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5年秋天到2023年春天,以丰子恺之名举办的散文奖,在他的故里已经办到第四届了。
说起来,一个只办了四届的散文奖可以说是个年轻的奖项,但丰子恺散文奖,早已成为中国文坛一项重要文学赛事,更是浙江文坛的一件盛事。
每一届的散文奖,都受到海内外作家的广泛关注和热情参与。
正如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在第四届的颁奖典礼现场所说,丰子恺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地位独特的文学大家。
丰子恺的随笔散文,和他的“子恺漫画”一样,都是他留给这个世界的既富美感又有温度的艺术瑰宝,他的散文更是以真率自然、含蓄隽永的文风感动了无数读者。
今天,“丰子恺”的名字与这场文化盛典一起熠熠生辉。我们又该如何读懂丰子恺散文和以他命名的散文奖,丰子恺散文奖又将为他的故乡带来什么?
一
丰子恺散文奖从设立之初,就在向丰子恺先生致敬,以传承华语文学优秀传统,推动当代华语散文创作的繁荣为己任。
中国现代文艺史上,丰子恺是一个重要的存在。他不仅是中国现代抒情漫画的开创者、翻译家、艺术教育家,更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家。读懂丰子恺散文奖,自然要去理解丰子恺其人其文。换句话说,读懂丰子恺散文,要读懂他的时代,他的人生,他文艺的来路。
1946年4月,在有关《缘缘堂随笔》一文中,丰子恺先生对他自己以及他的文字如此描述:我不但如谷琦君所说的“喜欢孩子”,并且自己本身是个孩子——今年四十九岁的孩子。因为是孩子,所以爱写“没有什么实用的,不深奥的,琐屑的,轻微的事物”,所以“对万物有丰富的爱”,所以“真率”。
丰子恺的一生都怀有“赤子之心”,他的“爱”和“真率”,让后人提及他,无不心生慕仰之情和慨叹。
第四届丰子恺散文奖评委、人民美术出版社原社长汪家明三十年前就写过《丰子恺传》。他说,当时他对丰子恺文学精神的理解是有文心和佛心,但这些年,他有了新的理解,“我觉得不是二心,而是三心。”
三心分别是他的童心、佛心和诗心,它们分别对应着真、善、美。“丰子恺一生对儿童,对这个赤子之心,一直是念念不忘的;他有诗心,他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对中国古诗词的热爱到了一个极端的程度,他甚至说过:我不在世了,不要紧,遗憾的是不能再读我们的古诗词了。”因为对古诗词的迷恋,丰子恺把古诗词的意境画成了画。
“如果说我们现在评丰子恺散文奖和其他散文奖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是丰子恺散文奖要突出这三心。真善美永远是需要的,现在我们需要,将来也是需要的,这是丰子恺的文学精神,丰子恺散文奖的现实意义就在这里。”
对于读懂丰子恺文化艺术的来路,茅盾文学奖得主、第二届丰子恺散文奖获奖作家熊召政,在当年的散文奖系列活动中的分享令人印象深刻。
“杜甫,当年途经归州,寻找宋玉的故居,写下《咏怀古迹·其二》。他这个感情,就是我今天讲丰子恺,对所有古代先贤的感情,‘萧条异代不同时’,不管是一千年,还是一万年,我们都是比邻而居,我们都是用心温暖世界。”
如果说,李叔同影响了丰子恺的漫画一生,那夏丏尊对他谆谆教导,则是影响了他的散文。在熊召政看来,夏丏尊也好,李叔同也好,都是民国时期的大家,“这一派的散文,在中国古代从陶渊明开始,到张岱《西湖梦寻》《陶庵梦忆》,仔细读,可以看到缘缘堂从历史走来的线。”
这一点,也得到海外作家的认同。1940年,日本汉学家、京都大学教授吉川幸次郎就选译《缘缘堂随笔》13篇,他称赞作者丰子恺“是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并说“我所喜欢的,乃是他的像艺术家的真率,对于万物的丰富的爱和他的气品、气骨。如果在现代要找寻陶渊明、王维那样的人物,那么,就是他了罢。”
最近几届的丰子恺散文奖,丰子恺的嫡孙、丰子恺研究会执行会长丰羽全程参与。“很多人可能认为或者了解丰子恺的第一印象是漫画家,但就像郁达夫说的,他的散文清幽玄妙,灵达处反远出他画笔之上。”
在家人的影响下,丰羽从小就开始读祖父的散文,特别在成为丰子恺研究会执行会长后,更是研读祖父的作品,“故乡情始终贯穿祖父一生,从小到大,他都是有机会就愿意住在老家的。”
丰羽用“中正平和”来形容丰子恺的散文和绘画。“中,中国式的、中庸的、中国传统的;正,正气的、正面的、正能量;平,平静、平淡;和,是和平、和谐,主要是和谐,这既是他一生的做人准则,也是代表他心灵的文艺作品想传递给世人的一些信号。”
