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与泰山(下)
七、三国群雄留岱踪
三国故事中其他人物也多有故事与遗迹留传泰山。
首开汉末动乱的祸首董卓,在肥城紫榆山有其墓。嘉靖《山东通志》卷五《山川上》云:“紫榆山:在肥城县南二十五里,前有董卓墓。”《增订广舆记》卷五《山东》云:“紫榆山:肥城,前有董卓墓。”对此嘉庆《肥城县志》卷五《古迹志•坟墓》考辨云:“《广舆记》《舆图备考》俱载肥城紫榆山南有董卓墓。按《后汉书》:卓,陇西临洮人。卓被吕布刺死,陈尸于市,天时始热,卓素充肥,脂流于地,守尸人燃火脐中,照耀达曙。积日诸袁门生聚董氏之尸焚之,扬灰于路。后李㴶、郭汜杀王允为卓报仇,葬之于郿。何数千里移葬于肥?所谓不可尽信者,此耳。” 县志以传说遗迹对证史书,自感处处凿枘。而从另一视角来看,这些记载表明,当时曾流传一段董卓死葬肥城故事,且筑墓以实其说。(墓在今仪阳镇王晋村东。)
济南玉函山下一处古冢,也与三国人物有关,即吴子兰墓。子兰史事见于《三国志•先主传》,在小说戏曲中均出现其人。如元杂剧息机子本《锦云堂美女连环记》称其为“太尉”,参与诛杀董卓;《三国演义》第二十四回详写其与刘备同受衣带诏,事发后为曹操所害。世传历城玉函山附近有吴子兰墓。明刘敕《历乘》卷五《建置•墓》云:“吴子兰墓:城南完备山。”又卷十六《人物》述子兰事云:“吴子兰,历城人。汉献帝时为将军,随帝许畋射猎。恶曹操无君,董承受密诏讨操,兰与承合谋,谋泄,为操所杀。” 此节所述“许畋射猎”,系出《三国演义》小说家言,并非史实(《蜀书・关羽传》注引《蜀记》:“初,刘备在许,与曹公共猎。猎中,众散,羽劝备杀公,备不从。”并无操僭越违礼情节),《历乘》采入志传,亦属特异。乾隆《历城县志》卷四一对此考云:“按吴子兰事在建安五年,见《蜀志•先主传》。其为历城人,未知旧志何据。旧志又云:子兰墓,在城南完备山,亦从未见于他书。”清人朱照《锦秋老屋笔记》云:“吴子兰墓,在玉函山西完备山下。墓表高大壁盈尺,碑文三面镌隶字,未经拓椎,笔画完好无缺残,真汉隶也,无知乡民因碍其耕种,深埋地底。”此墓究为传说之墓还是实葬之墓,尚待进一步研究。
三国故事中的神医华佗,也在泰山留有祠庙。泰安城西玄家楼有华佗庙,今存康熙庙碑,其文云:“华佗神医也,……一方为之置殿宇,塑形像,祀之者所在多有。” 另肥城布金山下亦有华佗庙,现有民国二十二年(1933)《华佗庙香会碑》:“降及后汉三国时代,复有华佗老先生出焉。妙术神方,不可胜计,神功异迹,考稽尤多。泰郡西南大龙岗石一庄父老,先建华公庙于布金山阳,迨至日久年远,殿宇倾圮。村内有禇君继绪、杜君兆堂等,公议立一香社,敬奉此庙,往往祝祷,以求普济除病疗疾,灵验依然显著。”旧时泰山周边华佗庙会香火甚盛。
长清另有一处山寨,则与蜀将刘封有关。在长清区马山镇双泉庄有陡峭奇山,名滚粟山。嘉靖《山东通志》卷五称;“滚粟山;在长清县南三十里,山北石崖皆五色,崖下溪流环抱。” 道光《长清县志》卷一《舆地志•山》且言:“以山石陡峻,不容一粟,故名。” 山巅有古山寨,传说系刘封所据之寨,人称“封崖寨”。因封不救关羽,为义父刘备所痛恨,严令缉拿。刘封藏身巨鼓内,以求身免。不意搜山士兵将大鼓掀下山去,匿身其中的刘封遂被摔成齑粉。这段故事,当地称之为“鼓滚刘封” 。
八、泰山药方有本事
《三国志平话》《三分事略》开篇均有一段《孙学究得天书》,写汉灵帝即位当年泰山发生之异事:
