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坚定理想信念培育有为青年

坚定理想信念培育有为青年

坚定理想信念培育有为青年历史经验表明,理想信念是养育一个民族精气神的“钙片”,是养成一个时代良好风尚的灵魂,有了理想信念,这个民族就有了不竭的奋斗意志,就会形成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历史经验表明,理想信念是养育一个民族精气神的“钙片”,是养成一个时代良好风尚的灵魂,有了理想信念,这个民族就有了不竭的奋斗意志,就会形成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坚持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远大理想,弘扬和巩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正是这种理想信念鼓舞了全党同志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

筑牢根基,树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奋斗的理想信念

在迈向伟大复兴的征程中,青年是历史的重要一环,青年胸怀理想信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行百里者半九十。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越要动员广大青年为之奋斗。”

青春要用来奋斗,青年是人一生中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的阶段。鸦片战争以来,面对列强坚船利炮的肆意欺凌,面对日趋崩溃沉沦的中国社会,有为青年始终与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在思想启蒙年代,广大青年最先接受救国救民的新思想新主义,积极传播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启蒙精神,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在革命战争年代,广大青年满怀革命理想,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冲锋陷阵、抛洒热血。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广大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向困难进军,向荒原进军,保卫祖国,建设祖国,在新中国的广阔天地忘我劳动、艰苦创业。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广大青年发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为祖国繁荣富强开拓奋进、锐意创新,积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砥砺前行。

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

伴随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的持续深入推进,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交往日趋紧密,不同文明之间发生相互碰撞,各种社会文化思潮竞相涌入,风格迥异的生活方式、花样翻新的价值观念,不断冲击着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观。同时,经济全球化加剧了跨国资本伴随文化思潮及其产品的渗透。在世俗化浪潮下,物质主义盛行,个人主义至上,消费主义风靡,娱乐主义肆虐。资本与金钱不仅挑战与解构了西方基督教价值观的神圣性和道德性,也对社会主义以道义为先、集体至上和人民为本的核心价值观构成了严峻挑战。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中国社会注入了新的发展动能与活力,大大激发了社会生产力。但伴随社会结构的分化,形成了多元化的社会利益格局,利益的多元化必然导致思想上的多元主义,各种思想主张为了赢得支持,很容易激进,甚至走向极端化。这些都会对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如何培养有为青年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事实上,与过去时代相比,当代青年面对着更复杂多变的社会、更丰富多样的生活、更加激荡的多元文化思潮,更需从思想上坚定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指出:“青年时代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十分紧要,不仅要树立,而且要在心中扎根,一辈子都能坚持为之奋斗。这样的有志青年,成千上万这样的有志青年,正是党、国家、人民所需要的。”

坚定理想信念培育有为青年,要使青年在思想上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

古人云:“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青年时代的马克思就树立了“为人类而工作”的理想信念,一生坚定而执着,并为之奋斗终生。孔子亦是在青年时代“十有五而志于学”,宋代大思想家朱熹对此曾这样解释,“心之所之谓之志,此所谓学,即大学之道也”。大学之道即“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可见孔夫子一生都心系天下苍生,始终追求“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庶民、富民、教民”的社会政治理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对青年时代的理想信念铭记在心:“我们青年的责任真是重大,我们应该做的事情真多,要走的道路真长。从那时候起,我就决心要为全中国痛苦的人,全世界痛苦的人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可见,伟大的人物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从青年时代起就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唯此心中才会充满力量,前行才能风雨无阻,无论遇到多大的艰难困苦,都会充满斗志、矢志不渝。

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信念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也是广大青年应该牢固确立的人生信念。当今中国最鲜明的时代主题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所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在成功引领中国梦的实现,这为广大青年建功立业提供了广阔舞台,使广大青年梦想成真有了光明前景。因此,广大青年要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对坚持党的领导的信念,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勇于肩负起中华民族赋予的神圣使命,勇敢担当起伟大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广大青年要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民族的伟大事业,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开拓者、奋进者,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谱写无愧于伟大时代的青春之歌。

本领过硬,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途上熔铸理想信念

广大青年要把理想信念熔铸在增强奋发有为的真本领上。

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今天,我们13亿多人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目标。伟大民族复兴目标的实现,需要有坚定理想信念,在努力学习中成才的奋发有为的青年。

