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考研考什么?
一般而言,考研从科目上分为公共课和专业课;从类型上包括联考统考和自命题。公共课分为政治和外语,外语除了英语,你还可以选择其它语种,比如日语、俄语等;英语又分为英语(一)和英语(二)。对于大部分报考语言文学专业的来说,如果你不熟悉其它语种,只知道下面这四门就可以了:政治、英语(一)、专业课一、专业课二。
重点说一下的是专业课。报考的学校不同,专业课的内容也不太一样。不过,大体而言,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理论、文学评论是考察的主要内容。文学类考研试题中,有一个概念叫“大综合”,这是指不管你报考的专业是现当代还是古代还是比文,中外古今的知识都会考察到;“非大综合”即你报考古代就只考古代,报考现当代就只考现当代。当然,考的范围到底多大,各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据我了解,目前绝大多数好点的学校都是考“大综合”,这意味着复习的范围会比较广,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准备,但好在考察的不会太深太细,更多的是从宏观上来考察;那些不考大综合的学校的考题,考察的角度会稍微深一点、新颖一点,也会有更多对细节的考察;还有一些学校考察的形式老是变,有时考大综合,有时不考,比如南京师范大学。
当你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最后拿到自己的考研成绩后,又可以把成绩分为三部分:公共课、专业课、总分。对于自主划线的学校,要想进入复试,这三样分数就得分别达到学校划定的分数线才行。比如公共课线是60分,即使你总分400多,政治达到80,而英语只有59分,同样算不过线。所以,在复习的时候,要注意合理分配各科的时间,统筹兼顾。
有些同学最近老是问各个科目怎么复习,在这里先稍微提一下:政治九月份甚至十月份开始一点都不会晚;英语靠积累,单词有时间就背,推荐app“扇贝单词”;语法也要看一下,翻出自己初中或高中的语法书来温习一下;外刊多读读没坏处,推荐app“BBCNews”,这里面的文章相对简单。至于专业课的复习,之后的文章我会反复提到,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先矫正自己的阅读习惯,推荐精读《如何阅读一本书》并做笔记。同时,先不用纠结学校指定专业书,任何与专业相关的书都可以拿来读一下,不要一开始就让自己觉得很枯燥。
1.3 学校专业定了吗?
现在准备考研的人,已经算是很早的了,我备考时,寒假回校后才正式开始。现在确定学校和专业可能还不是太多。关于选学校,我的意见是尽可能选择好点的学校,专业则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兴趣,毕竟没有兴趣,让你去深度研究某个领域,还是比较痛苦的,跨专业的也不必担心,我本身就是由工科跨考的文学专业的,同时还要考虑的就是报考学校所在的城市,因为毕业后你很可能就在那个城市工作了,而且如果你来自小城市,读研后再回去,对口的专业不会太多。具体的,还是自己权衡,可以不用着急作出决定,多掌握些学校、专业、城市、自身等方面的信息,3月份前作出决定,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如果现在你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只有一个大概的方向也不用着急,无论你最终要报考的是哪个学校的哪个专业,相同研究方向的考试内容不会差太多,知识就是那些知识。我先设定你要考的是语言文学下的某个专业,那么古代、现当代的文学史可以先看起来,至于专业书,不用太在意是不是学校指定,文学史书的作用在于帮你了解具体的文学现象或重要的作家,以古代文学史为例,无论你用袁本、章本,还是游本,都可以,不过我个人建议,尤其是建议跨专业到文学类的同学,使用袁行霈的版本,这是相对容易入门的版本,如果你本科使用的就是这套,可以无视报考学校的指定版本,继续使用本科的就行。需要注意的是,只熟悉文学史还是不够的,如果说文学史是骨架,那么具体的作品便是血肉,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尤其是唐宋诗词,必须要熟悉,骨架与血肉结合,才能理解到位。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目,去年我整理过一份资料,是结合几个学校的常考察的作品整理而成,这种资料,网上也有卖的,价格普遍在80以上,去年我也便宜卖过几份……不过,今年我准备免费分享给大家,算是新年礼物~,我需要用一周的时间再补充完善一下,然后直接将电子版分享给你们。至于质量……可以保证是网上售卖同类资料的至少一倍以上,,我很谦虚的。。
不小心说偏了。。
我花了很大篇幅来谈论为什么考研、考研考什么、报考学校专业之类的问题,而且说的有点啰嗦,绝对不是闲的蛋疼!这都是些很重要的问题,一定要考虑清楚,避免给以后的自己留下放弃的借口。万世开头难,开头又难在下决心,你只有想清楚这些问题才不会轻易放弃。很多人在考前一个月、考前一周、考前一天,甚至是考完的第一天突然放弃,我想这些人放弃多半是因为它们并不知道自己这样拼命的努力是为了什么。我不太会说鸡汤,总之,先想好了这些最基本的问题,才能开始往下谈下去。
待续……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