……有郓州表章至,有太山脚下塌一穴地,约车轮大,不知深浅。差一使命探其吉凶。话分两说。约离地穴有一山庄,乃是孙太公庄。太公生二子:长子为农;次子读书,将为孙学究;忽患癞疾,有发皆落,遍身脓血不止,熏触父母。以此于庄后百十步盖一茅庵独居。妻子每日送饭。
当日早辰,有妻子送饭。时春三月间,到于庵门,见学究疾病,不忍见之,用手掩口鼻,斜身与学究饭吃。学究叹曰:“妻子活时同室,死后同椁,妻儿生自嫌我,何况他人?我活得一日待如何?”道罢,妻子去讫。
学究自思:不如寻个死处。取那常拄的病拐,脚跌脓血之鞋,离庵正北约数十步,见地穴,放下病拐,脱下鞋,望着地穴便跳。穴中便似有人托着,倒于地下,昏迷不省。多时忽醒,开目望,直上见一点儿青天。学究道:“当时待觅个死来,谁知不死!”移时黑暗,却见正北有明处,遂往明处行,约十余步,见白玉拄杖一条,用手去拿,却是一门缝,用肩推开洞门,如同白日相似。见一石席,坐,气歇多时,身困,卧于石席上睡着。忽然舒身,脚登软忽一块。学究惊起,见甚来?不争学究到此处,单注着汉家四百年天下合休也!
学究见一条巨蟒,呆粗细做一块,约高三尺。即时,巨蟒走入洞去。学究随蟒入洞,不见其蟒,却见一石匣。学究用手揭起匣盖,见有文书一卷,取出看罢,即是医治四百四病之书,不用神农八般八草,也不修合炮炼,也不为丸散,也不用引子送下,每一面上有治法,诸般症候,咒水一盏,吃了便可。看到风疾处,元来此法便是医学究病疾名方。学究见了,喜气盈腮,收得天书,便出洞门,石席上坐。
话分两说。学究妻子又来送饭,不见学究回来,告与公公得知,即时将引长子等去寻。行至地穴边,见病拐一条,脓血之鞋。父母兄长妻子,皆绕地穴悲哭多时。却听得地穴内有人叫唤。遂取绳子,悬枝放下穴中,救出学究,来到穴上,父子相见,大恸,泣罢,学究道:“父亲休烦恼,我得一卷天书,单医我这病症。”即时同归庄上,取净水一盏,咒了,咽在腹中,风疾即愈,毛发皮肤复旧。自后不论远近,皆来求医,无不愈者。送献钱物约二万余贯,度徒弟约迭五百馀人。
此段情节,因纯属齐东野语,为嘉靖本及毛评本所摒弃。但如査对史料,却发现此一情节确有本事 。
宋代惠民和剂局(官方医药机构)为推广药方,多镌于名胜之区,“令观赴者自得而不求有司” ,其一方镌刻于泰山玉女池侧。清潘康保《洗冤录详义》跋论生附子方云:“是方见于古石碣,赵宋时惠民和剂局刻。徐清惠公令泰安,搜剔榛莽,始显于世,今在岱顶玉女池侧,故又名‘玉真散’云。” 南宋吴彦蘷《传信适用方》、明张时彻《摄生众妙方》、清刘奎《松峰说疫》均著录此方,并称出自“岱宗石壁”。由于泰山石刻方“最奇验”,甚至“百发百中”,后世传说中遂将其神化,泰山藏有神药方的传闻不胫而走。另外在宋代确有在泰山附近洞穴发现异书的记录:仁宗时“龟蒙山人采蜂者迹之登高崖,入洞穴,渐深,若有人曾栖止处,见石盎,发其盖,得书百馀卷,取而束之,负下山”。其书备录“诸经诀方术”。新泰尉某与奉符簿田度各获若干卷,其馀流散徐、沂间及太平(今宁阳磁窑)医家。明道二年(1033)张方平游岱时,曾见田度所获卷帙,三十年后复自东阳俞氏处得窥《素书明诀》三卷,亦新泰崖穴之本。方平撰《素书明录序》,记是书发现传播之经过 。以上两事结合,遂衍化出泰山洞穴中藏有神方的异闻,成为《三国志平话》“孙学究得天书”故事的张本。
