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他毕生基本不享用烟酒。但,凡事皆有例外。有一次,蒋介石为做和事佬,竟喝得酩酊大醉。据有关史料显示,这是蒋介石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大醉。要想弄清这件事的来龙去脉,还得从孔祥熙三气阎锡山说起。
一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从山城重庆还都南京。一度因抗战而处于“休眠”状态的国民党内的派系倾轧又死灰复燃,首当其冲者便是山西土皇帝阎锡山。
当时,阎锡山(字伯川)正在南京参加战后的首届“国民大会”。在会上,广东的罗卓英、安徽的李品仙、青海的马步芳在众多中小官僚的倒声中被搞得灰头土脸,而打倒阎锡山的呼声更是声势浩大,倒阎的核心人物有行政院长于右任、监察委员苗培成、胡伯岳、立法委员姚大海、国大代表王熙尧、连天祥、梁贤达等。在这些“党国大佬”的弹劾下,阎锡山感到,他与罗卓英、李品仙、马步芳等“难兄难弟”相比,自己的地位更是岌岌可危,不由得急如热锅之蚁。
▲阎锡山
阎锡山在“前台”遭弹劾的危急关头,更怕后院失火,他忙找了个借口溜回山西,召集死党训话,以确保老窝不被“内奸”攻破。
这天,阎锡山突然做了个梦:有高人指点他在京(南京,下同)沪等地办报,用文宣来提升其“光辉形象”,此举可助他摆脱“口诛”,赢得口碑,立于不败之地。阎锡山从梦中惊醒后,深感此梦蹊跷,便火速召来他最宠信的心腹梁化之来商议办报一事。
阎锡山对梁化之的一番办报“高见”非常欣赏,他本想派梁化之去京、沪办报,但因梁化之刚刚大病初愈,体质虚弱而难担大任。阎锡山当机立断,即命自己的另一宠信五堂妹阎慧卿去京、沪操办办报一事。
阎锡山在山西经营多年,也算是知人善任,但他这次请“五妹子”阎慧卿去京、沪办报,却是老道失算。
刚愎自用的阎慧卿第一站就飞到大上海,她在沪聘请一帮老报人,听取他们对京沪各报的品评后,决定接受这些行家的建议,用重金洽购“笑面佛”孔祥熙在沪办的《时事新报》。这些老报人对《时事新报》进行评估后,匡算该报的总资产在50万至70万银元之间。阎慧卿当即开出70万银元的现金支票给孔祥熙,不料孔祥熙狮子大开口,声称《时事新报》很有发展前途,如阎锡山诚心洽购该报,言不二价:200万银元。阎慧卿见这笔生意做不成,便将实情向阎锡山作了汇报。阎锡山接受了梁化之的建议,当即致电阎慧卿,表示可接受孔祥熙开的价码。谁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阎慧卿咽不下“被宰”这口气,她自作主张,回绝了孔祥熙。她当着孔祥熙的面忿言道:“哼,死了张屠夫,就吃带毛猪?我就不信,我自己招兵买马,在京、沪开不了报馆!”
▲孔祥熙
就在阎慧卿放出狠话之后,阎锡山和梁化之才风风火火地从太原赶到上海。在梁化之晓以利害下,不可一世的阎锡山放下架子,谦恭地请孔祥熙“品茗”。阎锡山当即表示,愿出200万现大洋购买《时事新报》。然而,此时的孔祥熙是乌龟吃秤砣——铁了心,他不但表示决不割爱(指转让《时事新报》),还奉劝阎锡山不要在京、沪办报,否则他孔某人不会袖手旁观。阎锡山见孔祥熙盛气凌人,他不顾梁化之频频目视,拂袖而去。这位山西土皇帝在向孔祥熙告辞时,不卑不亢地拱手说:“待日后阎某人在京、沪办报开馆之时,务必恭请庸公(孔祥熙字庸之)大驾光临。”
阎锡山说干就干,他起初想在上海开家报馆,出出孔祥熙的丑。谁知,孔祥熙抢先一步在国际饭店大宴宾客,所请嘉宾“清一色”全是报业大亨,酒过三巡后,孔祥熙大谈各守本分、“守土有责”的道理。这一番“莫名其妙”的话使诸位报业大亨如坠雾中。待翌日阎锡山设宴请他们转让报馆时,他们才知孔阎斗法之事。在这些报业大亨中,有的是孔祥熙的座上客,“义无反顾”地谢绝了阎锡山的购报意向,而另一些有意出让报馆的报业大亨因惧于“笑面佛”(孔祥熙)的法力,也均不敢与阎接洽,导致阎锡山在沪办报失败。此乃孔祥熙一气阎锡山也。
二
这天,阎锡山正在山西驻沪办事处内因在沪办报不成而生闷气,梁化之见状,向主子进言道:“阎公,东方不亮西方亮……”阎锡山眼睛一亮,斩钉截铁地对梁化之说:“化之,你说得对,活人还能让尿憋死?你快去准备准备,咱俩明晨赴京!”
