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传媒大学初试
!!全方位解读来咯 !!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类专业校考的初试是每一个报考中传的艺考生都需要参加的统一考试,那究竟它如何考?今天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中传初试考试形式及内容详解,内附2020年——2023年中传初试真题及答案(整理自网络,仅供参考),一起往下看看吧!
文史哲是什么?
中国传媒大学初试基本在每年的12月末至1月初进行,因其包括文学、历史、哲学三大科目的基础素养考试,所以又被称为“文史哲考试”。
考试内容主要集中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古代历史、近代史哲学等方面,侧重考察考生们分析理解与鉴赏品评能力,考察深度与广度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据每年应考与合格人数估计,初试通过率在48%—50%之间……
文史哲怎么考?
考试题型
65道选择题
(按照今年的初试时长情况,2024年文史哲考核内容极有可能仍是65道选择题,但也不排除题量增多或者增加主观题的情况)
考试时长
150分钟
(连续2年一致)
考试时间
预计2023年12月30日左右
19:00至21:30
文史哲各部分所占分值
文学部分
约50分
历史部分
约30分
哲学部分
约20分
初试合格线
播音与主持专业 60分
考察范围及重点
01
文学
透过近两年的真题来看,中国传媒大学文史哲中文学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古代文学:近两年,逐渐加大考查古代文学作品的细节。
现当代文学:2021年才进入初试考查范围内,以知识点记忆掌握为主。
考题也越来越多地以抽象知识点的形式出现,即不再过多地考查具体的某一位诗人或某一篇作品,而是注重综合性抽象知识点。
【划重点】
①根据对往年真题的分析与总结,《诗经》《离骚》《古诗十九首》这三部经典作品仍是重点,李白、杜甫、王维、陶渊明、苏轼仍然是需要多加关注的重点诗人。此外应关注还未出现在考题中的重要诗人,如曹操、韩愈、白居易、李清照、陆游等。
②连续两年考到《三国演义》和《红楼梦》的名著细节,无疑告诉我们要重视四大名著,同时《儒林外史》及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等明清小说的经典作品也应多加了解。
③在2021及2022年的现当代文学真题中,连续两年出现的考点有鲁迅、莫言、《边城》、《雷雨》、《平凡的世界》……不仅要了解鲁迅等名家相关的基本知识,对于他们的重点篇目也要有一定了解和认知。如茅盾、巴金、曹禺、张爱玲、汪曾祺、贾平凹等,需要掌握他们的主要风格,熟悉他们重要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及情节。
02
历史
历史所考查的内容仅次于文学。考查的内容与高中所学历史不同的地方在于,中传教材额外加入了对外交流的部分。
近几年,中传的历史考查变得更加细化、加深。不仅考查考系统运用和举一反三的能力,而且也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划重点】
①考查的内容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从2021年开始,近代史比重上升,考查趋向细节化。
②重视热点,很多考点会重复出现。像宋代经济发展、明清君主集权强化等知识点是科目中的重点,这些考点会在真题中反复出现,反复考到。
③题干不再是简单句子,题干变长、变多,并且出现图表、图文等,更注重考查考生对题干的阅读理解,以及与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03
哲学
高中政治课本中涉及的哲学部分实际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而中传的哲学科目则是由中国古代传统哲学和近代哲学两部分内容组成。
虽然文史哲三科中,哲学占比最少,但是因为中国古代传统哲学的内容不少考生在之前都没有接触,因此这部分想要得分有一定难度。
【划重点】
①考察不断细化。2024年大概率还会延续23、22年的模式,难度只会只升不降,并朝不断细化、拓展的方向发展。
②结合不同学派综合考察,而且在考查的范围上也更加会分布合理。不在局限于某个时期或某个学派,可能会有更多哲学家思想出现,可能会结合不同学派的代表人物思想来进行综合考察。
自学攻略:适合文化课成绩500+同学
1.自行购买参考书目,利用考前的一个月,每天翻看。
2.刷题:以真题为主,我们会在本平台更新2020-2023年真题+答案,持续关注。
3.每次做题能超过60分,万岁!
补习攻略:适合文化课有短板且自制力差的同学
1.购买我们精心打磨的录播课——《中传文史哲30天精品课》。
2.使用我们配套课程的必背重点资料。(够买后发放电子版)
3.课内有真题带练环节,详细讲透知识点。
扫码购买中传文史哲课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