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高考志愿填报有门道,分数、学校、批次、专业一个也不能忽略!

高考志愿填报有门道,分数、学校、批次、专业一个也不能忽略!

高考志愿填报有门道,分数、学校、批次、专业一个也不能忽略!提前批一般是作为冲高院校填报,合理利用,确实能使高考分数最大化,尤其本科批次合并后,更加凸显提前批的价值。但我们也不能忽略一个事实,提前批很容易“高分低就”

提前批一般是作为冲高院校填报,合理利用,确实能使高考分数最大化,尤其本科批次合并后,更加凸显提前批的价值。但我们也不能忽略一个事实,提前批很容易“高分低就”,历年考生中不乏有学生被提前批“截胡”。所以需要仔细斟酌,看好再报。

03参考位次,合理知分填报

批次合并,意味着之前我们习惯于参考的老一本线不见了,失去了一个参考依据。但我们说,老一本线没有了,志愿填报的主要参考数据还在,我们可以重点参考2020年高考录取分数线、位次,录取计划变化,判断录取的稳定性,大小年情况。往年大小年明显的院校,宜以大年计,可以赌它小年,做冲高。但是,绝对不能用来保底,不宜报在兜底志愿,应考虑它大年的可能性。

理性看待优势学科、专业排名。宜将专业放在院校里来看,比如财经类专业,是在财经类院校里选报,还是传统理工科院校里的财经专业。

专业梯度要拉开、填满,避免专业调剂。院校内专业录取位置的高低,可以通过专业录取分数、报考热度来确定,喜欢的专业更靠前,避免截录。有分数级差的院校在专业报考中尤其要注意往年的录取分数,慎重填写专业的报考顺序。

04提前了解院校

这算是个特别提醒,直接合并了本科一批、二批,这就意味着一大堆本科院校在同一个批次招生,而很多院校的名字特别容易误导人,在报考时就一定要充分了解院校的办学性质。

在2017年浙江新高考,就有考生考了646分(这个分数只比浙江大学低4分……)结果被属于三本批次的独立学院(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录取!只因该同学在填报志愿时误以为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是上海同济大学在浙江的分校区,酿成大错。

05“不服从调剂”的风险大

因为原来一二本为两个批次时,等于有两次服从调剂的机会。如果在一本没有服从调剂,因为分数、专业、身体条件不符被退档后,还可以等补录;补录不上,还可以等二本的录取。但一二本合并后,只有一个志愿组的录取,就等于只有一次“服从调剂”的机会了,一旦不服从,从某个志愿院校中被退档,会直接掉到本科的补录,这个的风险相当大。

分本一、本二批次

(适用:山西、河南、河北、湖北、江西、福建、广西、贵州、重庆、四川、西藏、内蒙、天津、安徽、江苏、云南、海南、新疆)

合并之后老的三本考生也可以归入二本类,当然学费和教学教研实力并无太大变化;那合并后,有什么的好处呢?对三本高分段考生而言,按原来二本、三本分别划线,只能上三本的考生,由于二、三本的合并,现在就有机会读公办的好一点的二本院校

二、三本合并最直接的影响是会增加填报志愿的难度。合并后,二本分数线会规模化下降,三本并入二本,原有的三本和二本的批次分数线就不存在了,随之而来,会出现一个新的“二本线”。

为了使二本和三本考生都在这个线内,这个新的“二本线”会低于原二本线,实际上无形中现在的“二本线”是老的三本线;但是三本院校会因为批次调整的问题提高录取分数,那么老的二本院校是否也会提高录取门槛,理所应该,会提高;那么这批院校的录取门槛就变成了隐形的二本线;我们需要通过大量的数据计算来预判这类院校的录取区间;具体情况为以下几种:

01对二本踩线生而言

二三本合并,上二本线的考生数量将扩大,原来略高于二本线的考生受到冲击最大。这部分人在分开招生的时候,有机会录取到二本院校,合并后这部分人再想上原来的二本院校就变得困难,即使在原来的三本院校里也未必会读到好学校、好专业。

02对家长和考生而言

往年的分数线将失去参考价值。家长和考生选择院校时,最大的参照物就是:往年录取分数线。但高校的录取分数线还受招生人数和计划的影响。二、三本合并之后,高校的录取分数线将会呈现与往年极大的不同。将有一大波考生放弃三批民办学院,和二本考生争抢公办院校名额,这也导致部分院校被扎堆报考,其录取分数线也将水涨船高。如果家长还参照往年录取线,将会有较大风险。

03三本并入二本

院校范围更大,体系更庞杂,地域分布广泛,办学特色各异, 好多学校从名称上相近或相似,难以区分。这对缺乏院校常识的考生家长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分本一、本二、本三批次

(适用:甘肃、宁夏、陕西、青海、吉林、湖南、黑龙江)

01选大学

全面分析考生个人及家庭的特征和需求

学习基础

兴趣

活动经历

对未来求学的地域偏好

职业兴趣

毕业期望

父母对子女未来学历期望等

了解目标高校及目标专业

不要盲信大学排名,尽可能开展实际调研。如果条件允许,可提前到目标高校实地考察,了解目标专业的招生标准、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毕业去向等信息,同时感受一下校园氛围。联系目标高校的在校生、毕业生,了解他们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评价和感受,分享他们对母校的印象。

02选专业

弄清楚专业“学什么?将来干什么?”

通过高校的招生简章等了解专业内涵,如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要求、研究领域等。

课程设置情况,各专业的学习年限。

专业的就业方向,毕业后可以从事什么工作,可以在 那些行业发展。 毕业生就业情况,表面看起来热门的专业,就业率不一定高。 高校开设情况,了解那些学校开设这个专业,是否在 本省(市、区)招生等情况。

03参考往年分数

分数资料哪里找?

高校招生网。一般会公布往年的录取情况,数据比较准确。

高校招生宣传材料,一般会包含招生计划及往年的录取分数等信息。 省(市)招办提供的报考志愿相关材料,比如北京市招办每年给考生发放的《录取分数分布统计》(俗称“大本“)。有些省(市)招办提供的数据里面可能会有包含一些特殊类型学生的录取分数,要注意筛选。

依分择校

第一步:对比省级各科类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

科类一般分为文史类、理工类、艺术类、体育类;批次为提前批、本科一批、(俗称一本)、本科二批、本科三批、专科一批、专科二批等。各批次各科类的录取控制分数线是招生录取的重要指标。考生将自己的高考成绩来对比,达到了那个批次分数线,才能选择对应批次的大学。

第二步:对比相应批次大学的往年录取分数线

详细了解大学当年的招生计划和录取情况。可将感兴趣大学近三年的录取情况汇总制表,一目了然。

关注两个分数差:一是大学往年录取线与省批次控制录取线的分差;二是考生高考成绩与省批次控制录取分数线的分差;二者结合可以预测高校录取线,衡量和评估考生实力。

第三步:对比本省(区、市)和本中学考生的位置

高考成绩体现出考生的竞争实力和在博弈群体中所处的位置。因此,考生不能单纯以大学往年的录取分数生搬硬套,还要关注自己在全省(区、市)的排名情况及相对位置。

上一篇: 有钱人才能读文史哲是伪命题?
下一篇: 警惕!今年这些大学专业就业最困难!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