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熊大叔讲文史⑩ | 苏秦的逆袭

熊大叔讲文史⑩ | 苏秦的逆袭

熊大叔讲文史⑩ | 苏秦的逆袭熊大叔讲文史⑩ | 苏秦的逆袭

熊壮大叔_熊大叔讲文史_光溜溜肥熊大叔图片

每天听课十分钟,一条小虫变小龙,大家好,欢迎来到熊大叔的历史与国学课堂。

上周五的课上,我们说了,战国是纵横家风生水起的时代,民间外交的影响力达到了一个空前绝后的高峰。

纵横家的杰出代表,一个是苏秦,一个是张仪,苏秦代表合纵派,张仪代表连横派,政治立场上不共戴天,但他俩其实是同学,都是鬼谷子的学生。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知道,鬼谷子培养了孙膑和庞涓,培养了苏秦和张仪,结果就是他的学生能量太大,只要相互一斗,战国就硝烟滚滚。

音频选自《熊大叔讲文史》

今天我们就先讲苏秦的故事。

熊壮大叔_光溜溜肥熊大叔图片_熊大叔讲文史

苏秦

公元前333年,苏秦游说燕国和赵国,取得成功,勾心斗角的六国,第一次组成一个松散的联盟,打算停止相互厮杀,一致对付秦国

看《资治通鉴》,你会觉得苏秦像是天上掉下来的,前面没有他的踪迹。他游说燕国和赵国成功之前,司马光用一句话21个字就交代了。《资治通鉴》原文是:“初,洛阳人苏秦说秦王以兼天下之术,秦王不用其言。”翻译过来就是:“当初,洛阳人苏秦用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的理论去游说秦国国王,但秦王没有采纳他的主张。”

你看,苏秦并不是一开始就主张合纵的,他一开始也是看好秦国,希望帮助秦国灭了六国,但既然秦王不待见他,他一生气,就180度掉头,转而帮助六国对付秦国。

这是纵横家的一个特点,就是他们往往没有什么信仰,只要对自己有利,怎么都行,说法可以随时变化。

同学们记住一点,《资治通鉴》有个特点,就是它为了说清楚一件事的来龙去脉,经常用一个“初”字来交代过去发生的事情。只要你看到这个初,就知道要从当下回到过去,说说一件事的来由了。

《资治通鉴》21个字,到了《史记》里就是洋洋洒洒一个逆袭故事。

司马迁说苏秦最早是在齐国拜师求学,但实习是在鬼谷子门下。大家不要放过这句话。他的学习分成了两段,第一段是在齐国学习理论,第二段在鬼谷子那里锻炼实际操作能力。鬼谷子这个老师,教的东西比较杂,打仗、搞外交、搞阴谋、玩权术,都教。一个人,无论在别处学了什么理论,到他这里待几年,都不会是书呆子,庞涓孙膑苏秦张仪都不是书呆子,都是人精。

苏秦从鬼谷子那里毕业,胸怀远大抱负,到诸侯各国溜达了一圈,结果都没有找到工作,穷困潦倒,灰溜溜地回家了。一回家,顿时看清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为什么呢?兄弟姐妹妻子小妾都笑话他,说我们洛阳这一带的人,最善于经商做买卖,偏偏你不务正业,想靠耍嘴皮子,你混成这个样子,不是咎由自取吗?

大家注意,上面苏秦遭遇挫折这段描述,是《史记》里的说法。《资治通鉴》可没这么多笔墨,就是寥寥8个字:“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出去游说好几年,特别困顿地就回来了,大困,不是一般的困。

《资治通鉴》比《史记》简洁,《史记》又比《战国策》简洁。《战国策》写苏秦遭遇挫折回到老家这一段,不是在写历史,简直就是在写小说,不信大家听听:

苏秦混得惨呀,豪华的黑貂皮袍子都掉毛啦,随身带的巨额盘缠也花光啦,眼看口袋里一个字儿也没啦,再呆下去就得要饭啦,只好离开秦国回家去。穿的鞋子露出了脚趾头,衣服也脏兮兮一身汗臭,自己背着书挑着担子,瘦骨嶙峋,面容憔悴,脸晒得黑黢黢的,远看是个乞丐,近看是个秀才,秀才空着口袋,还不如个乞丐。到了家里,一看他混成这样,老婆只管织布,都不肯迎接一下;嫂子一看他没带回一点好处,连饭都懒得给他做;父母一看他没混出个名堂,都不跟他说话。

同学们,你们注意,家里人之所以这么生气,不光是因为势利,嫌弃他没成功,更主要的是他败家呀。你想想,他去的时候,穿着豪华的貂皮袍子,带着大笔的钱,那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都是家里的资产啊,全家人把积蓄交给他,指望他投资成功,结果他出去几年,投资失败,钱都打了水漂,大家能不着急吗?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会这样对待失败的家人,真正爱家人,是无论他失败成功,都要好好地关心他,鼓励他,而不是冷言冷语打击他。

同学们,这种描述肯定有夸张之处,但苏秦遭遇失败,饱尝人间冷暖,这是肯定的。他一看,自己读了那么多数,却没能成功,一定是读的书不对,于是躲进书房,专门找搞阴谋的书和揣摩君主思想的书,苦读了一年,觉得可以拿来说当今各国诸侯了,就再次出门去游说。

......

苏秦游说了哪些国家,成功了吗?快从音频里寻找答案吧。

熊壮大叔_熊大叔讲文史_光溜溜肥熊大叔图片

上一篇: 就业对口率最高的十大文科专业盘点(附王牌院校及录取分)
下一篇: 称王称霸的楚汉-熊大叔讲文史 本书特色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