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的文史资料工作是在周恩来担任政协全国委员会主席期间倡导并开展起来的。1959年4月29日,周恩来在招待60岁以上全国政协委员茶话会上指出,戊戌以来是中国社会变更极大的时期,有关这个时期的历史资料要从各个方面记载下来。他希望过了60岁的委员都能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留下来,作为对社会的贡献,并指示政协全国委员会成立工作组时,其中要有收集历史资料的组。根据周恩来的指示,政协全国委员会于1959年7月20日成立了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88年4月改称文史资料委员会)。随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协也相继成立了文史资料工作机构。
什么是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的“三亲”原则?
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必须遵循的“三亲”原则是“亲历、亲见、亲闻”。政协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于1960年1月编辑的《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的《发刊词》中指出:“我们征集和编印稿件所要求的,是第一手的真实的历史资料,也就是作者根据他们的亲身经历和见闻所写的具有历史价值的资料”。在这以后,从事文史资料征编研究的同志把“亲身经历和见闻”概括为“亲历、亲见、亲闻”,并把它作为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的一个主要原则。
政协委员如何参加文史资料的征集工作?
关于文史资料的征集范围、时限、重点、类型,历届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都根据具体情况有所规定并不断加以调整。当前政协委员参加文史资料的征集工作,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撰写记述本人亲身经历的回忆录;二是向有亲身经历人士调查访问后所作的记录;三是个人或集体通过向亲身经历者调查访问整理的对某一个人物或事件比较完整的资料;四是根据本人的经历对各种文献资料或别人写的资料所作的考证、订正或补充。无论哪个方面,都要体现亲历、亲见、亲闻的特点。比如:末代皇帝溥仪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撰写的《复辟的形形色色》《我的前半生》,十二届政协期间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组织编辑出版的《紫荆花开映香江--香港回归20周年亲历记》等,都是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全国政协委员撰写或征集的文史资料,可直接寄送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办公室,对于有价值的可供公开发表的文史资料,可以在《文史资料选辑》和《纵横》杂志上发表,有的还可由中国文史出版社编印成书出版。
什么是政协学习工作的三自原则?
组织和推动政协委员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是人民政协的一个优良传统。政协的学习工作历来提倡“三自”原则,即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坚持“三不主义”(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倡解放思想,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和风细雨,自由讨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