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古城距离阊门不到五百米的地方,坐落着一座吴门书道馆,古色古香的建筑,庭院内错落陈列着张旭、祝允明、文徵明、王宠、陈淳、文彭等吴地书法先贤的雕像,第二进厅堂名曰“承启堂”,里面全面展示了魏晋唐宋时期、元明时期和清代以来苏州书法名家的重要作品,向今人诉说着苏州书法的深水静流。近年来,苏州市书协每年都会在此举办新会员入会仪式暨教育活动,承优秀文化、书法本源,启明日新程、创新发展。
一、礼敬先贤,举办新会员入会仪式暨教育活动
何为书道?唐之前,人们称书法艺术为“书道”,技法之外,更重养性、灵悟之道。后因唐人尚法,强调法度,遂改称“书法”。自晋唐以降,吴门书家十分注重艺术造诣、人格魅力的综合锤炼,将书法艺术理解为一种陶冶性情的手段,以此幽寻、体味人生意义,堪为艺林之楷则。“书道”二字正是吴门书法自古而今的追求与特征。
2019年7月16日,苏州市书协组织新会员在吴门书道馆举行礼敬先贤活动
每年的7月-9月,苏州市书法家协会都会联合吴门书道馆在“承启堂”下古代吴门书家群雕像前举办礼敬先贤,书协新入员入会仪式暨教育活动,让广大中青年书法家和新会员缅怀先贤,崇仰文化,敬畏传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重温和回顾苏州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同时提升文化自信和自豪感,争做一名有使命、有担当、有情怀的一名书法工作者。怀揣着自豪、责任、梦想与担当,新会员们循着先贤的足印步入吴门书道的堂奥:在礼敬先贤,新会员入会仪式上,大家向先贤敬献鲜花、向先贤行叩拜礼,聆听老书家训勉讲话,在新会员代表发言后新会员集体宣誓。随后进行新会员入员系列教育活动,大家瞻仰、参观吴门书道馆陈列,聆听《翰墨薪传在苏州》等专题书法讲座,更好地了解苏州的书法历史;还会集中组织吴地书法研学考察活动、举办新会员临摹作品展、举办新会员诗词楹联专题研修班等。
“崇文、融和、创新、致远”是苏州的城市精神,而苏州书法人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弘扬继承,对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的情有独钟,就是苏州城市精神在书法领域的有力体现。吴门书道馆已成为面向广大市民开放的吴地书法先贤的祠堂。承启堂下话“承启”,入会仪式与系列教育活动成为了新老会员之间沟通的纽带,也成为吴门书道今古相承、青蓝相继的新起点。
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举办“写好中国字”系列公益书法讲座
2017年6月9日华人德主讲“写好中国字——书法系列讲座” 《秦汉隶书的演变与发展》
吴门书道馆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以传承吴门书道为己任,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多种方式,积极组织书法名家开设“吴门有约——写好中国字”系列公益讲座。该讲座项目作为苏州市文联“百家百花惠百姓”文艺志愿服务队文艺之家分队长期打造的品牌化文艺志愿服务项目,旨在更好地传承、弘扬中国书法、推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与书法名城苏州高质量发展,培养和提升广大市民朋友和书法爱好者的兴趣和水平,提升整体审美能力。
苏州已故书法名家费新我先生曾说:“一切艺术、山川花鸟、一时一事,皆可成书中之趣,造化神明,贵在书家多方面艺术素养之妙悟。”吴门书道馆开馆七年来,在平均每年8-10场次,累计已达60余场专题讲座的持续推动下;在极具苏州特色的名家启迪、字体探源、书道巡礼、吴音清雅、古风遗韵、书家修养及创作门径等综合多元的课程板块中,已逐步形成了地域特色鲜明的品牌。
吴门书道馆与“三让高踪”“至德无名”的泰伯庙并肩,与唐伯虎“白雪无价”“诗酒年华”的桃花庵为邻,吴地书法与悠久的吴门历史相伴共生,激流扬波。“写好中国字”系列公益讲座真实地凸显了苏州市书协坚持以学术为引领,丰润笔墨精神内核的理念。系列讲座如同缩微的姑苏阊阖,浸润其间,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学习经典、读书思考、探源文脉的吴士风流,涵育技道并进、艺文兼备、持守艺德的精神向度。书道馆也已成为苏州对外文化传播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和平台,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为推动新时代苏州市精神文明建设贡献书法力量。
三、传承吴门书道文脉,举办已故苏州书法名家专题展
清初“四王”之一的王鉴在《染香庵跋画》里曾说:“成弘间,吴中翰墨甲天下,推名家者,惟文、沈、仇、唐诸公为揜前绝后。迩来弧矢价高,文章气浊,所谓笔底烟霞,胸中丘壑,盖百千人仅一见。”以“吴门四家”为代表的吴地文人的书画作品,不仅呈现出精致、古雅的审美取向和书卷气息,更是诗酒联欢、雅集酬唱的风雅生活的真实记录。在这些丹青翰墨中,有“天下法书归吾吴”(王世贞《艺苑卮言》)的豪气,有“忍死不妨留笔砚,尽堪相慰寂寥中”(文徵明《十月》)的痴癖,有“博习专精两要途,楷行篆隶不曾殊”(祝嘉《论书十二绝句》)的真情。一颗颗闲适淡泊的文心,一代代澄怀观道的笔耕孕育出了“琴棋书画诗酒茶”的风雅生活,也推动苏州成为历史文化与书画艺术的重镇。
