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作为新中国“第一国礼”的寿联

作为新中国“第一国礼”的寿联

作为新中国“第一国礼”的寿联作者 王家安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新中国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以独立自主的...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新中国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以独立自主的崭新面貌屹立于世界”(《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经成立,便迎来第一次建交高潮。苏联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国家,1949年10月3日,中苏正式建交,《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评价说:“这一外交成果具有重大意义,它有助于刚刚诞生的新中国步入国际社会,争取有一个相对有利的外部环境。”

不久,就从苏联传来要为斯大林庆祝七十寿辰的消息。对于百废待兴的新中国而言,这是深化中苏关系的一次绝好契机,毛泽东决定亲率代表团出访苏联。党史评价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初最重要的外交行动”,其意义主要有三:一是祝贺斯大林七十寿辰;二是签订新的中苏条约并就世界形势交换意见;三是商谈苏联向中国提供贷款。

祝文史_祝文史_祝文史

20世纪50年代的莫斯科,人们在欢庆日

此次出访非同寻常,而首要问题则是,前去祝寿,要带什么寿礼?这既关系国家体面,要不失中国风范,也要借此表达中国人民对苏联和斯大林的情感,对于尚无外交经验的新中国的确是个难题。最后,经中央领导和有关部门反复酝酿,并在毛泽东的关心和过问下,确定了一份礼单,为以示重视,分别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中国农民的名义分四部分赠送,这些礼品琳琅满目,可以说件件都十分用心。如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名义赠送的礼品,有湘绣斯大林像、景泰蓝茶具、烧瓷寿盘、象牙雕刻、祁门红茶、龙井茶等;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名义赠送的礼品两件,斯大林丝绣像一帧、陶瓷像一对;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名义赠送的礼品两件,斯大林像陶瓷盘十个、景德镇五彩生活用瓷两套;最特别的是“中国农民所献特产蔬菜果品”,包括北京的鸭梨、天津的绿皮萝卜、江西的小金橘以及山东的大葱、白菜等(外交部档案馆《我国祝贺斯大林70寿辰贺信、礼品单》)。这些礼品有的凸显中国文化深厚底蕴,有的展示中国人民勤劳技艺,尤其那些蔬菜果品,是经毛泽东亲自批示定下的。重要出访,为何要送些萝卜白菜,有党史专家分析,一来这些中国人的家常菜能让斯大林有一种亲切感,二来也想从侧面向苏联反映当时中国的现实经济条件(《55年前我国祝贺斯大林70寿辰礼品单解密》,《法制晚报》2004年7月22日)。

1949年12月6日,毛泽东一行踏上开往莫斯科的专列,这是他一生中第一次出国访问,而终其一生,也只访问过苏联两次。12月16日,经过10天的长途跋涉,毛泽东一行抵达莫斯科,并在当晚与斯大林会面。6天以后的12月21日,是斯大林七十寿辰,莫斯科大剧院举行了隆重的生日庆典。毛泽东的随身翻译师哲回忆,“到会的都是苏联的高级干部。斯大林和各兄弟党的代表都在主席台就座。毛泽东挨着斯大林和匈牙利的拉科西”(《在历史巨人身边——师哲回忆录》)。大会祝寿环节,苏联方面安排毛泽东第一个发言,1949年12月23日的《人民日报》全文刊登了这篇讲话,毛泽东说:“我这次有可能参加庆祝斯大林同志七十寿辰的盛会,衷心至为愉快。斯大林同志是世界人民的导师和朋友,也是中国人民的导师和朋友……在这个盛会上,我谨以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的名义庆祝斯大林同志的七十寿辰,祝福他的健康与长寿!”翻译师哲则回忆,“毛泽东的祝词是费德林(苏方官员)代读的,高度评价了斯大林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贡献,反响很大”(《在历史巨人身边——师哲回忆录》),那天的《人民日报》也刊发了《毛泽东主席致词受听众热烈欢迎》的短讯,毛泽东在给中央的电报中也说“本日庆祝会除苏联各共和国代表讲话外有十三个国家的代表讲话,在这十三个国家中由我代表中国第一个致词,受到盛大欢迎,三次全场起立长时间鼓掌”。

