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先睹《灯谜文史杂志》

先睹《灯谜文史杂志》

先睹《灯谜文史杂志》史海浩瀚文无际,微乎灯谜占半席

天空飘洒着润物春雨,淅淅沥沥,正是海棠怒放生机盎然的日子。胡文明先生打来电话的时候我正在厨房忙着,老伴把手机拿到我耳旁,传来文明的声音告诉我《灯谜文史杂志》创刊号已经如期出版,正在路上给我送过来。是的,文明曾对我说过一定在第一时间将这本杂志送到我手上,果然,我是苏州市拿到《灯谜文史杂志》的前三人哦,(第一位拿到的是李志红先生,第二位是俞国卿先生)我有幸亲近墨馨先睹为快。

杂阿毗昙论_文史杂论_鲁迅杂文的杂

杂志的封面设计显然是经过考虑一点也不鲜艳夺目,有古雅之旧相,隐约透出的是一种文史沉淀之色。虽然只有薄薄98页,开本也不是现在流行的那种大号的,却显得小巧玲珑正是我喜欢的那种版式。作为创刊号的2017年第一期,自有一种引导性的东西在里面,内容非常丰富,特别是对上海《文虎》专刊的历史过程有着比较清晰详细的钩沉研究。

灯谜,将其作为文史,无疑是对之高抬。读着《灯谜文史杂志》,有时候会似会看到浮在线装书上的一弯残月;合卷冥思,也许会在你心中洒下一片前辈谜人的幢幢背影,感慨于他们对灯谜之述备矣!

文史里的灯谜,灯谜里的文史,我读着读着常常会叹息现在的我们怎样玩谜才能追上前人,也许有人会说今天的我们已经做得很好了,但你只要认真看一看杂志里的文章,就会感到历代谜人于灯谜的创作、研究、活动、宣传以及对灯谜的痴迷一点也不比现代人差,而且他们的创造性和认真精神更为可贵,是值得现代谜人追摩的。温故是为了知新,学习是为了继承,对着灯谜文史窗口的人,不仅仅是为了回顾古代谜人的面貌,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对镜梳妆,把“面”打扮得漂亮一些,继承古典美,容仪新潮流。

胡文明先生告诉我,《灯谜文史杂志》所登文章的时间下限为20世纪末。涉及到的谜界人物原则上以已故的为主,我想这也许是出于一种无奈,在此用得上一个呲牙而笑的表情。

鲁迅杂文的杂_杂阿毗昙论_文史杂论

《灯谜文史杂志》创刊号的封二用了苏州已故老谜家王能父先生的金石书法作品,可惜的是内容与灯谜无关。其中“燕子春灯”一枚看上去是,其实不是。是为成句,出自郑燮(板桥)《道情十首》之八:“最可叹龙蟠虎踞,尽销磨燕子春灯”。王能父先生有一幅书法,录张起南的诗:“文章本是天成好,妙手无心偶得之。莫道雕虫甘小技,个中滋味谁人知。”现藏汪寿林先生处。此外,王能父先生还篆刻有多枚灯谜内容的印章。如认真查找一下就能弥补这一缺憾。

看了《灯谜文史杂志》,其中的文章都是以民国年间的谜人为主,再往上追溯就比较少,但是从中也可以看出那时灯谜活动的圈子囿于中上层,而不是“大众”,的确要有一点学问的才能猜谜、制谜、研究谜,这是由那个时代人们的学养所决定的。再看看现在的灯谜,一些貌似很学问很掉书袋的谜,却大多不是由其学养使然,亦或是由百度使然。灯谜固然需要寻章摘句,然而也必须有古为今用化腐朽为神奇的本领。《灯谜文史杂志》在这方面为灯谜爱好者提供了不错的借鉴知库。常言道“历史是人民写的”,借过来用用,谜史则是谜人写的,而每个人正经历着的谜途就是历史的延续。这是一本“向后看”的杂志,然其目的却是为了“对谜史的全新解读”,进而“去唤醒优秀的灯谜遗产”,从文史记忆中加以学习继承发展,我相信其初衷还是为了向前看。

杂阿毗昙论_文史杂论_鲁迅杂文的杂

这本杂志有一个很有趣的小栏目“猜猜看”,这一期刊登了两位已故老谜家的图照,一位是苏州的一位是兰州的。其中苏州的我看了一下猜出来了。兰州的看上去不像马啸天,因为马老是回族有特征。后经文明提示也猜出。只能算猜出半个了。

杂阿毗昙论_鲁迅杂文的杂_文史杂论

一本杂志出一期不难,出十期也不难,难的是持之以恒,以及杂志的质量、品位和品味。好在它是一个灯谜同人刊物,由几位内涵颇高的行家里手操事,再加上有海内外谜友的支持,想象中一定能像四季之花朵按时地绽放她的嫣红姹紫。

有道是:史海浩瀚文无际,微乎灯谜占半席。

杂阿毗昙论_鲁迅杂文的杂_文史杂论

上一篇: 《文史知识》是什么期刊?
下一篇: 《文史杂志》2022年第2期目录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