另外《平话》写泰山地陷由郓州奏报,这一笔墨实逗露了其成书时代。泰山于汉代属兖州泰山郡,北宋与金代亦隶属兖州,惟元初一度改隶东平路。《元史》卷五八《地理志》载:“泰安州,元初属东平路。……(至元)五年,析隶省部(即由中书省直辖)。” 隶属东平时间前后不过数十年。而东平路即宋时之郓州,《平话》所写正反映了元初政区。或有学者推测《三国志平话》成书于金代 ,此条恰为有力之反证。
九、泰山三国探源流
上面所述泰山地区这些传说遗迹,绝大多数均非来自正史,而是滋生于《三国演义》或民间故事。为什么三国故事会与泰山地区作如此密集的融合呢?这首先应归诸小说在此地的巨大影响。明清时期,泰安便出现过多位“说三分”名家。如泰安《徐氏族谱》所录清人徐之英《祖子若公传》云:“公讳楏,字子若。年十八,与旧镇刘贞女九姊俱为土寇所掠,……乃胁公以行,颠顿数百里,至贼巢。公幼熟读《三国演义》,贼妻孥听之忘倦,稍稍哀怜之,窃馈以美食饮。贼庖人纵使遁。” 此明末崇祯间事。又《泰安赵氏家谱》之《例贡生湘帆赵公偕石孺人合葬墓表》:“公(赵中楫)好披才子书,谈及《三国》《聊斋》,滚滚如流,娓娓不绝。” 《泰安施氏族谱》:“五世:恒心(生于乾隆十三年),行三,字士林,性豪洽,善高谈,记忆颇慧,未多读书,而能论《三国志》《隋唐》小说。” 《泰安姚庄赵氏族谱》:有方(嘉道时人)“少攻诗书,长业岐黄,方药济世,三十余载,所全活者夥矣。生平雅好涉猎闲书古传,时常观览不择手,而《三国》《聊斋》二志尤其所熟,每与人谈及,辄诵言之。” 清赵中芝《赏戴蓝翎候选营千总君锡刘公墓表》:“犹忆光绪甲申(1884),余馆于公家,功课余闲,数与公谈及《列国志》《战国策》与夫《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等书,公每津津乐道,亹亹不辍。” 肥城《桑氏族谱》卷一《实录》:“成忻,字庆齐,清乡饮耆宾。……晚年喜读《三国志》,尝自携一卷,与诸孙共观之。评论三国时势人才,终日不倦。” 此处之《三国志》当为《三国志演义》,若陈寿史传,恐难与其幼孙共读。莱芜王家楼民国修《徐氏族谱•耆宾徐公字化琴传》:“尝读《三国志》一书见‘桃园结义’一事,以为异姓兄弟愈于骨肉,真所谓难兄难弟也!乡邻有兄弟不和者,往往以此劝慰,故村中无少长皆严惮之。”
可以想见,这些粗通文墨的乡里人物,在向人演说三分故事时,极有可能与当地风土相绾合,将书中一些情节,坐实到本土一些类似场景中。如肥城桃园盟、古城会、宁阳及长清周仓寨,历城吴子兰墓、长清曹操墓等,均系由此而产生。而另一类遗迹佚闻如肥城董卓墓等,应是来自另外系统的三国故事,亦即小说史家所言“柴堆三国” 。这类“村儿信口胡嘲” 情节由于过于“鄙俚” ,远离史实,为《三国演义》所摒弃,而幸有方志乡史采录,为民间版本的“说三分”留下一二痕迹,亦自具其研究价值。
作者简介:
周郢,泰山学院泰山研究院教授。著有《泰山编年通史》《泰山志校证》《泰山与中华文化》等书, 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世界宗教研究》《红楼梦学刊》《光明日报》等发表论文300余篇。曾应邀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及韩、日、德、越等校讲学,并多次在央视《法律讲堂•文史版》作泰山讲座。
往期精选
●
●
●
●
●
●
●
●
END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