这篇热情洋溢的讲话,饱含了毛泽东和中国人民出于当时国内国际形势,对斯大林的真诚祝福。而不仅于此,在生日宴会前,毛泽东还向斯大林先发去一封“预热”贺电:“欣闻阁下七十寿辰,谨致敬意,并祝世界和平民主堡垒在阁下领导下日益强盛。”(《人民日报》1949年12月21日)依旧表达祝福之意。而为了更加体现诚意,在已有四方面数十件寿礼的基础上,毛泽东更是想到了一个独一无二的礼品——寿联,这个中国古已有之的祝寿习俗,来进一步阐释祝词所表达的美好祝福。于是他亲笔写下一副寿联:“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这是一副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的寿联。笔者查询有关方面公布的档案,有幸找到寿联照片,这是一张斗方,一笔潇洒的“毛体”分两行写着“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八字,并有上款“敬祝斯达林同志七十大寿”,下款则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并非有些资料所说下款是“毛泽东”个人署名,由此可见,这份寿联代表的不仅是个人,乃凝结着党中央和毛泽东的双重情谊。相比那数十件常规国礼,这份寿礼,档次之高,底蕴之深,形式之独特,意义之深远,更难得由毛泽东亲自书写,可以说在新中国第一次出访赠送的若干国礼中,堪称“第一国礼”。

在纪实风格的电视剧《外交风云》中,还将赠送寿联的情景历史再现,透过镜头,可以看到斯大林从毛泽东手中接过这份寿礼时的惊讶与喜悦。苏联方面对来自中国的寿礼十分重视,在斯大林授意下被存放在普希金博物馆第一号展厅。展厅里悬挂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最显眼的位置,即是毛泽东亲笔挥毫的这副寿联。巧合的是,为在国内同步营造喜庆氛围,经中央安排,由朱老总牵头,中苏友好协会总会在北京举行了规模盛大的庆祝大会,1949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报道“朱副主席、苏联友人等热烈致辞”,首都人民千人集会,盛况空前。笔者更是查阅资料,找到几张当时拍摄的彩色照片。从当时的照片可见,在庆祝大会主席台上,按照中国传统祝寿仪式,摆放着供桌、果品、花篮和一个大大的鎏金寿字。供桌上方红绸掩映着巨幅的斯大林彩像,两旁正是红底金字的大幅寿联:“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横额“斯大林万寿无疆”。“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这副联正是“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一联的延伸,两副寿联同出一体,皆可谓家喻户晓。在北京同日举行的庆祝大会竟也悬挂这副寿联,与毛泽东所书寿联是之前彼此通气、相得益彰,还是心有灵犀、不谋而合,从现有资料暂不得知,但万里呼应,同日生辉,足见此联之深入人心。此次祝寿,也让中华传统寿联风俗在国家层面的庆典活动和外交活动中大放光彩。楹联文化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有一次精彩亮相,且和当时的国家大事紧密相关,可见千年楹联风俗更是深入人心,经久不息。

再来说这副寿联,虽系家喻户晓,但多数人不知其出处。先说“寿比南山”,本出自《诗经》。《诗经·小雅·天保》有句“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后来与祝福有关的“寿比南山”“天保九如”都由此而来。流传后世,曹操《陌上桑》有“寿如南山不忘愆”之句,《南史·齐高帝诸子列传》中有“古来言愿陛下寿比南山,或称万岁”,较早提出了“寿比南山”的成句。此后,宋人《太平广记》曰“寿比南山,与日月齐明”,宋人俞成《萤雪丛说·祝寿》一则并说“如曰‘如南山之寿’,如曰‘俾尔寿而臧’,皆曲尽祝寿之意也”,可见在宋代,“寿比南山”之说已较为广泛。清代考据大家阎若璩则说,寿比南山之“南山”并非虚指,正是“终南之山”(《四书释地》),即颇富神话色彩的陕西终南山。古人善用对偶,起初常见用“北海之樽”来对以“南山之寿”,用“东海”相对“南山”,较早可见的是宋人周必大《文忠集·卷一百十四·淳熙四年满散朱表》所写:“福如东海之深,测之益远;寿比南山之固,仰之弥高。”这也是笔者所见,关于“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一句最早的出处。

