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浅议《文选》诗歌的语言特色

浅议《文选》诗歌的语言特色

浅议《文选》诗歌的语言特色《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诗品》 《文选》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0条

张和群浅议《文选诗歌的语言特色[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6年04期

力之关于《文选》编目次第的“失序”问题——《文选》编次作家“失序”与“彼此失照”现象研究之一[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年01期

林大志;《文选》编者问题的重新思考[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范雪飞;《文选》编者传统派意见述评[J];今古文创;2020年11期

凌郁之;经典的尴尬:《文选》在宋代的嬗替[J];古典文学知识;2016年01期

王佳;李善《文选》注的训诂方法——征引式[J];青年文学家;2022年11期

徐华;文章千古事 得失寸心知——作为古典范本的《文选》及其当代意义[J];文史知识;2018年09期

邵杰;《诗》的隐显与《文选》“赋、诗、骚”的排序——《文选》序“体”研究之一[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杨明;《文选》研究的新贡献——读顾农《文选论丛》[J];博览群书;2008年10期

10

王立群传统格调与现代精神的相互融合——评傅刚的《文选》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11

穆克宏苏轼论《文选》琐议[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12

傅刚论《文选》“难”体[J];浙江学刊;1996年06期

13

刘树清集清英以明时义类范文以刑后昆──从诸体散文的入选看《文选》的价值[J];广西师院学报;1994年04期

14

曹道衡;略论《文选》与“选学”[J];古典文学知识;1995年01期

15

傅刚;《文选》与其他经典区别何在[J];博览群书;2022年09期

16

孔令刚;何以《文选》:文学的进路与历史的偶得[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06期

17

高薇;刊本东传背景下的《文选》手抄本传承[J];文学评论;2023年01期

18

刘财英;《文选》(李善注)引《山海经》研究[J];汉字文化;2021年S2期

19

王立群;反思方法 回到起点:《文选》成书研究的再思考[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05期

20

钱振宇;类书、诗风与科举:《文选》李善注与五臣注的生成理路[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05期

21

穆克宏;《文选》学形成原因初探[J];中国典籍与文化;2022年03期

22

佟亨智;赣州本《文选》校者考述——兼论其刊刻年代[J];文献;2022年06期

23

顾农;关于《文选》版本答客问[J];古典文学知识;2021年01期

24

郑天熙;“论文”与“明理”——论明代《广文选》《广广文选》对《文选》的承变[J];昆明学院学报;2020年02期

25

川合康三;Li Yuxi;略谈《文选》[J];台州学院学报;2019年01期

26

邵杰;“骚”“七”兼体与《文选》之“由诗渐文”——《文选》序“体”研究之二[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6期

27

刘锋;清代《文选》校勘述略[J];殷都学刊;2016年04期

28

穆克宏;《文选》文体分类再议[J];中国典籍与文化;2017年01期

29

刘玉叶;南朝的总集编纂与文学观念之辨——兼论《文选》与《弘明集》的选录理念[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30

唐普;北宋国子监《文选》版本考述[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朴贞淑;《文选》东传时间及其途径[A];东方丛刊(2009年第2辑 总第六十八辑)[C];2009年

《文选》研究·编前语[A];东方丛刊(2007年第1辑 总第五十九辑)[C];2007年

力之;《文选》非“尚未最后加工定稿之书”辨——《文选》所录作品的序文研究之二[A];东方丛刊(2007年第1辑 总第五十九辑)[C];2007年

丁红旗;论隋时《文选》学中心在江南的形成及其北移[A];第二届江南文化论坛——江南都市与中国文学[C];2013年

唐志远;《文选》李善注文学批评方法述略——以诗类注为例[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三十二辑)——中国文论的古与今[C];2011年

施榆生;李善对《文选》修辞表达的阐释[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吴根平;《文选》李善注引《方言》考辨(四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梁奕华;小论《文华秀丽集》中的游览诗——通过与《文选》进行比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朱晓海;《文选》所收三篇经学传注序探微[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三十一辑)——中国文论的方与圆[C];2010年

10

李大明;《文选》编诗“以时代相次”考辨[A];高校编辑出版工作论集[C];1999年

11

朱晓海;读《文选·序》[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二十一辑)[C];2003年

12

韩晖;《文选》郊祀赋略论[A];东方丛刊(2007年第1辑 总第五十九辑)[C];2007年

13

莫砺锋;从《文心雕龙》与《文选》之比较看萧统的文学思想[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十辑)[C];1985年

14

李唯中;《文学选读》修订诌议[A];对外贸易外语系科研论文集(第二期)[C];1993年

15

陈复兴;李善的文论及其选注表微[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二十四辑)——中国文论的常与变[C];2006年

16

徐华;《文选序》与《文选》差异问题的再审视[A];历史文献研究(总第31辑)[C];2012年

17

《东方丛刊》2007年总目[A];东方丛刊(2007年第4辑 总第六十二辑)[C];2007年

18

王立群;20世纪“选学”文献述略[A];第一届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科研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9