古人教导我们:“非学无以成才,非志无以成学。”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青年一代的综合素质、精神状态,是一个民族蓬勃生命力的时代表征,也是构成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广大青年一定要练就过硬本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必须依靠有真才实学的社会主义有为青年。广大青年要从根本上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人生信念,让勤奋学习成为筑梦青春的支撑,使增长本领成为回忆青春的骄傲。人生只有一次,青春就此一回,青年时代正是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一种使命、一种责任、一种兴趣,注入到充满激情与理想的青春岁月之中,融化于正在开展的社会主义伟大建设事业的中华大地之上,如革命先驱李大钊所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因此,青年要如海绵汲水般汲取知识,既要惜时如金、孜孜不倦,又要戒骄戒躁、虚怀若谷,多下苦功、多读经典。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青年人学习首先就是要主动扎实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特别是贯彻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样才能深刻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才能始终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局面下坚持科学理论指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广大青年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增强对坚持党的领导的信念,永远紧跟党,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同时,在全球化知识信息时代,青年也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既打牢理论功底又及时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广大青年既要多读有字之书,又要多行万里之路,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通过丰富的社会生活实践,来磨炼人生,来增长知识和本领,为自己成为奋发有为的青年夯实基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青年时期是培养和训练科学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无论在学校还是在社会,都要把学习同思考、观察同思考、实践同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保持对新事物的敏锐,学会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善于把握历史和时代的发展方向,善于把握社会生活的主流和支流、现象和本质。”

付诸实践,在历练中磨炼人生意志砥砺理想信念

广大青年要把理想信念付诸实践,在历练中磨炼人生意志,并反复砥砺理想信念。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

列宁曾言:“无论是脱离生产劳动的教学和教育,或是没有同时进行教学和教育的生产劳动,都不能达到现代技术水平和科学知识现状所要求的高度。”即强调教育与社会生产实践必须相结合,做到学用一致。明代大思想家王阳明在回答门人弟子的困惑时,也曾深刻地指出:“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人的精神意志力不是凭空产生的,必须通过具体丰富的社会生产实践,处处在事上磨炼,砥砺前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备受干部群众欢迎,该书生动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长达7年知青岁月的真实细节与艰苦生活。所谓天降大任,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习近平总书记这7年的精神意志历练过程,让人深受感动、备受教育,这为当代青年树立理想、坚定信念、从小立志成才提供了生动案例与模范榜样。

邓小平同志对青年寄予厚望,曾语重心长地说:“社会主义革命是一场最深刻的、最尖锐复杂的斗争。这里充满着革命和反革命的斗争,进步和落后的斗争,新和旧的斗争。这个斗争要求青年成为是非分明和意志坚强的人。”广大青年必须锤炼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培养奋勇争先的刚健精神,造就越挫越勇的心理素质,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同时,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青春斗志,敢于吃苦,勇于碰硬,甘于奉献,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攻坚克难,淬炼坚强革命意志,努力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开辟新天地,造就新业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所说的,青年在成长和奋斗中,会收获成功和喜悦,也会面临困难和压力。要正确对待一时的成败得失,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使顺境逆境都成为人生的财富而不是人生的包袱。广大青年人人都是一块玉,要时常用真善美来雕琢自己,不断培养高洁的操行和纯朴的情感,努力使自己成为高尚的人。

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一次又一次的历史性飞跃,从国家的积贫积弱一步一步地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靠的就是中华民族脚踏实地、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强调:“广大青年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立足本职、埋头苦干,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用勤劳的双手、一流的业绩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因此,广大青年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顽强斗争意志,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用无愧于青春的坚强意志力成就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立德修身,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不断升华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要体现为立德修身,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古人云:“德者,本也。”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道德之于人、之于国家,都是第一位的。德才兼备,必须是以德为先,德为首要、是方向。

青年是开风气之先的鲜活力量。一个民族的文明素养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上。“富润屋,德润身。”广大青年必须在实践中以德修身养性。毛泽东同志《实践论》的副标题就是“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强调的正是知行合一的优秀传统。

青年人立德修身,既要志存高远,又要立足现实。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能成大业。同时,不能好高骛远,“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还得从身边事做起、从细节着手。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一再证明,对一个民族、国家而言,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还是其社会成员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广大青年要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倡导良好社会风气。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要求广大青年“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倡导良好社会风气。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自觉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要牢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道理,始终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要倡导社会文明新风,带头学雷锋,积极参加志愿服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热诚关爱他人,多做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的实事好事,以实际行动促进社会进步”。

习近平总书记与北京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一方面充分肯定了北京大学“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另一方面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提出了“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八字要求”,勉励广大青年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学习和践行的表率。他说:“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广大青年要立德修身,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年的老师也要有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了好教师的“四有”标准,其中第一条就是“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确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好老师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要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要求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广大青年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向上向善的社会风气;时时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以奋发有为的意志弘扬理想信念,以青春书写激情奋斗的人生,展现顽强拼搏的青春,恪守为人民奉献的青春,这样的人生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惟此,才是古老而年轻的中国,才是行进在伟大复兴途中的当代有为青年。(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讲师 张城 中央党校文史部文学室副主任、教授 范玉刚)

上一篇: 一部红船史,也是一部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史——评丁晓平长篇报告文学《红船启航》
下一篇: 郭德纲的《文史专家》有一段台词是:有华盛顿者。。。那一段台词是什么...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