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古籍
1、(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1962 年;
2、(晋)陈寿撰、(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国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1959 年;
3、(唐)房玄龄等撰《晋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1974 年;
4、(南朝梁)沈约撰《宋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1974 年;
5、(南朝梁)萧子显撰《南齐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1972 年;
6、(唐)姚思廉撰《梁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1973 年;
7、(唐)姚思廉撰《陈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1972 年;
8、(唐)李延寿撰《南史》,中华书局点校本, 1975 年;
9、(北齐)魏收撰《魏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1974 年;
10、(唐)令狐德棻撰《周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1971 年;
11、(唐)李百药撰《北齐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1972 年;
12、(唐)李延寿撰《北史》,中华书局点校本, 1974 年;
13、(唐)魏徵等撰《隋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1973 年;
14、(宋)司马光等撰《资治通鉴》,中华书局点校本, 1956 年;
15、(唐)许嵩撰《建康实录》,张枕石点校,中华书局, 1986 年;
16、(唐)杜佑撰《通典》,王文锦、王永兴等点校,中华书局, 1988 年;
17、(南朝宋) 刘义庆撰、(南朝梁) 刘孝标注《世说新语》,余嘉锡笺疏, 上海 古籍出版社, 1993 年;
18、(后魏)杨衒之撰《洛阳伽蓝记》,范祥雍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 年 新 1 版;
19、(隋)颜之推撰《颜氏家训》,王利器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年;
20、(后魏)郦道元《水经注》,(民国)杨守敬、熊会贞疏, 段熙仲点校、陈桥驿复校,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9 年;
21、(南朝梁)萧统撰、(唐)李善注《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年;
22、(南朝梁) 刘勰撰、周振甫注《文心雕龙注疏》,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年;
23、(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中华书局, 1979 年;
24、(清)严可均编《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华书局影印本;
25、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南北朝诗》,中华书局, 1983 年;
26、(宋) 张敦颐撰《六朝事迹编类》,张枕石点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 年;
27、(南朝梁)释慧晈撰、汤用彤校注《高僧传校注》,中华书局, 1992 年;
28、(南朝梁)释僧祐编《弘明集》,四部备要本,中华书局;
29、(晋)常璩撰、刘琳校注《华阳国志校注》,四川巴蜀书社, 1984 年;
30、(唐)陆方微撰、曹林娣校点《吴地记》,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9 年;
31、(宋)范成大撰、陆振岳校点《吴郡志》,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6 年;
32、(后魏) 贾思勰撰、缪启愉校释《齐民要术校释》,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8 年 第一版。
33、赵万里撰《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科学出版社, 1956 年;
34、赵超编著《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2 年;
35、走马楼简牍整理组编著《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嘉禾吏民田家莂》、《长沙走 马楼三国吴简·竹简》 (壹)、(贰)、(叁),文物出版社, 1999 年、2003 年、2007 年、 2008 年。
二、现当代著作
1、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 年;
2、何兹全《魏晋南北朝史略》,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 年;
3、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0 年;
4、韩国磐《魏晋南北朝史纲》,人民出版社, 1983 年;
5、万绳楠整理《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黄山书社, 1987 年;
6、唐长孺《三至六世纪江南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上海人民出版社, 1957 年;
7、贺昌群《汉唐间封建的国有土地制与均田制》,上海人民出版社, 1958 年;
8、韩国磐《北朝经济试探》,上海人民出版社, 1958 年;
9、韩国磐《南朝经济试探》,上海人民出版社, 1963 年;
10、李剑农《魏晋南北朝隋唐经济史稿》,三联书店; 1959 年;
11、韩国磐《北朝隋唐的均田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4 年;
12、朱绍侯《魏晋南北朝土地制度与阶级关系》,中州古籍出版社, 1988 年;
13、何兹全主编《五十年来汉唐佛教寺院经济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6 年;
14、余鹏飞《三国经济史》,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2 年;
15、高敏《魏晋南北朝经济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 年;
16、[法]谢和耐著、耿昇译《中国 5-10 世纪的寺院经济》,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 年;
17、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 年;
18、[日]宫崎市定著、韩昇等译《九品官人法研究》,中华书局, 2008 年;
19、阎步克《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中华书局, 2002 年;
20、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9 年;
21、[日]谷川道雄著、李济沧译《隋唐帝国形成史论》,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 年;
22、严耀中《北魏前期政治制度》,吉林教育出版社, 1990 年;
23、严耕望《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卷一、卷二,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 刊, 1964 年;
24、祝总斌《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 年;
25、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1 年;
26、陈仲安等《汉唐职官制度研究》,中华书局, 1993 年;
27、汪征鲁《魏晋南北朝选官体制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5 年;
28、黄惠贤《中国政治制度通史·魏晋南北朝卷》,人民出版社, 1996 年;
29、黎虎《汉唐外交制度史》,兰州大学出版社, 1998 年;
30、谷霁光《府兵制度考释》,上海人民出版社, 1962 年;