刘畅;刘勰与萧统的分野[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二十一辑)[C];2003年

20

创刊词[A];红楼梦研究(壹)[C];201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6条

冯淑静;《文选》诠释研究[D];山东大学;年

傅刚;《昭明文选》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年

赵俊玲;《昭明文选》评点研究[D];复旦大学;年

黄方方;颜师古、李善于《汉书》、《文选》相同作品注释对比研究[D];暨南大学;年

刘九伟;明州本文选研究[D];河南大学;年

冯莉;《文选》赋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年

赵亦雅;《文心雕龙》与《文选》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年

郭宝军;宋代文选学研究[D];河南大学;年

高智;六朝隐逸诗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年

10

孔令刚;奎章阁本《文选》研究[D];河南大学;年

11

郭蓉;《文选》李善注征引式训诂研究[D];山东大学;年

12

赵蕾;朝鲜正德四年本五臣注《文选》研究[D];河南大学;年

13

叶黛莹;从阅读到创作的诗学历程[D];武汉大学;年

14

钟达锋;康达维译《文选·赋》研究[D];湖南大学;年

15

郝倖仔;明代《文选》学研究[D];北京大学;年

16

刘鹏;《昭明文选》与初盛唐诗歌[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0条

范雪飞;浅议《文选》诗歌的语言特色[D];长春师范大学;年

程昱;“物色”研究[D];温州大学;年

王忠杰;浅议《文选》诗歌的语言特色[D];华侨大学;年

李地鑫;明代的《文选》批评[D];宁夏大学;年

李阳;浅议《文选》诗歌的语言特色[D];陕西师范大学;年

周园园;《文选》哀伤赋、诗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年

吴彬彬;浅议《文选》诗歌的语言特色[D];广西师范大学;年

李梦姣;《文选》李善注引子部儒家类书录[D];郑州大学;年

曾朝骄;浅议《文选》诗歌的语言特色[D];烟台大学;年

10

曾秭曼;《文选》京都赋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年

11

于振杰;浅议《文选》诗歌的语言特色[D];辽宁大学;年

12

昌娜;《文选》七、对问、设论、连珠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年

13

李珊珊;浅议《文选》诗歌的语言特色[D];广西师范大学;年

14

张茜;《文选》李善注引别集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年

15

熊鑫;浅议《文选》诗歌的语言特色[D];西南民族大学;年

16

赵熠;陈八郎本五臣注《文选》研究[D];郑州大学;年

17

时宏扬;浅议《文选》诗歌的语言特色[D];兰州大学;年

18

侯冬梅;胡刻本《文选》李善注注例应用情况研究[D];河南大学;年

19

卞仁海;浅议《文选》诗歌的语言特色[D];暨南大学;年

20

韩刘学;汪师韩与《文选》学[D];苏州大学;年

21

范洪杰;浅议《文选》诗歌的语言特色[D];宁夏大学;年

22

王允雷;《文选》五言诗的韵律研究[D];长春师范学院;年

23

曹潇;浅议《文选》诗歌的语言特色[D];辽宁大学;年

24

杨秋波;敦煌《文选》写本音切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年

25

王立;浅议《文选》诗歌的语言特色[D];郑州大学;年

26

任煜;明代刊印《昭明文选》研究[D];山东大学;年

27

鲁梦宇;浅议《文选》诗歌的语言特色[D];河北师范大学;年

28

艾红红;《文选》书信体作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年

29

佟亨智;浅议《文选》诗歌的语言特色[D];西北大学;年

30

许浩宏;《文选》李善注引《春秋公羊传》及《公羊解诂》考[D];暨南大学;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本报记者 张春海 实习记者 强慧婷;推动《文选》学研究繁荣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

本报记者 杨军会 张莉;一套丰盛的精神大餐[N];邢台日报;2017年

通讯员 王阳阳;越城区政协扎实部署学习《文选》[N];绍兴日报;2006年

中共张掖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田宝忠;在市委中心学习组会议上的讲话[N];张掖日报;2006年

本报记者 杜羽;经典研读:慢起来了,深下去了[N];光明日报;2019年

人民出版社新华文摘杂志社 李朱;各级领导干部学习的好帮手[N];光明日报;2011年

;关于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深入学习《江泽民文选》的意见[N];菏泽日报;2006年

本报记者 张丽;探究百年学术的新思维[N];人民政协报;2015年

本报记者 倪迅;《学习活页文选》为什么受欢迎[N];光明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吴楠;交叉研究《文选》与《文心雕龙》[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

11

通讯员 张晓兰 记者 周俊凤;自治区《江泽民文选》宣讲活动在喀引起强烈反响[N];喀什日报(汉);2006年

12

本报记者 邹滔;省政协举办学习报告会[N];光华时报;2007年

13

驻山东记者 常会学吴琼玲;山东省图书馆修复宋刻本《文选》[N];中国文化报;2010年

14

地委委员、宣传部长 陈建国;学习《文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N];塔城报;2006年

15

本报记者 张莉;我们在守望[N];邢台日报;2018年

16

记者 郑晓斌;广大党员要在平凡岗位上体现先进性[N];上饶日报;2006年

17

记者 张国威;切实抓好学习研究宣传工作[N];通化日报;2006年

18

记者 陈羚;认真学习《江泽民文选》促进泰州又快又好地发展[N];泰州日报;2006年

19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文哲学部副主任 文学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 刘跃进;积极推进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体系建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

20

郭向华 李维杰;翼城县掀起学习《江泽民文选》热潮[N];临汾日报;2006年

上一篇: 《岭南文史》与广东文化大省建设
下一篇: 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