阎锡山、梁化之、阎慧卿一行赶到南京后,立即紧鼓密锣地在南京招募新闻从业人员,欲自建报馆。当时,阎锡山的智囊们草拟了近10个报名呈阎定夺。阎锡山斟酌再三,决定使用“金陵时报”这个报名。阎锡山“钦点”金陵时报是“别具匠心”的,他对梁化之说,金陵的名称是因秦始皇在今南京城北龙湾金陵岗埋金以镇王气而得,他不妨古为今用,利用“金陵”来“镇”孔祥熙的《时事新报》,故谓之曰:《金陵时报》。再说,金陵乃南京古称,将其“嵌”入报名,顺理成章,即使孔祥熙揣摩出他阎某人的用心,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就在阎锡山在南京大张旗鼓地筹建报馆时,孔祥熙也没闲着,他一心不让阎锡山在京沪一带染指报界,又急匆匆从沪来京拆台。他买通和指使各地驻京办事处纷纷打报告要求在南京办报。因南京是“首都”,申请办一张报纸本来就很困难,而现在一下子竟有十来家办事处都要求办报,当局自然不会批准。阎锡山尽管“面子”不小,但也只能被“一刀切”了。孔祥熙祭出的这着阴招差点没把阎锡山气吐血。此乃孔祥熙二气阎锡山也。
三
阎锡山办报不成,又生一计。他慷慨出资,在京、沪“动员”了一批文人去山西参观,这批文人在山西采访、采风期间受到山西方面盛情而又隆重的款待,不但每人的车马费和食宿费均全额报销,梁化之还馈赠每人一笔丰厚的“活动经费”。这批文人也“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他们回来后各显神通、舞文弄墨,不足一月,就汇集出版了《山西进步的方向》、《阎伯川先生与山西政治的客观记述》等50余本为阎锡山歌功颂德的大部头书籍和小册子。阎锡山见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又授意阎慧卿在南京太平南路用重金租了一间很漂亮的书店,店名:正仁书局,拟专营为自己歌功颂德的图书。
正仁书局开业这天,真是天公作美,晚秋的金阳笼罩古城南京,暖风习习、丹桂飘香。前来捧场的达官贵人接踵而至,观看开业盛况的平民百姓有万人之多(据当地老人说,当年前来营造“人气”的百姓每人可免费领取一斤水面)。此外,书局门前还实行交通管制,有500名鸽友和500名氢气球手,拟在书局营业揭幕仪式开始时,先放气球,再放飞鸽,使地上的“盛况”和天上的“盛景”互相呼应;最后再燃放各种鞭炮数十万枚,把揭幕仪式推向高潮。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正仁书局的房东梁雨霖。梁雨霖与孔祥熙是世交,这是当时南京上流社会人所共知之事。既然阎锡山也知梁雨霖与孔祥熙的关系,他为何仍与他打交道呢?原来,阎锡山因办报两次被孔祥熙忽悠后,他在办报不成的情况下,欲“曲线报复”孔祥熙,弃山西在京房产而不用,而以重金买通梁雨霖,租下他的房产开书局,这无疑是给孔祥熙一个难看。
就在阎锡山洋洋得意之时,孔祥熙的二千金孔二小姐突然光临正仁书局,她一身男子装扮,嘴里叼着一根烟斗,带着20多名随从。孔二小姐一见阎锡山便一扫平日冷峻之容,满面春风地向他拱手道:“阎公安好,您在京开书局可喜可贺,但恕我直言,您选错店址了。”阎锡山见来者不善,冷笑道:“此言差矣,此地乃老夫精心选址,有何差池?!”孔二小姐不计较阎锡山的态度,仍然满脸含笑地说:“阎公,我很遗憾地告诉您,梁雨霖的房产是我家祖产,他只是租用我家祖产的二房东。我老爹本来也想把这处房产借给您办大事,但因临时有急用,故不得不差遣我来收回房产,多有得罪,惭愧、惭愧!”
