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淮安人的一天 |何永年:妙笔著文史,余热闪光芒

淮安人的一天 |何永年:妙笔著文史,余热闪光芒

淮安人的一天 |何永年:妙笔著文史,余热闪光芒他生于清江浦西长街,1963年工作,自2004年退休前一直从事医务工作,很少与文字打交道,退休后却

他生于清江浦西长街,今年75岁,1963年工作,自2004年退休前一直从事医务工作,很少与文字打交道,退休后却不甘寂寞,舞文弄墨,写起了自己所了解的淮安古城往事,十余年间走街串巷、访谈考证、记录整理了淮安历史文化不为人知的轶事,更写出了大名堂:《清江水渡口》等近四百篇文章、50万字的皇皇巨著《清江浦轶事》。他就是妙笔著文史、余热闪光芒的何永年。

承德北路旁的小巷里,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尽显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淮安的烟火气,附近菜场里的嘈杂声也不绝于耳。本期主人公就住在这里,静坐冷板凳,潜心追寻淮安的文史春秋,为广大淮安人留住了那一份乡愁。

何老吃完老伴做的养生粥后,照应下小卖部,零售报纸之余,也看报读书。这不,碰巧遇到代理商上门结算报款,何老说:“如今纸媒在内的传统媒体渐渐走下坡路,步入了寒冬;我读报时不时发现本地报纸上的文史风情版块的文章所涉史实不够准确,感到很遗憾,这样以讹传讹,对传承淮安历史文化没有好处。”

何老自2004年12月从二院退休后,就养成了剪报的习惯,收罗了不少资料,这为自己写些文章,为现在的年轻人还原淮安真实的历史文化打下了基础。何老说:“退休了,有更多精力来写文章,也算是对我以往生活的一种回忆与思考。”

采访中,何老还拿出了自己收藏的老物件,其中有1960年9月28日淮阴师范专科学校录取通知书,通知书中注明了报到日期和新生报到须知。须知中第二条“缴代办费9—11元,学期结束时结算,有余发还,不足补缴。”可见当时上师专不需缴学费和伙食费,全由国家负担,个人只付少量代办费。

何老说:“当时我还是高一学生,一心想早日工作,好给家里分忧,就报名参加了高考,第一志愿写的是北京医科大学,结果录取了最末一个志愿——淮阴师专。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去报到,自动放弃学籍,继续上高中。”说这段话时,何老并未显露出遗憾之情,反而非常坦然,这就是静看云卷云舒的人生体悟。

还有1947年12月由淮阴县政府地籍整理办事处颁发的土地所有权状(证)。何老说:“土地所有权人是我祖父。权状左边还粘了张附图,房子方位、面积、地界都有。当时1945年新四军第一次解放淮阴城,第二年9月北撤,淮阴又被国民党政权占据。所以这是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旧物了。”

这是何老收藏的1938年以前拍摄的“清江大闸”老照片。他说:“这张老照片已经被市博物馆、中国文物研究所、中国建筑学会等多个部门复制收藏。我还查了不少资料,说当时清江大闸还是活动性闸板。你看照片上桥面下悬空的木梁都能看到,两侧闸墙上方的闸门启绞架和两条闸门板槽都完好,当然,另一边因为拍摄角度的问题就看不到了。”

这时何老的电话响起,原来今天是他参加的“秋月正红”俱乐部成立读书会的大喜日子,在到会场之前,何老决定先拜访下老友。

在爬楼梯时,他有点儿疲乏。原以为是已过古稀之年的缘故,后来得知是服用抗结核药产生了头昏脑涨等副作用,不过这药也歪打正着解决了何老的顽固性打嗝。

何老在俱乐部老友杨义春家中参观书房时,还兴奋地掏出了相机。他说:“我是在老年大学充电时学的,除了报摄影班,还报了二胡、唱歌等课程。我在初中时受爸爸的影响,还自学了口琴。”

何老在“秋月正红”读书会成立大会上被推选为高级顾问。读书会的吴玉山会长更在现场大力推介了凝结何老9年心血的著作《清江浦轶事》。

读书会的吴玉山会长说:“何老大我两岁,小时候是邻居,后来搬迁工作变化分开五十多年,没想到退休后在老年大学相聚了。何老追寻淮安古迹,还自学电脑操作,带着病体一点一滴地打字爬格子,这50多万字里的每个字都透露出他对对淮安文史故旧的热爱与情怀。”

活动现场,何老还饶有兴致地和一群老友们登台一展歌喉,合唱了《夕阳红》,看着他满面红光,就像个年轻人。热情投入的演唱,仿佛唱着自己的心声......

虽然现在生活淡然如水,何老作为一名草根文史专家,却从2004年退休以来,十多年里在书房孜孜不倦、默默耕耘,为淮安人留住了那心底的乡愁!写清江浦的何老老了,清江浦却年轻着.....

上一篇: 名师带你深入中国历史脉络,一夏读懂中国!
下一篇: 郭德纲《文史专家》:和大家聊聊“范蠡救子”的那些事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