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刊名: 文史哲Journal of Chinese Humanities主办: 山东大学周期: 双月出版地:山东省济南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0511-4721CN: 37-1101/C邮发代号: 24-4复合影响因子: 0.646综合影响因子: 0.381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期刊荣誉:社科双奖期刊Caj-cd规范获奖期刊第三届(2005)国家期刊提名奖期刊 《文史哲》创刊于1951年5月1日,是一份在海内外人文学术界享有巨大声望的老牌学术期刊,是一份反映中国大陆大学文科学术水准的老牌学报。它一直是学术发表的主要园地,人文学术潮流的引领者。它更被学界视为学术风向标之一,在海内外深受尊重和推崇。《文史哲》是新中国第一家高校文科学报。自创刊以来,始终坚定不移地恪守“学者办刊,造就学者”的原则。 “扶植小人物,延揽大学者”,是学界五十多年来对《文史哲》的广泛称誉。创刊伊始,华岗社长就规定,《文史哲》每期尽可能推出一个新作者,每期至少要有一篇论述现实的文章。
因此,已过世和仍健在的一大批著名学者,是在《文史哲》刊发了他们的处女作、成名作或代表作,如李泽厚、庞朴、李希凡、汝信等等。伴随着新中国成长起来的著名学者大都在《文史哲》上发表过文章。《文史哲》为此而驰誉学界,广受称道,在数代读者中留下了深刻印象。投稿须知《文史哲》文献引证注释体例(试行稿)综合性期刊文献引证技术规范(试行稿)学术论文离不开对已有研究成果(包括资料)的借鉴与利用。引用可靠的资料,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对已有的学术成果进行价值评判,或者为读者提供必要的研究资料、信息、线索,等等,这些都是通过文献引证来完成的。不同学科对文献引证的要求、习惯不尽相同,目前已形成相对稳定并各具特点的形式。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注释”体例和“著者-出版年”体例是两种常见的文献引证形式。一般情况下,前者多适用于人文学科论文中,后者多适用于社会科学论文中。不过,由于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不断出现,许多学科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因此,各学科论文采行上述两种引证体例中的哪一种,可遵循惯例,也可视具体情况自行选定。学术期刊应尊重各学科特点和作者的选择,允许同时刊发采用上述两种文献引证方式的各类学术论文。为便于学术交流和推进综合性期刊编辑工作的规范化,在研究和借鉴其他专业期刊有关规定的基础上,我们对文献引证中的“注释”体例和“著者-出版年”体例的基本特点进行了简单概括,并据以制定了技术规范,仅供作者参考。
一、注释体例(一)引文的标示引文分为直接引文和间接引文。直接引文系指正文中直接引用相关文献中的词语、句子或段落,引文用引号引起来。篇幅比较长或者需要特别强调的直接引文,不加引号,另起行,以自成段落的形式出现,段落左边整体缩两格(第一行缩四格),并变字体,与正文相区别。间接引文也称作意引,就是用自己的语言将引证文献的主要内容或观点概括表达出来。无论是直接引文还是间接引文,正文中的注释号统一置于包含引文的句子或段落标点符号之后(对专门词语做注释时除外,注释号可紧随其后)。每条注释不分段。所有注释均按照前后顺序逐条依次编排。注释可以放置于当页下(脚注),也可放置于文末(尾注),各刊任选其一。注释序号用①,②,③……,或用右上角码1,2,3……,不管选择哪一种,注释前的编号应与正文中引文后的序号一致。通过注释序号将正文中引文与页下和文末注释准确对应联系,完成文献引证的功能。(二)注释的标注“注释”中对直接或间接引用或参考的文献说明其来源出处,称为“资料性注释”(Reference notes),通常以相对固定的格式反映出来;对正文内容中的术语、概念以及提到的事实、观点和资料进行进一步的解释、辨析或评论的文字,称为“内容性注释”(Content notes)。
1.资料性注释的标注项目、顺序与格式资料性注释中各项目的标注,应以被引证文献的版权页为准。此外可参考相关的书名页(扉页)、封面、封套等;析出文献的标注应以析出文献本身提供的信息为准,也可参考所引文集或期刊等的目次页。原则上各标注项目应与原文献保持一致。(1)专著:责任者(责任方式)/题名/卷册/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责任方式与题名之间一律用冒号;责任方式为“著”可省略。地址: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邮政编码:250100邮箱:wszzzbjb@163.com在线投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