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
vol.05|张力生
海安,这座江海小城,古老神奇、人杰地灵
在这里,出土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珍贵文物
在这里,传唱过七战七捷的红色传奇
在这里,走出了杨冰、韩紫石等一批明贤志士
养育了魏建功、仲贞子等一代蜚声中外的文化名人
//
张力生,这位海安土生土长的文史工作者,长期致力于民间文艺的搜集整理和民俗学研究,他用一生的汗水和智慧深爱着这片热土。如今,年逾古稀的他,仍在夜以继日、默默无闻地耕耘着家乡地方文史的沃土。
张力生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中国民俗学会会员
中国近现代史学会会员
海安文史委员会原副主任,副编审
趁着老夫子精神头不错,我们有幸与这位地方文史研究的“活字典”进行了简单的采访。
老先生的书房不大,却塞满了各种书籍,粗略看下来大多与本地文史有关,一联字画“闲散生活笔数支,逍遥岁月茶一壶”,多少能够印证主人的性情。
01
“先看个视频,听老先生说说”
02
“历史是一件严谨严肃的事”
采访一开始,老先生就强调了自己对文史工作的态度,“历史是一件严谨严肃的事,海安历史上发生的事,事无巨细,都要经过文献查找和反复考证,搞文史工作的,要有自己做人的价值标准,不可以去胡聊瞎来。”
回忆起参加工作后对海安文史资料的收集整理,老先生有说不完的话,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记录历史不比现在电脑什么的,都是用毛笔和钢笔一笔笔记录下来的。”
“上面交代了任务,是对你的信任,你无论如何也要做出来。”为了顺利完成编写工作,老先生年轻时一般都要工作9-10个小时,熬夜甚至通宵都是常事。
为了调查收集史料,他走遍了全县,访民俗、看古迹、查遗址、问典故,正式出版发行的九册近百万字的《海安文史》则是他多年心血的结晶,是一部难得的地方文史资料集成。除了主编《海安文史》外,他还参与编写《江苏省县邑风物丛书·海安卷》、《江苏省民俗志》,所撰写《陈毅的故事》、《陆学台慧眼识英才》、《苏北内河渔民俗散记》、《试论庙会民俗的发展趋向》等文章,先后入集出版。
03
“海安文史工作先驱”
听到我们尊称他“海安文史工作先驱”,老先生十分谦虚,“我只是对那个特定时间段的海安历史比别人更了解一些而已,把这些记录下来留给下一代,一代一代传下去,就是我们文史工作者的工作。”
在老先生看来,“海安搞文史工作也就20多年的历史,到现在已经是第四代人”,“在城市发展中穿针引线,对文史记录起到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
他说:对于海安文史的发掘、收集、整理,目的并不在将文史资料束之高阁,而是在于古为今用,“否则,干这行有什么意思?”现在的文化遗产与历史遗留消逝速度非常之快,记录历史,是“为了让海安的人和物,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消失,让后人对上一代发生的事有所了解,历史上发生的一些事有所了解”,为城市现在和将来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地方文史是有记忆的,老一辈的记忆,还有那些将要被推平的村庄,传承即将中断的手艺,无人愿讲的地方方言,快速消逝的仪式、风俗,地方戏曲表演等等,这些即将消失正在凋零的东西,都是值得文史工作者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收集整理记录的。
聊到退休后的生活,老先生介绍自己仍然保持着文史资料收集的兴趣和爱好,刚退休的时候还在在浙江普陀山、苏州寒山寺襄助佛教文化7年,为主编修数十万字的《寒山寺志》。“市里的文史工作者对海安之前的历史有什么的不了解的,还是会过来问一问我,其他就是正常的退休生活了。”
END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