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与先锋书店的五次相遇

与先锋书店的五次相遇

与先锋书店的五次相遇正如《书店的灯光》一书作者刘易斯.布兹比所言:“图书承载着我们的思想和想象,使她们充实人间;一家书店就是一座城市,我们日臻完善的精神自我居住其中。”离开南京的那一天,又来了先锋

正如《书店的灯光》一书作者刘易斯.布兹比所言:“图书承载着我们的思想和想象,使她们充实人间;一家书店就是一座城市,我们日臻完善的精神自我居住其中。”

离开南京的那一天,又来了先锋,刚好有个诗歌朗诵会,就坐,算是午后暂歇。

而后的每一次在微博上看到先锋举办的活动,都觉得南大和南师大的学生好幸福。不仅仅因为他们能够在古木葱郁的老校区,如此清幽雅静的环境中读书、学习,而且还能时时去先锋,去聆听,阅读那些大师之作,相遇上爱书人,尽享人文气息的熏染。实在是歆羡不已。

第三次的相遇,是在无锡惠山古镇的先锋书店。

If you want to know more, please click it.

第四次,与先锋相遇,是在南京总统府的“民国书院”与先锋文史书店。

If you want to know more, please click it.

第五次的相遇

第五次,与先锋相遇,这一次终于又走进了先锋的五台山总店。

与先锋的相遇是偶然的,等来这一场相遇却是漫长的。

仿佛需要你一直朝着一个方向走,心里带着一份执念,才能找到它。

这一条路很长,也许在你转身的瞬间,就错过了。

那日,我从杨公井的南京古籍书店,坐公交至拉萨路站下,却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了。一年前的记忆,多有模糊,只记得朝着南大的反方向走便是。问路人,不知先锋,只知南大;于是这一次我走错了方向,但最终还是迷途知返。

每一次都是先看到一片郁郁葱葱的树藤枝蔓,再看到一侧的台球馆,心里揣测应该是这里,走两步,往里瞧,就瞧见了“先锋书店”四个大字。

这一天本能赶上马家辉的讲座“人渣是怎么炼成的”(前一阵子,看他的一本《死在这里也不错》,觉得这人蛮有趣,想来瞧瞧他的“真面目”),只是我在古籍书店逗留得太久,以至于赶到时已近七点,早已结束。

第二天,又有许知远的讲座“时代的稻草人”。他是北京单向街书店的创办人之一,大一的暑假偶然读到他写的《那些忧伤的年轻人》,于是便开始关注他,陆续地读了他的其他一些书。只是那天我在南大周边的小书店待得忘了时间,想着以后去单向街,总能碰到他的,于是便把此番难得遇上的两个好讲座,硬生生地“错”过了。

第二次到先锋,“轻车熟路”,所有的记忆随着踏入先锋的那一刻,苏醒了。

第一步便是寄放包裹。后来我跟店员开玩笑地说:“先锋是我在南京的休息站!”的确是如此。

然后就是举着手机,边走边看边拍,把“丢”了一年的先锋找回来。

先锋也是我遇见过的唯一一家挂牌子明标着“允许自由拍照”的书店。

逛书店的乐趣之一,是猎奇!

瞧见上头的蜘蛛没?!

在逛了那么多书店之后,对新近出版的书也知个七七八八,但总能“捡漏”儿。一瞧见从未见过的新书名,眼睛准会发亮,忍不住拿下来翻翻。

一年之前,一年之后,先锋变化了什么。

像是重逢许久不见的恋人,总有些微妙的有意思的,而你从前未曾发现的变化,由此而显得眼前的“他”更加的可爱。

再次走上斜坡,翻看那些店长收藏推荐的书,终究是出现了些变化,一年前的《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不见了,多了关于阅读,关于书,关于书店的书。

比如《尚书吧故事》、《书人行脚》、《书蠹艳异录》..

比如这本《随遇而读》...

随遇而读,随遇而安......

书店是读书人安放心灵的地方。

在书店,书与人,总是最相合的。

书等待着读者,读者寻找着书。

不知道为什么,每当我在书店里看到那些专注看书的读者,心底总会油然而生出一种幸福感。

我被他们脸上宁静的气息所感染。

I have a soft spot for there.

