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2月,溥仪从抚顺战犯管理所特赦后回到了北京,从此开启了他从皇帝到公民的晚年生活。
第一、溥仪的上户口之旅
回到北京后,由于紫禁城已归人民政府管理,溥仪就暂住在五格格韫馨夫妇的家里,爱新觉罗韫馨是溥仪亲妹,溥仪也算是临时安顿了下来。
但这种情况毕竟是暂时的,根据新中国户籍管理办法,溥仪必须尽快取得户口,这不仅是身份的证明,而且户口还有很现实的作用——当时的户口是和粮油关系以及各种副食品票证挂钩的,没有户口就没法正常过日子。
所以溥仪就在五妹的陪同下去上户口。
户籍登记人员并不知道曾经的皇上今日会来上户,所以当溥仪报出姓名时,工作人员非常吃惊,不过吃惊归吃惊,具体流程还是得走。
当户籍人员问到家庭住址这一栏时,溥仪老老实实回答说紫禁城。
工作人员闻言犯了难,说那个地方可不是随便能够填的,后来折中填上了韫馨家的住址,西城区前井胡同6号,至此溥仪总算是有了户口,虽然是挂靠的,但好歹有了个身份。
接下来是填写婚姻状况一栏,怎么填户籍人员又犯难了。
此时婉容皇后已去世,若从皇后至高无上的地位来看,应该填“丧偶”,但溥仪除了皇后外还有几位妃子,包括1956年他尚在改造时还和第四任妻子李玉琴办了离婚手续,这样情况就很复杂了,最终工作人员还是实事求是给他填了一个“离异”。
最后比较麻烦的一项是学历栏。
溥仪从小接受的都是“如何做一名皇帝”的教育,这项培养可以说是全天下独一份,但这个“皇帝教育”究竟等同于什么学历呢?很显然这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由于太过难以界定,最终工作人员实在没法,只能给溥仪填了个初中……
估计康熙雍正生前绝想不到,爱新觉罗家族的后代皇帝里,居然出了个初中文凭的家伙。不管怎样,溥仪从此有了户口,也正式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名普通公民
第二、重游故宫
在人民政府的关怀下,溥仪进入北京植物园工作,主要负责修剪花草。
这份工作即使今天看来也是相当好,工作不累,上班地点也是山青水秀,关键工资还给的高——每月60元。这笔钱在当时已相当不少了。
溥仪对自己的新工作很满意,当皇帝时他整日担惊受怕,如今做了园丁,工作生活安逸闲适,这是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在植物园工作约1年后,溥仪调任到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任文史专员,工资由60元涨到100元,若写稿稿费另算,待遇相当优厚。
当时这个“文史研究会”里可以说是“名人”汇集,杜聿明、沈醉等人都在里边,大家本来就熟,现在一块在政协上班,又算聚到一起了。
1961年国庆节,单位放假,溥仪便和杜聿明、沈醉等几位相约游览故宫。到了故宫门口,有人递给溥仪一张门票,溥仪颇为诧异,惊讶问道:“到这儿来,我还得买门票?”大家一听他此言,便知溥仪心头所想,毕竟在溥仪看来,他从小在紫禁城里长大,这里就是他的家。
众人能体谅溥仪心情,沈醉解释道:“现在故宫对外开放,所有来的人都得买门票,拿这笔收入作管理、维修故宫之用。”
溥仪听后半晌没有说话,最后默默和大家一起走了进去。
众人一路游玩,兴致颇高,特别是有溥仪这个“超级导游”在一旁讲解,大伙更是兴致高涨。
很快,一行人到了太和殿,溥仪一眼就看到了“建极绥猷”牌匾下的龙椅,他缓缓走上台阶,然后小心地坐了下去。
当时有人想给他拍照,溥仪拒绝了,问他原因,溥仪感慨地回道:“这龙椅并不好坐。”
之后溥仪坐在龙椅上,也不知在想什么,忽然,他伸手从椅子下方一个隐蔽的暗格中取出一个精致物件,拿在手中把玩起来。
溥仪的这一动作,让当时在场的几人目瞪口呆,所有人都没想到,龙椅下方居然还藏着这么一个东西,而且看溥仪动作的熟练程度,这东西分明就是当年溥仪自己藏下的。
电影《末代皇帝》中曾还原了这一历史细节,只是影片中对溥仪的言行进行了艺术加工,旁观者也从杜聿明等人换成了一名小学生。
溥仪拿出的究竟是什么呢?
答案我会在文末揭晓。
游完太和殿后,众人又往后宫行去。
在走到西暖阁时,溥仪指着一道被封堵上的暗门介绍说,这门原本是用来给皇帝紧急逃生的;走到光绪皇帝寝宫时,溥仪又指出寝宫里那柄宝剑挂错了位置,他解释说这把宝剑曾被大喇嘛开过光,用作镇宅,只是宝剑要挂在面对门的墙上才起作用,现在挂在侧壁是挂错了。
接下来又发生了“照片事件”,这件事估计各位都耳闻过,此处不再多做赘述。
溥仪这次故宫之行指出的情况均得到了故宫管理方的及时调整,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溥仪是中国最后一位皇帝,这个职业本身就是旧时代最显著的符号特征之一,所以在中国全面进入新社会后,他身上体现出了一种颇具喜感的历史违和感。这并非是他个人的问题,而是他这种旧中国的代表性人物,一旦在旧的时代彻底消亡后,就只能与覆灭的那个时代一起承受历史进步的代价了。
最后,揭晓他从龙椅下取出之物的答案
溥仪拿出的是一个蛐蛐罐,北方也叫葫芦罐,当时他取出后曾笑着对同行的众人讲,这是他小时候特意藏起来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