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周洪阳、鲁伟龙、黄菲 通讯员刘壮)“科举考试的年代,这里是安州、德安府所辖州县的考棚场。科举考试废除后这里成了农田,现在建了太白广场,成了市民休闲、娱乐、纳凉、晨练的重要场所。”日前,在安陆市的德安中路上,安陆市文史专家胡日新向记者描绘了安陆古城的旧时模样,唤醒了这段沉睡的历史。
清代的考棚街,民国的南大街 。通讯员 供图
太白广场。记者鲁伟龙 摄
市民们在太白广场上跳舞。记者鲁伟龙 摄
安陆位于华中腹地,桐柏山、大洪山余脉的丘陵与江汉平原北部交汇地带,北控三关,南通江汉,在古代就是交通枢纽,也是鄂中一带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胡日新说,早在3000年前,安陆为西周郧子国,郧人的祖先是祝融,“郧人”最早居住在陕西云阳(咸阳)一带,后来跟随炎黄统一华夏分别到达各地,之后,郧人迁往安陆一带,郧楚和亲,其中尹子文六代辅佐楚王,将郧国文化、耕种纺织技术都传到了楚国。所以,郧国也是楚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
古城安陆地貌。通讯员 供图
根据秦简《编年记》记载,“安陆”之名最早出现在战国晚期。胡日新说,安陆得名说法众多,其中移民说和战争说更接近现实。公元前701年,楚国和郧国爆发了“蒲骚之战”,楚国把郧国设为“郧邑”。楚国震慑安定了汉东六国。楚方言“六陆”同音,所以叫“安陆”。另外,《左传·昭公十七年》中说:“庚午(前531年),遂灭陆浑,数之以其贰于楚也。陆浑子奔楚,其众奔甘鹿”。晋国灭了陆浑后,陆浑的移民逃奔楚国,被安置在郧国故地,于是这里便叫安陆,意为“安置陆人”的地方。
民国时期拍摄的资生门。通讯员 供图
随后,此处历楚国郧邑、秦安陆县、西汉、西晋的江夏郡、西魏至唐宋的安州、北宋末期至清代的德安府等,演变至今。2016年,安陆入选湖北省最古老的“千年古县”之一。
过去的德安府阜成门。通讯员 供图
浮云楼遗址。通讯员 供图
古城安陆有浮云楼和太白楼两大名楼,浮云楼是唐宋时期的江南名楼,也是涢水航道和周边陆上驿道的地标建筑,太白楼是明代知府为安陆西楼题写的匾额。城内的地貌像一个“耑”字,“山”的三个主峰成三角形,分别是石柱山、竹坞山和紫金山,安陆古城北城墙建在竹坞山的岗顶上。紫金山像“而”字,在主峰的三皇台(紫金台)上,可以俯瞰全城,相传三皇台对应紫薇等三颗帝星。
德安府地图。通讯员 供图
清末,因战乱大量古建筑群被破坏,抗战时期,千年古城变成废墟。新中国成立后,安陆市重建新城区,老城区成为太白广场、市委办公楼、玉石小区、粮机厂科研所等机关和大片的商居楼区。胡日新说:“从解放前到现在,安陆城区人口从不到2万人增至6.3万人,现在的安陆城区面积是过去的29倍。”
发展中的安陆。通讯员 供图
如今的安陆,已经变成了现代化的新城市,原本的古城,被铁路、工业园、高楼大厦覆盖。在中山街、紫金路小学、儒学大成殿、上下玉石街和紫金路附近的古城墙等地,还依稀可见历史的痕迹。
紫金路小学里的文物。记者鲁伟龙 摄
紫金路附近的古城墙。记者鲁伟龙 摄
过去的民居遗迹。记者鲁伟龙 摄
为建设和恢复古城风光,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安陆市启动了“千年古县”研究暨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深入挖掘安陆古城文化,组织专家学者和自媒体宣传安陆的历史文化,举办涢水大讲堂等活动,并逐步地修复安陆古城的遗址遗迹,对“三台八景”、三陂港、青龙潭等古街、古镇、古村加以保护和利用,有序恢复重建浮云楼、太白楼、文昌阁。利用安陆非物质文化遗产、古遗址遗迹开展文化、文物旅游,推动安陆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