2015年4月8日“一目不朽”宋季丁先生翰墨展研讨会现场
2017年12月12日“百念吟秋-蒋吟秋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书法文献展”嘉宾合影
吴门书道馆作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始终把握正确导向,坚持把提升社会效益和传播正能量放在工作的首位。为了提升学术品位,丰富学术内涵,彰显办馆特色,积极策划组织吴地已故书法名家的专题展和书法文化特色展,自开馆以来,先后举办了“汉魏风骨——祝嘉藏中国书法经典碑刻拓片展”“一目不朽——宋季丁先生翰墨展”“程质清先生百岁诞辰书画篆刻展”“十老遗朱——当代吴门篆刻已故十家回顾展”“百念吟秋——蒋吟秋先生诞辰120周年书法文献展”“消息三千里——江南名士尺牍展”“笔下乾坤——苏州湖笔的前世今生”“风·雅·颂——明清以来名家扇面书法展”“祝嘉诞辰120周年书法展”“求真于斯——龙门二十品真为拓本对比展”“诗心剑气——纪念萧退庵先生诞辰145周年书法特展”等专题书法展,充分展示了吴地已故书法篆刻名家、工艺大师的艺术风范和精神品格。每一次展览,都是苏州书法的一次华丽呈现,为不同城市、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的观者带去吴门书法精致典雅的翰墨苏韵,展示出当代苏州书法的综合实力和人文底蕴,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书法、了解吴门书道。展览之余,研讨会、座谈会、笔会等形式多样的书法交流活动也热情不减,切磋书艺、以书会友,以书法为纽带,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交流。以上系列专题展览,极大地扩大了吴门书道馆对外的影响力,提高了书法爱好者和观赏者的爱好和兴趣,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四、培育书法茂林,延伸苏州书法教育“千百工程”工作手臂
2019年5月10日“千百工程”吴门书道菁英培养计划名家收徒活动合影
书法教育关乎书法艺术的传承,书法新人的培养,也关乎市民素质的提高和城市品位的提升。2012年,苏州市书协为进一步落实书法教育推广与普及工作,启动了苏州书法教育“千百工程”,即面向社会义务培养1000名书法爱好者,面向苏州市区学校义务培养100名书法教师,三年为一个周期。“千百工程”开设书法培训班50余个,聘请50名书法骨干为授课导师,精心布局教学场所、编写书法教材、制定教学计划。经过六年两轮的培训,导师们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书法爱好者,其中的一部分成为了国家、省、市书协会员。作为“千百工程”的提升,市书协又于2019年起实施吴门书道菁英培养计划,聘请华人德、陆家衡、潘振元等8位当今苏州书坛资深名家收徒传道,遴选、推荐一批德艺双馨的中青年书苑新锐拜师深造,学制三年。
2021年2月25日,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李昕为苏州书法教育“千百工程”的成果之一凤凰书社公益服务队授旗
孙晓云主席为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翰墨薪传——“牵手西部”书法人才研修班授课
除了对本地实施的系列书法教育举措,书协还将范围扩大,让东部地区书法艺术底蕴和文化资源惠泽更多的书法爱好者,全面推广和培养西部书法艺术人才,实施“翰墨薪传——牵手西部”工程。无问西东,2015年翰墨薪传——“牵手西部”书法教师传统文化培训班、2016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翰墨薪传——苏州“牵手西部”书法人才研修班的成功举办也进一步推动了东西部文化交流,促进了西部地区书法艺术人才的成长。
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翰墨薪传——“牵手西部”书法人才研修班开班合影
“千百工程”与“牵手西部”的专题研修课程包括书法实践与指导、师生交流互动、吴地文化巡礼等模块,重在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审美鉴赏能力的提升。吴门书道馆凭借自身独特优势,在系列工程实施期间发挥了显著功用,吴门资深书法名家、菁英计划导师华人德、陆家衡、潘振元、葛鸿桢、王歌之、张士东分别在馆内开设《秦汉隶书的演变与发展》《山东汉碑与〈礼器碑〉解读》《吴地良渚文字是我国早期文字之一》《吴门书派大师取法成功经验的启示》《书法欣赏》《去伪存真话隶变》等专题讲座,这些课程不只关注技法的提升,更注重视野的开阔、传统文化的体验,提升研修学员书法综合修养,充分体现出苏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与书法重镇的责任与担当。
五、举办书法研学活动,探索新时代背景下书法研学的苏州模式