孔二小姐这番话并没唬倒阎锡山,他在租赁梁雨霖的房产时就已知道此处房产是孔祥熙的,那么为何他明知山有虎,却偏要向虎山行呢?因为,素有“九尾狐”之称的阎锡山在得知梁雨霖是二房东时,他也同时看到梁雨霖提供的租约为十年,有效期从民国三十五年七月五日起,截至民国四十五年七月五日止的正式租赁契约文本。精通民国法律的梁化之对阎锡山说,民国有关法规规定,二房东在有效租赁期内,有权将所租赁的房产再转租出去。阎锡山为了“恶心”孔祥熙,毅然决定“虎口拔牙”,租下梁雨霖转手的房产。
阎锡山见孔二小姐来“劫收”正仁书局的房产,心想,孔祥熙呀孔祥熙,你也有老道失算的时候,待我当着众多中外嘉宾和新闻记者的面拿出我与梁雨霖签订的租赁契约,看你如何收场。想到这,阎锡山对身旁的阎慧卿说:“小妹,你把你与梁雨霖签的东西拿出来给孔二小姐看看。”“是!”阎慧卿边答应边快步走进正仁书局,转眼间拎出一只精致的小皮箱,她打开皮箱,热情洋溢、颇有风度地对引颈探望的诸位嘉宾说:“女士们、先生们,请看这是我代表阎公与梁雨霖签订的租赁契约文本。”谁知,接下来的一幕不但没有使孔二小姐无地自容,反使阎锡山阎慧卿尴尬异常,更使众多来宾面面相觑、目瞪口呆,因为大家都看清楚了,阎慧卿挥动的不是一张租赁契约,而是一张白纸!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阎锡山的“虎口拔牙”计从开始实施起就掉进了孔祥熙精心为他设置的陷阱:梁雨霖与阎慧卿签订租赁契约的纸是孔祥熙提供的,这张纸采用了当时美国最先进的特工技术处理,这张被处理过的纸的隐性涂层能在设定的期限内与天蓝墨水中和消失,而阎氏兄妹和梁化之素喜使用天蓝墨水的书写习惯已被孔祥熙侦知,这样一来,任凭阎锡山精似鬼,也不得不喝孔祥熙的洗脚水了。此乃孔祥熙三气阎锡山也。
四
孔祥熙三气阎锡山的消息传到蒋介石耳中后,蒋坐不住了,立马设家宴请来孔祥熙,请他放阎锡山一马。在家宴上,平时滴酒不沾的蒋介石破例陪孔祥熙喝了一杯果酒,他在举杯时对孔祥熙说:“庸之啊,关公要脸也只能要半张脸(指关羽败走麦城‘丢’了‘半张验’)啊,得饶人处且饶人吧。”孔祥熙因与阎锡山结怨太深,不想轻饶阎老西。蒋介石见孔祥熙不愿息事宁人,便板着脸说,如果孔不放阎一马,他就“自杀性”地不停喝酒。就这样,在孔祥熙的“沉默”下,平时滴酒不沾的蒋介石竟赌气连喝六七盅酒。酒量很浅的蒋介石很快就不胜酒力。孔祥熙坐不住了,他连忙夺下蒋介石手中的酒盅对蒋说,不看僧面看佛面,当即向蒋介石承诺,与阎锡山握手言和。你道为何老蒋在阎锡山与孔祥熙斗法失败时不惜喝“自杀酒”来助阎一臂之力,因为此时国内战局已朝不利于蒋家王朝的方面发展,眼下正是用人之秋,所以老蒋为了“顾全大局”,他为防“内耗”不得不做和事佬了。在蒋介石喝“自杀酒”之“苦肉计”的干预下,孔祥熙与阎锡山握手言和,阎锡山得以在南京太平南路原址开书店,好歹算挣回点面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