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两年前,风光无限的大热美剧《纸牌屋》以最终季的口碑暴跌而告终。虽说该剧的第五季就已经显露出了后继乏力的趋势,但第六季的拉胯之严重、剧情之狗血还是令人咋舌。究其原因,编剧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则是下木总统的缺席,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凯文·史派西的神演技撑起了这部戏的前五季,他用一种莎翁戏剧的感觉(史派西曾在舞台上演过莎翁的《理查三世》)演活了一个优雅的坏人。我们不谈他的人品与德行,仅就演技而言,「当世好莱坞前三」的排名并不为过(史派西在《时代周刊》好莱坞现役最优秀男演员的刊选中名列第二,第一是丹尼尔·戴-刘易斯,第三是汤姆·汉克斯)。
不过「安德伍德」并不是史派西饰演的第一个坏蛋,年少时叛逆辍学的街头经历让他在演绎坏人方面得心应手,在从影早期的《拜金一族》和《夜惊情》中都扮演了反面角色,而让他坏到出名的作品就要算是《非常嫌疑犯》了。凭借其中的「口水金特」一角,史派西收获了诸多奖项,其中包括了分量最重的「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小金人。接着,他又一鼓作气地以《美国丽人》荣膺「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惹得作为其入行伯乐兼导师的著名男演员杰克·莱蒙都满含醋意地夸赞道:我直到54岁才赢得最佳男配角奖,72岁才赢得最佳男主角,而凯文用四年时间就实现了!
最近十年(差不多从《禁闭岛》以及《盗梦空间》上映后开始),网络上流行起「烧脑片」一词,基本上指代了那些有着「悬疑反转」、「复杂叙事」元素的影片。我们不说希区柯克的《惊魂记》或者比利·怀尔德的《控方证人》等带有反转的老派悬疑经典,若以新派反转悬疑而论,1995年的《非常嫌疑犯》比同类型的《一级恐惧》、《第六感》、《记忆碎片》、《穆赫兰道》、《蝴蝶效应》等作品都要早。虽然在技术、内容、烧脑程度上与后来者也许不可同日而语,但毕竟开创了这一系统之先河,有着鲜明的范式作用。
一般而言,那些比较高超的悬疑片,都会避免单一的叙事模式,而是用倒叙、插叙等手段与顺序交叉杂糅,并在闪回中安插伏笔,尽可能让观众难以厘清线索和逻辑,延后他们猜中结局的时间。而另一个手段则是运用反转,将观众之前深信不疑的事实推倒重来,再揭示另一个合乎逻辑的真相。两相结合,一边把观众推入迷宫,一边又在最后让观众豁然开朗抑或彻底绝望。
这两种手段在《非常嫌疑犯》中都有。影片伊始就是以倒叙的方式讲述的,其中貌似主角的基顿是全片最大的幌子,外表懦弱无辜的口水金特通过舌灿莲花,将一个复杂的故事编织得有理有据,不但让办案的探员戴夫自以为逻辑缜密、推理无误,更凭借着一些障眼法将观众引入歧途。明明一开始就猜到了谁是大BOSS,可随着情节的发展,你又开始怀疑起自己的判断和立场。而经过了90多分钟的燃烧脑细胞,你觉得终于能够盖棺定论时,大反转却在最后三分钟出现了。金特布置的陷阱慢慢揭蛊,随那杯咖啡跌落的还有观众们的眼镜,愣愣地看着跛子倏忽间健步如飞、扬长而去。若此时再将整部电影在脑海中回放,你会觉得仿佛看了一部完全不同的影片。
可以说,本片的成功有赖于三个人的「骗术」。编剧克里斯托弗·迈考利和彼时还是菜鸟的导演布莱恩·辛格是居于幕后的那两个。影片有一个非常扎实的剧本,具备了严谨的逻辑推理和娴熟的起承转合。2013年,美国作家协会评选了有史以来101部最伟大的电影剧本,《非常嫌疑犯》排在第35位。担纲编剧的迈考利由于本片而一鸣惊人,如今几乎已经是阿汤哥的御用编导(两人相继合作了《行动目标希特勒》、《侠探杰克》、《明日边缘》、《碟中谍5》、《新木乃伊》,未来还将有《碟中谍6》和《碟中谍7》)。而辛格也展现了导演方面的才华,有节奏、有张力、尤其是那个兼具优雅与意外的结尾。
而在台前使诈的则是凯文·史派西,没有上佳的表演,再好的剧本也只是废纸。有趣的是,「口水金特」并非主角,史派西也只是这个角色的第二候选,而且当他拿到剧本时(布莱恩·辛格故意不告诉他会扮演谁),他最感兴趣的反而是另外两个角色。然而,金特这个人物几乎便是为史派西量身定制的,脑瘫、跛脚、一脸可怜相,对着戴夫一会儿泣不成声、一会儿又破口大骂,但藏在这副面具后面的是个思维敏捷、深谙心理、冷血无情、阴森瘆人的奸恶之徒。
不单单是上文所说的剧本,《非常嫌疑犯》在很多榜单上都有一席之地,比如美国电影学院评选的「十佳悬疑电影」、「百大恶棍」、《娱乐周刊》评选的「必看抢劫电影」等等。应当说,克里斯托弗·迈考利、布莱恩·辛格、凯文·史派西三人虽然在当时都无甚名气,但经由笔头(迈考利)、镜头(辛格)和表演(史派西)上的出色技艺以及合作中的化学反应,最大化了电影艺术的魅力,也影响了后来的一系列烧脑电影。至于凯文·史派西既然把配角演成了主角,那原本的主角是谁反而没人会去关心了。
卡斯蒂亚公爵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