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4日晚,浙江省文史研究馆“浙江文史讲堂”走进中国美术学院,省文史馆馆员、省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研究员鲍志成,给美院师生和社会文史爱好者带去了一场人文视野下的唐诗之路专题讲座。这次讲座是省文史馆和中国美院联合推出的唐诗之路大讲堂系列之一,也是“浙江文史讲堂”进校园首场。“浙江文史讲堂”首次通过互联网全程同步视频直播,旨在推动文史教育向全社会特别是年轻一代传播。
整场讲座以“主讲+对谈”模式展开。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人民论坛网地方部副主任、浙江区域负责人金雄伟主持讲座,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连冕担任对谈嘉宾,活动还邀请到省发展规划院战略中心主任王晟博士、省委党校孙成尧研究员参与对谈。省文史馆机关有关同志参加。
鲍志成馆员以《唐诗之路: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为题,从“浙东唐诗之路”的起源与衍变、丝绸之路历史视域中的浙江“四条诗路”、“一带一路”枢纽与“诗画浙江”文旅IP建设等三个方面,阐释了大历史、大文化、大时空、新时代背景下的浙江四条诗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的历史、文化、时空交错关系,为听众开启了一个更加宏大、开放、广阔的诗路场域。讲座开始时,他通过对大唐诗仙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及其传奇生平、游踪所至和体貌特征、族属分析,指出“浙东唐诗之路”既是山水人文之路,也是具有中外文化交流色彩的对外开放之路。他透过具象、味象、意象、印象“四象”,层层递进,解读了“浙东唐诗之路”是“漫游行吟之路、诗情画意之景、羁旅乡愁之寄、梦游神往之地、求法问道之径、天人合一之境”,归根结底是一条人文之路。
通过四条诗路与丝绸之路尤其是海上丝路输出到世界各地的丝瓷茶三大宗商品的历史文化考察,鲍志成馆员指出,浙江丝瓷茶对东西文化交流等作出独特贡献。当前“四条诗路文化带”正是文旅融合背景下“浙东唐诗之路”的衍生,同时也是丝绸之路、陶瓷之路、茶叶之路河海相连互通的黄金通道。他建议,新时代“四条诗路文化带”建设,要重视开发丝瓷茶文化旅游、推进诗路国际人文交流、开展“诗教画传”美育活动,用艺术载体传播浙江文化,提升人文素养,打造好文化浙江的“重要窗口”。
本次“浙江文史讲堂”采取了“线上+线下”的形式,还设置了线上视频回放功能,积极探索“文史讲堂进校园”新路径,进一步扩大了文史知识教育传播的受众面和覆盖面,许多文史爱好者通过直播观看,传播效率大幅提高。接下来至明年2月,省文史馆还将和美院一起陆续推出唐诗之路讲座系列专场,结合12月25日(拟)在浙江展览馆举办的浙东唐诗之路展览等,让“文史进百姓百家”。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