在丰子恺散文奖评选过程中,有句话也被人屡屡提及,便是丰子恺“先器识而后文艺”的文艺主张,“先器识而后文艺”的主张源于丰子恺的恩师弘一法师,意即先做人,后做事。这一主张也贯穿了丰子恺一生。
当年,丰子恺和老师共同创作《护生画集》,并向老师承诺,将每十年创作一卷《护生画集》,以贺老师寿诞,直至大师百岁阳寿。
弘一大师圆寂后,丰子恺坚守着这一承诺。1970年代初,深感自己的生命无望坚持到弘一大师百岁寿诞,丰子恺决定提前完成最后一卷《护生画集》的创作。他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怀着对苍生的大爱,完成了师生间灵魂的相约。
或许丰子恺的整个生命就是一卷散文。
第一届散文奖金奖获得者熊莺就认为,“最应该站在这个领奖台上,领奖的应该是先生他本人。丰子恺先生不仅是近代史上杰出的画家,也是非常杰出的散文家。先生获奖的理由应该是无瑕的童心,还有国之文人的风骨、气节。”
二
运河流过石门,也流过中国散文史上一座地标性的庭院,也是庭院的主人丰子恺先生一生眷恋的地方——缘缘堂。
“走了五省,经过大小百数十个码头,才知道我的故乡石门湾,真是一个好地方。”丰子恺和家人在石门缘缘堂度过了安静闲适的日子,也成就其创作散文的高产期。
如今,走入桐乡石门镇那条静静的小路,曲曲折折、扑面而来的都是丰子恺的影子。走过丰子恺幼时游钓之地木场桥,便是丰子恺故居缘缘堂。
开放丰子恺故居,建造丰子恺纪念馆、丰子恺漫画馆,成立以丰子恺命名的漫画学校……在嘉兴,在桐乡,丰子恺元素无处不在。他是文化嘉兴的鲜明标识,像一个印记,镌刻在这座城市的文化基因中。
每届的散文奖系列活动中,有一个环节都不曾省略,那便是获奖作家去参观缘缘堂,故里也有意把缘缘堂打造成为中国随笔散文的一块圣地。
打开缘缘堂的大门,便是打开丰子恺的艺术人生。
当代作家、画家、社会活动家冯骥才荣获了第四届丰子恺散文奖特别奖。他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说,这是一个有影响力的散文奖,他要表示一种敬意,这个敬意来自于丰子恺散文奖是以丰子恺先生名义命名的。“我是崇拜丰子恺先生的。我从年轻时就读过很多他的作品,我喜欢他的散文,他翻译的作品,他翻译的《猎人笔记》到现在还是我的枕边书。我喜欢他非常精准、流畅、优雅的文字。丰子恺是一个中国传统的散文家,但他也是一个现代的作家。”
自丰子恺奖设立以来,为全世界的文学爱好者提供了展现佳作的机会。第四届丰子恺散文奖于2022年8月面向全球征集散文,更是累计收到参赛作品8376件,创历史新高。今年更是把颁奖地安排在嘉兴南湖畔。
“前三届丰子恺散文奖都在桐乡举办,第四届我们把颁奖放在嘉兴,我们希望它的影响力、层级,包括它的受众范围会更广,辐射的人群会更多。”嘉兴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把丰子恺散文奖放在嘉兴举办,对传播丰子恺精神,提升城市影响力和知名度,是一种助力,“可以说是一场真正的双向奔赴。”嘉兴高规格打造丰子恺散文奖,更是希望通过丰子恺的散文精神,来激励更多的作家,感悟身边变化,为时代放歌,为时代写作。
“他的散文小中能见大弦外有余音,散发着无拘无束、自然淳朴的美学气息,展现着它独特的生命体验和人生哲学,为中国现代散文创作提供了十分独特的风韵,对塑造民族文化心理与审美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范庆瑜认为,丰子恺散文奖必将“在传承弘扬丰子恺先生文学精神的同时,催生出新时代文学的扛鼎之作”。
除了引进来,更要走出去。除了面向全球征集优秀散文作品,丰子恺散文奖还融入“文学对话”、散文创作采风等活动,浓郁散文创作的氛围。让桐乡市文联副主席褚万根印象深刻的,就是几届散文奖,都有组织获奖作家文学对话和读者座谈交流会,给了家乡读者很多启发和指导。
在丰羽看来,是故乡这块土壤孕育了丰子恺这样的人、这样的文笔。“一个人的成长跟山水环境是相关的,他前半辈子生活在这里,后半辈子生活在上海,都在江南。你能从他的散文里感受乡情乡趣乡音,这种生活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青年作家奖是第四届新增的奖项,这个奖项主要奖励35周岁以下的作家。“这个奖项受到很大的热捧,收到了3300多篇来稿。”
毋庸置疑,丰子恺散文奖让嘉兴与丰子恺这两个名字融合在一起,为嘉兴的文化软实力注入了一股热流。
如今重读《缘缘堂随笔》,丰子恺的家乡、亲人和他所爱着的世界,喃喃情语犹在耳畔,在嘉兴,“丰子恺”积淀下来的文化瑰宝,早已浸润在嘉兴人的心田。