31、高敏《魏晋南北朝兵制研究》,大象出版社, 1998 年;
32、陈戍国《魏晋南北朝礼制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5 年;
33、程树德《九朝律考》,中华书局, 2003 年;
34、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 1981 年;
35、毛汉光《中国中古政治史论》,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2 年;
36、阎步克《乐师与史官: 传统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论集》,三联书店, 2001 年;
37、[日]池田温著、龚泽诜译《中国古代籍帐研究》,中华书局, 1984 年;
38、张金龙《魏晋南北朝禁卫武官制度研究》,中华书局, 2004 年;
39、马长寿《北狄与匈奴》,三联书店, 1962 年;
40、马长寿《乌桓与鲜卑》,上海人民出版社; 1962 年;
41、姚薇元《北朝胡姓考》,科学出版社, 1958 年;
42、马长寿《碑铭所见前秦至隋初的关中部族》,中华书局, 1985 年;
43、黄烈《中国古代民族史研究》,人民出版社, 1987 年;
44、余太山《两汉魏晋南北朝与西域关系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5 年;
45、陈连庆《秦汉魏晋南北朝少数民族姓氏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3 年;
46、白翠琴《魏晋南北朝民族史》,四川民族出版社, 1996 年;
47、王素《高昌史稿》(统治编)、(交通编),文物出版社, 1998、2000 年;
48、林梅村 《汉唐西域与中国文明》,文物出版社, 1998 年;
49、汤用彤《魏晋玄学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年;
50、孔繁《魏晋玄谈》,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1 年;
51、王晓毅《中国文化的清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1 年;
52、万绳楠《魏晋南北朝文化史》,黄山书社, 1992 年;
53、葛兆光《七世纪前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8 年;
54、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年;
55、汤一介《郭象与魏晋玄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年;
56、曹文柱主编《中国文化通史·魏晋南北朝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0 年);
57、鲁迅《魏晋风度及其他》,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 年;
58、王瑶《中古文学史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年;
59、曹道衡《南朝文学与北朝文学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9 年;
60、逯耀东《魏晋史学的思想与社会基础》,中华书局, 2006 年
61、胡宝国《汉唐间史学的发展》,商务印书馆, 2003 年;
62、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中华书局, 1955 年;
63、方立天《魏晋南北朝佛教论丛》,中华书局 ,1982 年;
64、郭朋《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齐鲁书社, 1986 年;
65、(荷兰)许理和著、李四龙等译《佛教征服中国》,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 年;
66、汤一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8 年;
67、胡孚琛《魏晋神仙道教》,人民出版社, 1989 年;
68、王承文《敦煌古灵宝经与晋唐道教》,中华书局, 2002 年;
69、许抗生《三国两晋玄佛道简论》,齐鲁书社, 1991 年;
70、齐涛《魏晋隋唐乡村社会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5 年;
71、曹文柱主编《中国社会通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6 年;
72、葛剑雄《中国移民史》第 2 卷,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7 年;
73、朱大渭等《魏晋南北朝社会生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 年;
74、金发根《永嘉乱后北方的豪族》,台北学术著作奖助会, 1964 年;
75、毛汉光《两晋南北朝士族政治之研究》,台北学术著作奖助会, 1966 年;
76、逯耀东《从平城到洛阳———拓跋魏文化转变的历程》,台北联经出版社,1986 年;
77、[日]谷川道雄主编《地域社会在六朝政治文化上所起的作用》,玄文社, 1989 年;
78、侯旭东《五六世纪北方民众佛教信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 年;
79、刘长东《晋唐弥陀净土信仰研究》,巴蜀书社 2000 年;
80、毛汉光《中国中古社会史论》,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2 年;
81、侯旭东《北朝村民的生活世界》,商务印书馆, 2005 年;
82、[日]前田正明著、李凭等译《历史地理学研究》,书目文献出版社, 1994 年;
83、郑岩《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文物出版社, 2002 年;
84、陈寅恪《金明馆丛稿初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年;
85、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年;
86、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三联书店, 1955 年;
87、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三联书店, 1959 年;
88、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中华书局, 1983 年;
89、唐长孺《山居丛稿》,中华书局, 1989 年;
90、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3 年;
91、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论集》,中华书局, 1963 年;
92、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论集续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 年;
93、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札记》,中华书局, 1985 年;
94、缪钺《读史存稿》,三联书店, 1963 年;
95、何兹全《读史集》,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2 年;
96、何兹全《中国古代社会》,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1 年;
97、万绳楠《魏晋南北朝史论稿》,安徽教育出版社, 1983 年;
98、郑欣《魏晋南北朝史探索》,山东大学出版社, 1989 年;
99、田余庆《秦汉魏晋史探微》,中华书局, 1993 年;
100、谷霁光《谷霁光史学文集》,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6 年;
101、朱大渭《六朝史论》,中华书局, 1998 年;
102、黎虎《魏晋南北朝史论》,学苑出版社, 1999 年;
103、甘怀真《皇权、礼仪与经典诠释: 中国古代政治史研究》,喜马拉雅研究发 展基金会, 2003 年;
104、刘俊文主编《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四卷魏晋隋唐卷,中华书 局, 1992 年;
105、田余庆《拓跋史探》,三联书店, 2003 年。
106、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1年
欢迎大家关注个人公众号,在公众号里面有很多历史书单、历史资料、历史PDF书籍,欢迎大家关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