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关于敦煌的古乐重声的新创歌曲是由敦煌研究院与QQ音乐携手发起的“觉计划”敦煌古乐创新大赛所选出的歌曲,目的在于推广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也能够在当代重焕新生。《西遇》这首歌还没有出的时候,看到敦煌音乐会所邀请的歌手以及已经发布的歌曲,让我对小尤的这首歌真是既期待又害怕受伤害……连当代中国的普罗大众都无法了解的古文化,他真的能诠释好这首歌吗?
西遇链接i.y.qq.com/v8/playsong.html?songid=217474485&source=yqq#wechat_redirect
“敦煌”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东汉应劭解释“敦,大也;煌,盛也”,取盛大辉煌之意,是历史丝绸之路上的咽喉锁钥,对外交往上的国际都会,经营西域的军事重镇,敦煌文化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成长的。敦煌文化可以说是莫高窟文化,莫高窟又称千佛洞,保存了公元4世纪到11世纪的七百多座洞窟,而莫高窟第17窟便藏有震惊中外的世界文化瑰宝,五万卷的经卷与遗书被封藏千年直到1900年被一位守洞人王圆箓道士发现。
为何有这么多经卷藏于此处?又是什么人所封住洞口?研究学者们说众说纷纭,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千古谜题,但发现它却是在清末时期。这些文化瑰宝在中国社会正处在水深火热的时候重见天日,结局可想而知。在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的首章便是提到这位王道士,文中对其售卖藏经洞中文物痛心疾首,但这其实是时代的悲剧,若说归咎于一个人也有些偏激。而我国的敦煌研究学者为了进行研究,常常都是要去日本、法国等国家申请影印本进行研究。
敦煌学是世界学者都为之倾倒的一门学问,但是在我国大众对其关注较少,这与其时代久远,文物典籍晦涩难懂有关。敦煌研究院为了推广敦煌文化,从音乐角度入手,发起了这次“古乐重声”的活动,所有参与创作的歌曲都是在研究院学者们对藏经洞中发现的古谱进行研究翻译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创作,是一次大胆的创新。
觉计划视频及学术介绍y.qq.com/w/mv.html?vid=b0026l7dj1w
其中的赵维平教授是敦煌古谱研究的领军人物,有幸听过他的讲座,对敦煌音乐的研究更为深刻,视频中提到的很多古乐器中国已经找不到了,比如五弦琵琶,但日本还有留存唐朝时期的古琵琶,如下图。
不是敦煌拿的哦,就是唐朝时期传过去的。奈良正仓院收藏的唐代五弦琵琶孤品。这款琵琶上镶嵌很多珠宝,类似玳瑁等等,历经千年而不毁坏,其中的工艺制法早已失传。
小尤一个外国人能不能理解这些文化,能不能理解我们的民族情结,这首歌到底会是什么样的,我一直担心的等到了零点。但当《西遇》的第一句吟唱响起时,我的心就突然宁静了下来,眼泪不由自主的从眼眶钻出。
这首曲子从调式调性上初来看,是#g小调,但是仔细听完全曲,发现整首乐曲旋律只用了6个音,#G 、#A 、B 、#C 、#D 、#F;用首调来排列音阶就是就是la、si、do、re、mi、sol、la.是一个六声调式,用民族调式来描述其调式调性就是加了变宫的#g羽调式。
【科普:中国传统调式大家知道应该是五声调式,宫商角徵羽五个音分别对应do、re、mi、sol、la这五个音;但是传统乐曲也是有fa与si这个两个音,分别称为清角与变宫,在传统古曲中使用构成六声音阶和七声音阶,但仍然以宫商角徵羽为主,所以这两个音也被称作偏音。】
按照传统的乐曲来说,偏音之所以是偏音,就是因为它只是作为装饰或辅助在乐曲中出现。但是这首歌曲的独特之处就是,变宫si常常出现,地位要与正音相当,这也让我一度无法确定这首歌曲是不是民族调式,但是古乐重声的意义也不在于是完全复制,我们要传承的是其基因,并融入新的思想,新的元素,让它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西遇》编曲中使用独特的电子音,让人似乎感受到僧人手执转经筒,肃穆吟诵的场面,在搭配后摇的风格,使得整首曲子带着迷幻神秘的色彩。在调式上大胆改编传统调式,编曲富有现代感,这样新旧的碰撞却意外的和谐。
尤长靖的音色属于干净清澈的少年音,开始的鼻音低吟,搭配后期处理,像是从遥远天边传来,让我从他的第一个音发出就开始起鸡皮疙瘩,而因为他极具音乐理解的天赋,通过他嗓音的诠释,我的思绪也瞬间被他拖入了另一个世界——
西域黄沙古道丝绸之路上,有些跨越沙漠的旅人,从日出东方走到月挂高空,疲惫不堪时,遥远天边突然传来似真似幻的美妙歌声,旅人看向歌声的方向,天涯彼端是飞天仙女们横抱琵琶起舞,众佛众神在极乐之宴上欢声笑语的场景。或许极乐仙乐,不外乎如此。
【丝竹穿越过戈壁/石榴树下人别离】
这里的石榴树还有段浪漫的传说——张骞到达西域的安石国后,住的房门前有一棵由于干旱而日渐枯萎的石榴树,他便不时担水浇灌,使其枝叶返绿,榴花复艳。当他完成使命要回中原,安石国国王要送他金银却不要,唯独要这棵石榴树,但归途之时遭遇匈奴人拦截,这棵石榴树便遗失了。等他回到长安,汉武帝率百官迎接时,却见到一位绿衣姑娘向他跑来,仔细一看是他在安石国时启程前夜请求一同离去的侍女,便问:“你不在安石国,千里迢迢追所为何事?”姑娘垂泪答道:“奴家不图富贵,只求回报浇灌之恩,不料中途被劫,未能一路相随。”说罢便忽然不见,旋即化为一棵花繁盛茂的石榴树。从此中原便有了石榴树。
【世界上没有人一直被记起……敦煌城内千年故事成集】
在听这首歌的时候,许许多多的画面浮现在眼前,各种传说故事在脑海中上演,再看一看历经沧桑的壁画,莫高窟一座座祥和的佛像,千年的时间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直击我的心灵,让我不由自主的落泪,为这瑰丽的文化落泪,为这沧海桑田落泪,为繁华落幕而落泪,为渺小的自己而落泪。
【我跟着你,新旧交替/你看世界,我看着你】
或许也是因为我研究的方向与其有关,这种情感上的冲击对我而言更加深刻,我导师和我说我们这个专业,即便考上博士都找不到好工作的,既然选择了研究文史便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本心,沉浸在学术之中,抛却功利之心,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研究。这首歌我看见有人说很小众,也许不能够推广开,但是无论是编曲还是演唱者,他们所想要传达的情感我都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了。我在这一首歌的时间穿梭了千年,见证了丝绸之路的兴衰,各个国家民族的人在敦煌汇集往来,我看到了发展,我看到了包容,我走在看不见我的人群中,看见了历史。我想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如果说通过这首《西遇》,大家能够对敦煌的历史,敦煌的文化产生兴趣,即便只是随手百度一下,也都让我们文史工作者感到欣慰,让我们的研究变得有了意义,让我们觉得历史是活着的,艺术是永远不会被时间所磨灭的,艺术以各种方式重现在我们的眼前。
我跟着你,新旧交替。你看世界,我看着你。
9月25日晚八点半,QQ音乐直播敦煌音乐会,敬请关注。
已获豆瓣甜笑尤授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