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局的《文史》杂志1978年复刊。它主要发表古代史的研究论文,也发一些古典文学的研究论文。当时《文史》只有两、三位编辑,都是研究古代史的,缺少古典文学编辑,所以大约在1980年,《文史》的负责人吴树平就邀请我帮助审阅古典文学论文,这样我就当起了《文史》的业余编辑。当这个编辑纯粹是义务帮忙,并不给开审稿费,只是送一些中华新出的书以表谢意。当时《文史》最年轻的编辑李解民负责跑腿,定期到我家中(在北大蔚秀园)送稿和取稿。但他们并不是把所有收到的古典文学论文都送给我看,而是只送来经过初选后觉得有发表希望的论文,而且我感到当时任业余编辑的好像不止我一人。我现在记得的经过我审阅后发表的论文有吴小如关于《诗经》、陈贻焮关于杜甫、徐公持关于曹植的论文,还有吴企明、葛晓音的论文等。1983年吴小如先生决定调到《文史》编辑部工作,虽然人事关系尚未转到中华(听吴树平说吴先生准备等提教授的正式批文下达后再办理调离北大的手续,但后来又决定调到北大历史系,不去中华了),但已接手《文史》的编辑事务,所以我就辞职了。北大中文系的人大都不知道我曾当过《文史》的业余编辑,吴先生也不知道我是他的前任。后来,我当过多年的《文史》编委,也在《文史》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其中有一篇长达七、八万字,载于2011年第2辑。
我与中华|陈铁民:与中华书局往来杂忆
我与中华|陈铁民:与中华书局往来杂忆“我们希望国家社会进步,不能不希望教育进步;我们希望教育进步,不能不希望书业进步。我们书业虽然是较小的行业,但是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却比任何行业大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