我总忍不住想记录下这一刻。

我不曾想书店也是净化心灵的场所,而此刻我信了。

在这里,时间的脚步和缓了,心也安下来了。

若有一天,你觉得生活苦闷,感觉被这个世界排外了,那么请你来先锋吧。

即使不看书,看看这些坐着看书的人也好,他们会让你重拾起生活的美好。

先锋的灯光,是暖的;在这里,遇见的一切都是暖的。

当再一次走过先锋的艺术长廊,轻声读着那些刻在褐色柱子上的诗句,感觉心被抚摸了一遍又一遍。

这一次,我走进了先锋的咖啡馆。

书橱与灰色的幕帘相隔,每一个空间都像是一个独立的小剧场,上演着相似又不似的电影。

他在,他不在;她在,她不在。

我们各自在寻找不同的东西,却在同一个地方相遇。

我们在这个空间里,又各自安享我们找到的东西。

这一天,我在先锋的书架上的一本书里遇见了自己。

最后,在买下南京手绘书店地图后,我寻着先锋的书店章盖。与先锋的店员聊得欢愉,而把手机落在书店的柜台上了。

第二天的清早,心念着手机,我便从夫子庙的青旅坐公交赶着去先锋。路上也遇着了夫子庙旧书店,书比较杂,也有不少外版书与杂志,没有找到大石坝街的文轩书店。经过长乐路时,看到了钟书书店,据手绘地图的作者说,是一家卖畅销书与生活百科类书的书店,满有生活味,当时太早,书店还关着门。印象中,坐1路公交到夫子庙这一站下车时,附近好像有一家乐淘旧书店。在先锋的斜对面不远处,有一家南古旧书店,两次经过都没有开门。

到先锋时,书店还未开门,问及身边人,才知9点半才开。这时,陆续已有来了很多读者,大部分是背着包的学生。我当时想,不知全国有哪家独立书店会有如此“待遇”,未开门就有近三十人等在门口。约摸只有期末时,学校的图书馆才会出现这样的场景。有很多人说,先锋书店是南大的第二图书馆,此言不虚。

三五个女孩在先锋的留言墙上摆着青春style的各种姿势,拍照留念。

一个瘦高个子女孩,斜背挎包,在角落里吸着烟,烟细长,巧克力色。她来回踱着步子,吐着烟圈,一根末了又一根。旁边的陌生男子,看着迟疑了好久,终于还是忍不住去搭讪:“这是X烟吧?”女孩回答:“是的。”在后来,又有断续地冒出一两句的简短的话…..书店门口发生的一切,像是一个小说的开端的场景。许久,许久之后,即使我再也记不清他们说过些什么,我仍然会记得这一幕。

我把书店地图紧贴在先锋的玻璃门上,这时,门的那一边突然从黑暗处走来了人影。

门打开了,我们纷拥而进。

我如愿以偿地拿到了我的手机,它安安分分地先锋“睡”了一夜。

再次把背包寄存,而后便拿着手绘地图,顶着那炎炎烈日,出去找书店了。

多想在先锋多待会,但是还有很多书店需要去探访下。

再入先锋时,已过晚上9:30,离书店关门仅剩下半小时不到。我匆忙地跑去看了下,相关于南京历史的书籍,大概南京的书店中收集的最全也就是先锋了。

很多都未来得及看,比如先锋的二手书店,先锋的各个出版社的专架,先锋的哲学区、文学区、独立知识分子区的书。突然想起,在南京,留给先锋的时间太少了。

9点45分,书店的铃声准时响起,这声音很像学校图书馆的晚间的清场铃声,仍有很多读者在做纹丝不动的“打书订”,罔若无闻。

待店员亲自来提醒时,他们才不似情愿地从书里抬起头,把书放下,缓缓地走向出口;离开时不忘回头看看自己曾站立的位置,想着第二天再来看时,不至找错了地方。

空无一人的书场,那是静穆的,无数的先辈、作者的灵魂默立在此。

这一次,我不仅看见了初醒时的先锋,也见到了入梦时的先锋。

深夜的先锋,“眠”于地下,安然如斯。

另附图文并茂版:

上一篇: 广西南宁政协文史馆开馆
下一篇: “全球最美书店”落户成都这个区!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