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枫,1958年出生于武汉市,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国家画院都市水墨研究所研究员,湖北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武汉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武汉文史馆馆员,湖北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江汉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博物馆协会美术馆专业委员会理事,武汉美术馆馆长,武汉画院专业画家。
松风终日来/139x54cm/纸本设色/2016年
樊枫的山水画,从苦练传统笔墨技巧和造型能力出发,逐步转向对于现代文化和都市情景的关照。
可以说,他从传统中不仅仅学到表层的笔墨语言与布局程式,更重要的是提炼出了中国画的艺术精神。
传统山水画给予他的塑造能力与精神方式,成就了他艺术的灵魂,并由此一路伴随着他走向现代,进入新的主题。
木兰山问道图/139x35cm/纸本设色/2015年
在水墨画坛,面对迫在眉睫的社会现代进程,艺术家们以不同的态度应和着。
他们的反应往往分为两类不同的方式,一类是有意识地躲避越来越人工化、机械化的现实世界,在对山林自然的向往中抒发情怀,吟咏生命;另一类是尊重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体验,以笔锋直逼当代文化主题,直接描绘当代都市的人像与物象。
岩溜喷空晴似雨/105x35cm/纸本水墨/2015年
樊枫的城市风景重在通过传统性的书法用笔去抒写建筑影像,勾勒现代都市纷繁跳跃的视觉节奏,渲染生机勃勃的都市生活气息。
作品中城市的体块如重叠的峰峦,漫幻的云雾水汽如城市的呼吸吐纳,洋溢出现代都市的生活生机。——范迪安(节选自《墨影新像两相谐——谈樊枫的都市水墨》)
闲云落古寺/94x35cm/纸本设色/2015年
有些人作画徒得形体而无魂,但樊枫的画却不是。
在体、魂、灵的三个层次中,可以说他的画灵性横生,气韵神畅,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空灵而富有灵气。
基本路数是“以神法道”而非“以形媚道”,“万趣融其神思……畅神而已”(宗炳《画山水序》语)。
得天地之气,自然之道,人文之助,个人的感悟和灵性,才得到了艺术的灵气。
这可以说是艺术创造的本质和精髓。
雁荡山遇雨图/94x35cm/纸本设色/2015年
灵性、灵气虽无形迹,但通过表现都市的生机和心灵的节奏,借助于笔墨运动,吞吐八荒之气并与心灵运动的节奏合拍,灵气活现了,神道畅通了,追求对心胸的陶冶,对灵魂的净化,这是对更高的艺术品位、更高格调的追求——对“道”的追求。——周韶华(节选自《赞樊枫的新水墨》)
终南山诗语/105x35cm/纸本水墨/2015年
“以境(景)之奇怪论,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决不如画”(董其昌),绘画必须依仗画面形态的塑造而成立,在山水画中,尤其需要主观上对于自然造型的理解和发挥,所谓“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秋露留古寺/138x35cm/纸本设色/2016年
就目前的作品来看,樊枫对于山水画的结构和造型形成了自己的套路,山石、林木、屋宇、乃至点景人物组织得协调有序。
即以树法为例,其形态尤其生动活泼,枝条穿插灵动有致,充满动势而颇具野逸之趣,成为樊枫传统一路山水画的重要标识。
物换星移几度秋/70x35cm/纸本设色/2016年
推而论之,视觉艺术的视象形态是鉴赏中的第一要素,就如上海豫园中的那块“玉玲珑”——江南三大名石之一,试想,豫园中若少了这一块具“透、漏之美”的经典湖石,“城市山林”的意趣,显然就会少了许多。——沈伟(节选自《经典与心境:由樊枫的传统山水画创作谈起》)
云卷千峰色/138x35cm/纸本设色/2016年
风采三秋明月/71x35cm/纸本设色/2018年
孤舟一去迷归年/71x35cm/纸本设色/2018年
灌足源心/71x35cm/纸本设色/2018年
寒江独钓/71x35cm/纸本设色/2018年
红杏枝头春意闹/71x35cm/纸本设色/2018年
凌云奏琴意纵横/71x35cm/纸本设色/2018年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71x35cm/纸本设色/2018年
水流去河长/71x35cm/纸本设色/2018年
水田映乡秀/71x35cm/纸本设色/2018年
踏叶论道/71x35cm/纸本设色/2018年
晓园赏春/71x35cm/纸本设色/2018年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71x35cm/纸本设色/2018年
(请横屏欣赏)
天地交泰/60x184cm/纸本设色/ 2014年
最爱湖东行不足/60x184cm/纸本水墨/2018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