元明时期,“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连在一起使用更为普遍。元曲名剧《荆钗记》有“齐祝赞,愿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明代朱权《锦堂月》有“愿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明人方俊《鹊桥仙》则曰“福如东海寿南山,愿岁岁春盘盈绿”;明人康海《一枝花》套曲“寿比南山还草草,福如东海任朝朝”;明人洪楩《清平山堂话本》也说“寿比南山,福如东海,佳期”。进入清代,这句话更进入皇家视野,反映康熙六十寿辰盛况的《万寿盛典初集》就收录有“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祝颂匾额。明清以来,这句话能在民间更广流传,还得归功于话本小说。明清及近代民间广为流传的话本小说,如《飞剑记》《绣鞋记》《雨花香》《再生缘》《第一奇女》《海公案》《彭公案》《薛仁贵征东》《胡涂世界》《三侠剑》《三侠五义》《济公全传》等,竟都录有“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之句,就连《西游记》也有“福如东海寿如山”的句子。这些话本小说是当时的“社会流量”所在,经这些书的推广,这句话自然会深入人心。

祝文史_祝文史_祝文史

毛泽东书赠斯大林的七十寿联

何时将此单独拎出作为祝寿对联的呢?清早期满汉双语所著《温凉盏》中写有“愿爹娘,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此后清乾嘉年间人华广生所作《白雪遗音》和王廷绍所作《霓裳续谱》均有“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仙”之句,就在这般铺垫下,与之相近的清中期《新刻对联大全》,收录有“寿似南山松不老;福如东海水长流”的寿联,再到清同治年间李伯元《南亭联话》所记,当时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做寿联已十分常见,近代评书名家常杰淼所作《雍正剑侠图》更是形象地说道:“上下首一副对联,上首是‘福如东海长流水’,下首是‘寿比南山不老松’,迎面是一个大供桌,插着万字头的长寿香。”可见,此联至少在清朝中期就作为寿联在民间广为流传,至于其更早当寿联使用,虽未见明确资料,以此推测,也应在清早期甚至明代即已使用。“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或是“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这副对联至今仍使用在各类祝寿场合,其使用率在千古名联中名列前茅。而这两句话,从《诗经》中走来,历经了汉风魏骨、唐烟宋雨、明韵清音,走入新中国,一直走到新世纪,是我国楹联风俗这个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活了千年、活到今天的有力佐证。

当然,此联能受到千百年来不同时代的人民喜爱,最终还是“内容为王”,因其美好的寓意和祝福,成为千百年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有意思的是,据毛泽东随身翻译师哲回忆,毛泽东结束苏联祝寿及系列行程准备回国时,前来送行的苏方官员转达斯大林的祝福:“你们的道路是遥远的,行程是漫长的。只要有了健康的体格,才能继续自己的行程。我们祝愿你一路福星,平安到达目的地。”(《在历史巨人身边——师哲回忆录》)斯大林的话和这副寿联的寓意十分贴近,或许短短的时光中,他已被这两行来自东方的古老文字所吸引,并很快体会到其中真意。

「本文刊于《文史天地》2023年第6期」

上一篇: 安徽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省文史研究馆)2016年度大事记(第四季度)
下一篇: 22所“国字头”院校,三榜2020大学排名对比!中国科大稳居榜首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