面的协同,完善全链条育人机制。在打造质量文化方面,要坚持学生中心、坚持产出导向、坚持持续改进,建设既体现文科特色又反映学校特点的质量文化。
(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教育报》2020年11月19日第2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