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特有的文化现象。
“客家”是汉民族民系中的一支,客家文化是以中原文化为母体、又吸收和融合了本土文化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客家”既保留了中原文化的主流特征、又容纳了其所在地的民族文化精华。
一个民族最核心的部分莫过于其民族所具有的精神,对于客家民系来说,客家精神是客家文化的内在气质。客家人崇尚华夏正统文化,崇文重教,崇尚节俭,还有勤劳能干和无私奉献精神。
客家人从中原一带长途跋涉来到岭南,平原地区早已有土著民居住了,南来的客家人只能在深山野岭、交通不便的偏远未开垦的蛮荒之地定居。没有任何依靠或外援,要创建新的家园,只能靠一双勤劳的手。
晚清杰出的外交家、著名诗人黄遵宪曾用一首诗绘写客家人:“筚路桃弧辗转迁,南来远过一千年,方言足证中原韵,礼俗犹留三代前。
客家妇女的负担比男人更重,上山砍柴,下田劳作,纺纱织布,养育子女,全要她们操劳。男人外出谋生闯荡,客家妇女就成了家中的顶梁柱。
客家人当中,也涌现出众多的志士仁人。
如:唐代诗人兼文学家张九龄、中国开国领导人叶剑英元帅、中国现代史学大师陈寅恪、现代杰出文学家郭沫若,还有在海外的新加坡首任总理李光耀、香港著名实业家曾宪梓、田家炳等等。
崇尚读书,尊师重教是客家人秉承中原封建汉文化气质和“诗礼传家”、“书香门第”之风的结果。
海外客家人有一句口头语:“叶落归根,勿忘自己的胞衣迹(客家人常常把婴儿的胎盘埋在住房旁的树下,称埋胎盘的故土叫“胞衣迹”)。客家侨胞有了钱不挥霍不摆阔,争相为家乡公益事业出力,或办学校、建医院,或修桥铺路、投资设厂。
随着新一代客家人的生存环境的变化,或许客家人的传统会渐趋淡漠,但“客家”仍有大量具有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的遗产值得去挖掘、去保护、去传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