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年,我看完成龙主演的《神话》后,认识了一生叱咤风云,忠君爱国,令匈奴闻风丧胆的蒙恬将军。当时,心里就有一个念头,作为秦朝时期修建万里长城,抵御匈奴入侵的著名将领,是否有后人传世,或者说在国内是否有一座纪念他的文史馆呢?
上周末,天气晴好,我约了几个朋友前往三门坡镇探古访幽。途中,见到一块路牌,醒目地标记“西园村,蒙恬将军文史馆”等字样,一下子引起了同行人兴趣,于是我调转车头,开始驶向西园村。
路上,朋友上网查询资料得知,红旗镇的西园村,全村的村民皆为蒙姓,是一个风景秀丽,环境怡人的古村落。全国为数不多的蒙恬将军文史馆,有一座就建在西园村。
穿过村口不多远,蒙恬将军文史馆映入眼帘,那是一座气势恢宏,布局规整的仿古建筑群。文史馆入口的广场处,摆置了几块石碑,篆刻了蒙恬将军的英勇事迹,以及蒙氏联谊会一些事迹。让原本对蒙恬将军事迹,模糊不清的我们,逐渐地清晰了起来。
西园村的蒙恬将军文史馆由主体大殿(恬宫)、殿堂前庭蒙恬大将军骑马雕像,文化走廊,文化广场,花园和湖泊等组成。
从大门进入后,我发现院内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都讲究着一定的次序,排列得井井有条,层次分明,足以见得组织建设的人有着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馆前院落的中央,塑有一座勇武威风,横刀立马的铜像,那正是中华第一勇士,蒙恬大将军雕像。只见将军一身戎装,英姿勃发,好不威武。
文史馆主建筑是仿照秦汉时期的宫阙造型建造,就连门前楹联也都采用秦朝时期通用的字体小篆进行书写。
馆内,陈列了蒙恬大将军多种造型的仿真人大小的铜像和介绍蒙恬将军,以及蒙氏家族功德的文史资料。文史馆不大,不一会功夫,我们一行人加深了对蒙恬将军的了解,也更加对他钦佩不已。
馆外右侧是一条挂有照片的长廊,有几位妇人端坐其中。我们走过去,向她们打了招呼后,方知这座气宇轩昂的文史馆,乃是其中一名80多岁,精神矍铄的老奶奶与其伴侣组织修建。
老奶奶的名字,名叫张佩文,老爷爷的名字,名叫蒙辉武。其中蒙辉武老爷爷是旅居香港的蒙氏宗亲,系定安县巡崖村籍。
这座文史馆于2011年开始动工建设,先后耗资800多万,历时数年才建成。据张佩文奶奶身旁的阿姨所说,在整个文史馆建设过程中,从策划、构思、投资、建设到落成,甚至从选材、测量,再到花草树木的种植,二老始终亲力亲为,坚守在第一线,参与了建设的全过程。
建设完成后,老爷爷和老奶奶每周末都坚持从海口市内,驱车到文史馆打扫卫生,收拾垃圾。即便现在村里已安排清洁工,老爷爷也不在了,但80多岁高龄的老奶奶依然坚持每周六来到文史馆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身旁的阿姨们都是深受老爷爷和老奶奶的感染,主动陪同前来帮忙的一行人。
阿姨们还说起一件文史馆建成后的轶事:在文史馆没有建成之时,西园村很少走出大学生,但是文史馆建成之后,第一年西园村就走出了8名大学生,今后年年更是持续走出了不少的大学生。究竟是文史馆改变了村里的风水,还是文史馆的建成,激励了后世学子,这一切都是那么的耐人寻味。
张佩文老奶奶为了感谢西园村村民们贡献土地,用于建造文史馆,每一年过年过节她都会给村里的老人送礼品,老奶奶的子女也都会给村中考上大学的学子捐资助学。她们的善行深深地感染了与我同行的每一个人,她们所作所为让我仿佛看到了我国传统士绅文化提及的“与人为善,于己为善”的精神内核,实在让人感触颇多。
张佩文老奶奶在得知我一直寻访海南历史人文,一直在和朋友们以一己之力宣传海南文化的时候,亲切地握住了我的手,连连说好。但是相比她与老爷爷为家乡作出的贡献,我知道所做的还不足以夸耀,所做的还远远不够。不过,在她的激励下,我更加坚信了海南文化需要我们新一代人的传承与发扬。
告别老奶奶,往回走的时候,始终有股思绪缭绕我的心头。除了蒙恬将军文史馆,肯定还有许许多多的海南蒙氏史迹散落在全岛各处,如果能逐一探访,也许就能找到海南蒙氏族人与蒙恬将军的历史渊源,探寻到更多海南历史人文。
想到这,我又有了新的目标,再次开车驶向那尘封海南人文历史的古老村落。
#创作奇遇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