以文化之光,造时代之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如今,经过四届培育,丰子恺散文奖保持的精神品格也由此成型,成为一个文学IP、一个文学高地。这样的文化盛事,也是嘉兴这座城市,以繁荣文学、兼容并蓄的姿态对文学的致敬,更是坚定文化自信的一次生动实践。
三
丰子恺先生是嘉兴文化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这座城市全力在打造的具有中国气派、浙江辨识度、嘉兴特质的文化金名片。
丰子恺散文奖让作家们创作了一批接地气的文学,为获奖者带来了鲜花和掌声,更重要的是,浓浓的文学氛围也将更好地熏陶培养出“文学嘉军”。
它的光辉和荣耀,来自获奖的作家,也来自广大写作者。
“我比较喜欢有人情味的文章,我觉得这种人情味是我们中国特有的一种气质。”嘉兴媳妇钱雪获得第四届丰子恺散文奖·青年作家奖,在她眼中,家乡一直是心底最柔软最温暖的地方,她希望能够写出更成熟更令自己和读者满意的作品。
而丰子恺的粉丝们纷至沓来,嘉兴热闹了,也一定程度打开了文旅融合的思路。
“丰子恺先生的散文处处体现出无拘无束、自然淳朴的感觉,更洞悉着人间底色。我们应该加强对丰子恺散文艺术的认识和理解,才能更好地弘扬和传承其散文精神。”特意为丰子恺而来的粉丝小飞第一次来到嘉兴,“这座城市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丰子恺散文一样,是一本值得好好读的厚书。”
丰子恺散文奖也好比是丰子恺这张文化金名片的发放方式。那么如何更好地擦亮这张文化金名片,如何弘扬和传承丰子恺的散文精神?
“尽可能专业地评估文本质量的好坏,以作品立奖,这是一个奖项能长久立足的唯一办法。尊重每一个获奖者,他们才是一个奖能形成良好口碑的保证。”获第四届丰子恺散文奖·提名奖的嘉兴女作家草白如是说。
回顾前几届丰子恺散文奖评选大赛,我们能看到,散文奖也架起世界文化沟通的桥梁——从首届丰子恺散文奖,已有诸多国外作者参赛。他们来到丰子恺的故乡,也把这里的文化带出去。
在丰羽看来,当人类进入到一定的文明程度会有共性,丰子恺的散文里所表现的这一系列东方文化精神,“是我们推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基础的一部分,这也是当下的意义。”
丰羽还提及,他们已经在尝试和团队合作,把丰子恺的散文配上他的漫画和音乐,做一些能够播放、易于传播,更容易被年轻人接受的多媒体作品,立体地反映丰子恺跨界的艺术成就。“让这一辈、下一辈的人都能够认识他、喜欢他,然后喜欢他背后的中国传统文化。”
本届丰子恺散文奖也已正式提出下一届考虑增加丰子恺文学评论奖奖项,以评论形式,多维度来看丰子恺的作品。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也做过丰子恺散文奖的评委,他认为丰子恺先生做事儿就是我现在要做这个事情,我好好地做,尽我的力把这个事情认认真真地完成,“我也祝愿我们的丰子恺散文奖认认真真、长长久久地办下去。正如丰子恺先生的一生教给我们的一样——此生也有涯,我们去认真地做一件事。”
1975年在故乡
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认为,“要打造好这个品牌,要弘扬名人文化,必须要通过很多届的努力,不光要做大影响力,更要通过这个奖项来带动本地的文艺创作,带动本地作家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这是一件久久为功的事情。”
我们相信,丰子恺先生的作品广为流传,他的文学精神也在不断传承。“因为我们都在共同努力,建立一份文化自信;因为我们都在共同努力,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向而行。”丰羽说。
嘉兴,独特的名人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所在。这里,曾走出了干宝、朱彝尊、王国维、李叔同、茅盾、徐志摩、金庸等一批文坛大师。悠悠文化韵,千载华夏风,如今,随着茅盾文学奖(新人奖)、丰子恺散文奖、徐志摩诗歌节的举办,名人文化与嘉兴这座城市相遇,处处向世人诉说着名人的才气和豪情,让每一个置身其中的人,都被艺术所吸引、所影响。
未来,嘉兴将继续擦亮名人IP,用文学之美渲染城市之魂。我们有理由畅想,以名人命名的文艺奖项会引得无数作家“竞折腰”,更期待着能有更多描写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产生。
2023年5月12日《江南周末》头版
记者 许金艳 戴 群 通讯员 钟晓燕 摄影记者 张启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