“吴中盛文史,名家代有人”,吴门书道上启晋唐,鼎盛于明代,历来注重传承。2019年7月,苏州市书协组织中青年书法创作骨干暨吴门书道菁英计划全体导师助理、学员举行“姑苏行——书法研学一日活动”。在活动的启幕环节中,研学团队济济于吴门书道馆,向吴门书道先贤群像行集体叩拜礼,并敬献鲜花,开启了丰富多彩、行思结合的吴地访碑、文化浸濡活动。
2018年12月14日,2018苏州书法教育研学联盟(筹)工作会议
苏州书法教育研学联盟成立于2018年,联盟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宗旨,以加强校与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为桥梁,围绕书法研学主题,共同探讨在教育、教学、课程、活动、学术等方面的研究与创新,力争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为目标,从而促进师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形成区域性特色教育品牌。两年多来,联盟共同围绕“挥写小康之路”“体验古韵今风”“拓展研学阵地”等主题进行实地考察、采风体验和研学交流活动。在实践基础上,提出了以弘扬爱国主义教育、传承传统文化、提升审美情趣作为课程内容,全方位发掘苏州本地资源,设置了博物馆之旅、苏州园林之旅、碑刻之旅和摩崖石刻之旅四条特色线路课程,并完成了书法研学教材的编写。
从吴地访碑研学到云上文化浸濡,从传统书斋坐而论道到互联网+书法热潮,从师生口传心授到智慧课堂远程教育,书法研学活动从吴门书道馆出发,在推动书法教育、书法传播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书法研学是一项充满活力的事业,结合苏州书法教育的实际,深入研究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和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将实践教育和养成教育融入到书法研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充分依托联盟学校的独特优势,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努力探索新时代背景下书法研学的苏州模式。
吴门书道馆次展览作品集实物陈列照片历(局部)
苏州的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悠长的小巷……总裹着湿润的委婉空气富含诗意。在这座城市里,书法如同江南的温润空气,沁人心田,润物无声。历经近三千年文化洗礼,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吴门无疑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不论从书法创作实践还是学理层面的史料考据、碑帖研究、美学批评、家学传承等方面都呈现出异常鲜明的个性特色。无论是明代中叶兴起的引领书坛、影响深远的“吴门书派”,还是今天的“吴门书道”,其骨子里都蕴含着精致典雅的特质,并且多元包容,和这座城市“崇文融和”的精神都是一脉相承的。金学智先生《试说吴门书道》一文引用明季苏州文士张凤翼《文博士诗集序》中句:“有同声相和之美,无文人相轻之嫌”,认为彼时吴门书艺活动是“一种和谐充实、丰富多采的文化生活”,吴门书派中体现出了孔子所说的文艺“可以群”的凝聚力。言恭达先生冀望吴门书道馆从“学术引领、人才培养和普惠大众”出发,架设书道津梁。华人德先生提出“吴门书道馆是苏州书法先贤的祠堂”,关通吴地文渊!如此,“吴地文会”的“文”就不再是简单的“法”的逐层叠加了,吴门书法“道”在其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因此,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要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找回精神的原点和基地。吴门书道馆自2014年5月17日开馆以来,紧紧围绕公益性、开放性、学术性的功能定位,联合苏州市书法家协会共同打造吴门书道品牌,展示吴门书家历史渊源和创作成果,致力于书法艺术的教育、传承和传播,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坚定文化自信、高扬时代精神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成为广大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成为苏州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阵地。道法相守、和光同尘,历久弥新的吴门书道不仅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心境,一种文化,一种苏州人独有的生活方式。
撰稿:易斋、赵锟、邱文颖、朱骏益
图片:朱树民、何鹏、尹新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