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用笔记的方式讲述贵州历史故事

用笔记的方式讲述贵州历史故事

用笔记的方式讲述贵州历史故事4月15日,由范同寿著、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书《贵州历史笔记》(上、下册)在贵阳首发,这本书全面呈现了贵州不同历史时期的多元文化与文明图景。当天

4月15日,由范同寿著、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书《贵州历史笔记》(上、下册)在贵阳首发,这本书全面呈现了贵州不同历史时期的多元文化与文明图景。当天,图书的首发仪式暨座谈会在新华文轩举行,范同寿讲述了《贵州历史笔记》的成书始末,还同多位历史文化专家学者围绕“为什么要了解贵州的历史文化”等话题进行交流。

贵州文史_贵州文史丛刊是c刊吗_贵州文史丛刊

作者简介: 范同寿,贵阳人,历史学研究员。1964年毕业于贵州大学历史系。当过中学教师,1979年考入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曾任贵州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贵州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长期致力于贵州历史研究,出版有《贵州简史》《贵州抗日救亡运动史》《独步酒林》《影像中国70年·贵州卷》等著作10余部,发表《清代前期治黔述论》《试论滇西抗战》等文章120余篇。

《贵州历史笔记》是范同寿2008年出版的《贵州历史笔记》的续编。2021年,范同寿已届耄耋之龄,他历时10个月,撰写了20余万字的书稿,与首版《贵州历史笔记》重新编辑共31万字,分上下两册出版发行。两册书分别以贵州历史谜题和贵州历史文化主题词为线索,涵盖了贵州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对贵州历史大脉络、大走向进行有选择、有重点的评述,观点鲜明,引人入胜。

知识性与故事性相融的大众历史读物

《贵州历史笔记》上册分为“厚重而遥远的过去”“当中原征战不休的时候”“秦皇汉武与贵州的古代繁荣”“土司制度——代表着一种文化”等8个部分,讲述着“海百合的诉说”“换个角度看夜郎自大”“黔字简称的追本溯源”“六百年积淀的文化品牌”等精彩故事,把关岭古生物化石群、黔西县观音洞遗址、盘县大洞文化遗址,同分布在全国的“芮城西侯度猿人”“蓝田猿人”“周口店猿人”等联系起来,就如书中开篇“贵州:怎‘神奇’二字足以概括”,将贵州远古的辉煌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首版《贵州历史笔记》于2008年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广受读者欢迎,首次印刷的3000册很快销售一空,后加印2000册,曾登上“读书网”图书排行榜。撰写下册,范同寿吸纳了一些专家的建议,将经济、文化、民族有关的人和事作为记述的重点,并在时间上一直延续到贵州解放。以“多彩、神秘、和谐、包容”4个贵州历史文化主题词为线索,分为“山地高原的几个问题”“那些值得铭记的人和事”“明清之际的山地风云”等6个部分,将“骑龙村的周氏双杰”“关于张百麟这个革命家”等等这些人,“明清之际的民生画卷”“历史‘世博’与贵州”“红色贵州的由来”等等这些事娓娓道来。

贵州文史丛刊_贵州文史丛刊是c刊吗_贵州文史

《贵州历史笔记》书封。

贵州文化学者解读《贵州历史笔记》

座谈会上,《贵州文库》总纂顾久、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冯祖贻、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周必素等多位专家学者多角度解读、推荐《贵州历史笔记》。

冯祖贻认为,这本书对贵州历史中的谜团,给了较科学而实事求是的回答,开卷有益。他说,根据真实的历史写出真实的故事,把贵州历史文化最核心的部分挖掘出来,和当代社会发展紧密联系,鼓舞更多人建设贵州。另外,笔记的形式非常符合当代青年人的阅读习惯,值得推荐。

“这是一部生动的贵州通史。”周必素说,从距今5亿年到1949年,要了解贵州看这本书就足够。其不但是一部功底深厚、思辨的历史著作,更是一本畅销的历史书,体现了一位历史学家的创新和社会责任担当。作为考古学家,周必素认为这本书对考古工作同样有启发意义。

顾久归纳了这本书的特色,以史为经、以人和事为纬,编织起贵州的历史。用谈心似的围炉夜话的形式,以亲切的口吻娓娓诉说着贵州的历史。“他告诉大家,读史的意义正像今天的主题‘不知过去,无以知将来’。读史了解今天,凝聚后代人心;读史会超越眼下拥抱未来,超越琐碎拥抱崇高,让生活更有精神、有灵魂。”

对话范同寿

记者:您是如何开始贵州历史研究并成为终身追求的事业?

范同寿:我20世纪60年代毕业于贵州大学历史系后,被分配到农村中学任教。当地群众说学校后山有一座戴戡墓,此人当过护国军右翼总指挥、四川省长;学校附近的旧治镇,相传是清康熙以前的贵定县城旧址。这些历史是我在大学里没有接触过的知识,贵州的历史需要人去研究。

1979年,我考入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班,研究方向集中在贵州地方史领域,发表了结业论文“明清时期水西土司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在历史研究所工作期间,更是大多围绕贵州历史设计选题,一直以贵州史、西南军阀史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

1999年,我出席美国犹他州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的论文是《一部折射明清黔北社会的谱牒——读〈遵义黎氏家谱〉》。在担任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贵州省志》总编期间,更致力于清史、民国史、西南区域史及贵州地方史志的研究,我一直沿着这条道路走到现在。贵州是生我养我的土地,这种感情是永远抹不去的,这或许就是我选择贵州历史研究作为毕生职业的原因。

记者:新书的撰写,为何选择以笔记形式探讨贵州历史?

范同寿:这是我长期致力于贵州历史研究后的一种选择。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省的史学研究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果,对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我研究发现,在历史上,由于受区位、地形等制约,明清以前的历代史官对贵州情况的记述都极简略,甚至对一些朝代的情况近乎没有记载。

近些年,我省乃至全国的史学、考古学工作者尽了极大的努力,但贵州的历史依然存在不少断链,无论通史、专史、断代史、论文都很难将之梳理清楚。于是,我选择了通过历史笔记的形式、通俗的语言,就自己的研究心得写一部贯通古、近代的书,让贵州人洞悉自己足下的这片土地。(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刘辉 舒锐 文/图)

上一篇: 记忆贵州|贵州历史文化名人:郑珍(下集)
下一篇: 网友热议“最适合老公” 类型:理工男pk文史男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