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文史评鉴】重塑福林辉煌——读洪国泰文史集《福林记忆》

【文史评鉴】重塑福林辉煌——读洪国泰文史集《福林记忆》

【文史评鉴】重塑福林辉煌——读洪国泰文史集《福林记忆》—文史评鉴—重塑福林辉煌——读洪国泰文史集《福林记忆》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当代文化人,每每听到这首《送别》

文史集_文史集萃_文史集团

文史集_文史集团_文史集萃

文史集_文史集萃_文史集团

文史集_文史集萃_文史集团

—文史评鉴—

重塑福林辉煌

——读洪国泰文史集

《福林记忆》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当代文化人,每每听到这首《送别》,联想几乎魂飞天外,如痴如醉欲哭无泪,心中充盈悲欣交织的激情,无从说起。脑洞大开:一个在上海滩十年洋场翩翩起舞风流倜傥,又倏然遁归肃然穆立杭州灵隐寺,形象栩栩如生映现脑海——俗家奇才李叔同、律宗称之为弘一法师的大师级人物。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宋词灿烂如长夜熠熠生辉的星光。元曲以后,辉煌已不再,唯《送别》不死,必将光耀千秋,以孤篇压倒近现代洋洋洒洒的诸多文学大家。

我第一次听到《送别》这首歌,还在很小很小的时候,刚刚有了模糊记忆的幼小年纪。教给我这首歌的,是生我养我呵护我长大的父亲。他其实只读到小学四年级,当时称之为“高小”。据老人家说,这首歌当时被编入民国小学音乐教材规程。每个学生单单耳熟能详还不行,必须备考到了吟唱至有板有眼才算过关。我当年不晓得这首歌的意境,对其深邃远遥令人在风中思绪凌乱,懵懂的人根本无从明了。后来结婚生子,也为人父了,面对咿呀学语的儿子,我教的第一首歌就是“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再后来呢,儿子长大成人,与我多年父子成兄弟,杯酒谈心两男人对酌,常常共同吟唱“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抒发心境与如今年近花甲的我之感受,《送别》“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也算相当凑趣合拍。

再了不起再伟大的人物,也只能贮存在后来者记忆深处一隅的一个不常常回想起的角落。不承想,惊世骇俗如李叔同弘一这么一位风华绝代的不世出奇人,竟然寓居在家乡晋江很长一段时间的史实,被我的同事洪国泰重新发掘出来,疏通理顺,层层叠叠成书达21万字之多,以《福林记忆》文史杂录的方式,向喧嚣世俗界推荐阅读。对于弘一曾经驻锡的福林寺和他生活经历过的福林村,音容神态举止言行,社会交往传经布道,均一一记录在案。除了不断挖掘发现新的史料,尽责尽心对老和尚遗迹旧履不遗余力地加以保护,还在一定程度上大力张扬广泛宣传。侨乡福林村成片中西合璧洋楼、无可媲美的红砖白石典型闽南建筑群,也得到洪国泰精心呵护。他想方设法主动联络厦门大学土木建筑学院诸位老师关注福林。厦门大学老师们惊讶地在交通不便的穷乡僻壤发现了曾经富甲一方的著名侨乡——龙湖福林村。明清时期尤其20世纪三四十年代建筑群,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一个有序排列着,形态各异特色鲜明各种栉比鳞次。厦门大学专业学术团队悉心开展深入跟踪调查,得出丰硕研究成果,编制规划保护设想,最终促成申报“中国传统村落”,成功跻身“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列。这两块响当当含金量十足的金字招牌,铸就不可小觑的精神财富。

洪国泰利用驻村工作便利,作为龙湖镇政府下村干部、驻村点长,用十余年时光,耗神劳力,处心积虑地对福林村的乡间小径、古树名木、残垣断壁、沟壑池塘、老宅民居进行梳理检索,大面积掌握第一手图片资料,多批次进庭院入农户,充分征询各方面意见,收集记录大多数人建议,光是驻村笔记就洋洋洒洒书写厚厚几大册,这些点点滴滴日志记录,以及用手机拍摄的大量图片,为日后洪国泰会同村两委和村中有识之士,发动海内外力量参与保护福林华侨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六韬引谚》:“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六韬引谚》是先秦时期无名氏创作的一则小品文集,原本很小众,知者不多乎。后来被太史公司马迁引入《史记·殖货传》作用语,方为天下人所共知。由此可见,史书功效无可比拟。“熙熙攘攘”这句话被以后的人不断地重复使用,其意喻精辟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天下人为了利益蜂拥而至,为了生存发展东奔西走在所不辞。几百年来,晋江人多地少资源缺乏,生存艰难。福林村一不靠山二不靠海,生活困顿窘迫。老百姓为了各自的生计而劳累奔波,下南洋过台湾直至远渡重洋到了美洲大陆,他们在异国他乡吃尽无限苦头却乐此不疲。相比于养家糊口勤劳致富显祖荣宗反哺故土,在这个最大利益面前,什么样的艰辛创业伤筋动骨,都要退避三舍。公派驻福林村的镇政府下村干部青年洪国泰,被福林村辉煌灿烂的历史所感动,被衰落破败的大量现状建筑所感慨,他似乎看到了当年纷至沓来的金条银圆汇集到达交通闭塞的福林村,福林古街盛极一时的繁华。衰败并非福林的宿命,辉煌才是福林的未来。洪国泰立志要做一个传统文化的守护者,身体力行地去当一个传承历史文化的行动派。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征兵、计生、制止违建、农田水利、乡邻纠纷等分内本职工作之余,他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到了村间单体和连片古建筑保护、搜集整理民间文史资料中,配合厦门大学学术团队,参与测量绘画一街墙一屋脊一砖壁一檐口一瓦筒的纷繁琐碎的事务,提出利用破大厝营造乡村微景观建设方案,组织实施并取得全市评比一等奖,得到村民的交口赞誉。

当初,洪国泰要求调到晋江市社科联工作,外调时找龙湖镇政府了解他的基本情况,某两位领导分别跟我说,这个人学理工,本科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做人耿直,做事认真,工作能力不差,就是有点儿“书癫”。奇哉怪也,两名领导均一致认定洪国泰“书癫”?“书癫”者,闽南语溯源即表达某人一以贯之地沉迷于某事某物,且痴心不改。如此之人,正符合坐冷板凳虚功实做、专注致力开展学术研究的工作要求。于是乎,洪国泰顺利调到单位与我当同事。时光匆匆忽然已过几年。

出于对文化遗产的敬畏,全身心投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中国传统村落福林保护实践。他人虽然已调离福林,心却依旧系在了这个让他永远难以忘怀的乡村。重塑华侨古村曾经的辉煌,是洪国泰十几年来最大的追求,没有之一。

(作者黄良,系晋江市社科联三级调研员、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文史集萃_文史集_文史集团

上一篇: 人民网:“文学后浪”,临大李超然!
下一篇: 2023江西三校生高考人数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