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
工作室:文科楼514
电子邮箱:cisi302.student@sina.com
学习经历
2007-2012年,安徽大学,历史文献学博士
工作经历
1986-1998年,宿州师范专科学校(今宿州学院)历史系讲师、副教授
1999-2016年,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
2012—2016年,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所长、中共历史党支部书记
2016年2月迄今,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研究领域
本科:史学概论、中国政治思想史、古史专题研究
硕士生:史学名著导读
学术荣誉
1997年入选安徽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
2009年,获安徽省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奖(社科类)一等奖
2009年入选安徽省“六个一批”拔尖人才
2010年入选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201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11年入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2012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2014年入选中组部“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简称“万人计划”)“国家特殊支持人才”
2015年获“全国社科联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论著目录
①著述
1)《安徽城镇变迁研究》,合著,安徽人民出版社,2014年
2)《安徽通史》第一卷,副主编,安徽人民出版社,2011年
3)《汉书故事精讲》,合著,安徽文艺出版社,2005年
4)《当代安徽概览》,合著,当代中国出版社,2003年
5)《安徽农村税费改革实践与探索》,合著,当代中国出版社,2001年
6)《近代西方殖民主义史》,合著,中国档案出版社,1995年
7)《史学概论》,合著,东方出版社 1991年
②报刊学术论文
1)《探究合肥城市的文化之魂》,《合肥日报》2015.12.31
2)《皋陶何以成为中华法系的鼻祖》,《光明日报》2015.6.13
3)《秦汉小县灵壁究竟在哪里》,《安徽日报》2015,5,18
4)《有巢氏问题综合研究——兼说中国史学的另一个传统》,《史学月刊》2015.2
5)《安徽淮河文化的形成、演变与省思》,《安徽日报》2014、9、15
6)《安徽省市县政府网站历史文化版面内容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咨政》2012.23
7)《楚国迁都巨阳有充分事实根据》,《学术界》2012.11
8)《结合楚简重论芍陂的起始与范围问题》,《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2.4
10)《古代淮河多种称谓问题研究》,《史学月刊》2011.11
11)《三十年间国内匈奴族源研究评议》,《学术界》2011.9
12)《古代衡山地望与荆州范围综说》,《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1.3
13)《钟离国史稽考》,《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11.3
14)《老子思想浸润曹操性格》,《老子天地》2011.2期
15)《垓下之战高层论坛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2011.2
16)《垓下故址方位研究评议》,《宿州学院学报》2011.2
17)《曹操思想性格形成的道学文化背景》,《吕梁学院学报》2011.1
18)《新版“垓下”条目修订考辨》,《光明日报》2010.9.7
19)《第五届淮河文化研讨会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2010.8
20)《考证垓下之战遗址应尊重事实》,《安徽日报》2010.7.16
21)《淮河流域历史文化的发展》,安徽日报2010.3.30
22)《百越民族史研讨会第十四届年会综述》,(合作),《南方文物》2010.2
23)《刘知几历史变革观研究》,《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2
24)《淮上古地三题》,《江汉考古》2010.1
25)《成书研究评议》,《古代文明》2010.1
26)《“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第十二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述要》(合作),《合肥学院学报》2009.6
27)《评析中文世界对于的反响与态度》(合作),《江淮论坛》2009.4
28)《考古资料如何证说古文献的成书时代》,《文史哲》2009.3
29)《战国时宋都彭城辨》,《安徽史学》2009.3
30)《淮河文化概念之界说》,《安徽史学》2008.3
31)《断代史学思想史研究的一部力作》,《合肥学院学报》2007.2
32)《“中国史学理论不发达”刍议》,《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7.1
33)《史学比较研究如何可能》(合作),《史学理论研究》2007.1
34)《两种视野下的炎帝研究与其给出的启示》,《安徽史学》2006.6
35)《浅谈“淮河文化”概念》,《学术界》2006.4
36)《“开上三嫔于天”新解》(合作),《江淮论坛》2006.1
37)《文化再造:淮河流域发展的新视角》,《咨政》第19期(2005)
38)《说“国必依山川”》(合作),《史学月刊》2005.8;
39)《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说献疑》(上文修改稿),《中华文史论丛》第79辑
40)《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说质疑》,《国学研究》第15卷
41)《微子封建考》,《历史研究》2005.6,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先秦秦汉史》2006.2复印
42)《周人名商为殷解》,《东南文化》2005.5
43)《禹娶涂山与禹合诸侯之涂山非是一地》,《合肥学院学报》2005.3
44)《西方中心主义的初步反省》,《史学理论研究》2005.2
45)《龙是夏族的图腾吗?》,《民间文化论坛》2004.5
46)《邑字缘起新说》,《殷都学刊》2004.4
47)《亳在大伾说》,《安徽史学》2004.2,《先秦秦汉史》2004.4 复印
48)《第二届淮河文化研讨会综述》,《学术界》2004年增刊
49)《淮河文化研究要为流域经济发展服务》,《学术界》2004年增刊
50)《涂山地望再研究》,《史学月刊》2003.7
51)《百年来中国通史写作的阶段性发展及其特点概说》,《史学理论研究》2003.3
52)《夏末葛国考》,《殷都学刊》2003.3
53)《如何看待个人主义与世界和平问题》,《江淮论坛》2002.2
54)《涂山圣地 淮水文明》,《华夏纵横》2002.1
55)《说“天在山中”》,《文史》第59辑(2002年)
56)《涂山·淮河流域历史文明研讨会综述》,《学术月刊》2001.10
57)《夏国号研究评议》,《学术月刊》2000.4
58)《王莾与周边民族关系新论》,《安徽史学》2000.3
59)《建立创新体系,形成创新意识》,《淮北煤师院学报》1999.1
60)《释“若鞮”》,《文史知识》1997.11
61)《刘知几的“六家”论》,《文史知识》1997.8
62)《夏文化北播及其与匈奴关系的初步考察》,《历史研究》1997.4,《新华文摘》1997.12全文转载,人民大学
复印资料《先秦秦汉史》1998.1复印,后收20世纪夏文化论著选《夏文化论集》(文物出版社,2002年)
63)《“史识尤为重要”辨》,《零陵师专学报》1997.3
64)《刘知几的史学批评》,《宿州师专学报》1997.3
65)《区分类聚:刘知几史学评论的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增刊
66)《民族活力与民族发展:美国的例证》,《宿州师专学报》1992.2
67)《“毛面”及其来历》,《江汉论坛》1985.11
③论文集收录文章
1)《孙叔敖“籍贯”问题综合研究》,《楚学论丛》第二辑,湖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
2)《利簋之利、墙盘上的烈祖为商反臣胶鬲说》,《叩问三代文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
3)《战国秦汉舒县地望研究》,《周瑜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人民出版社,2014年
4)《钟馗廉政文化的历史文化基础》,《馗乡风云》,黄山书社,2013年
5)《夏末葛国史迹的考察》,《葛天氏与上古文明》,河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
6)《楚国迁徙钜阳问题再研究》,《楚学论丛》第一辑,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年
7)《试评九州的考古学研究》,《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起源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
11年
8)《禹贡荆州范围新论》,《中国先秦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重庆出版社,2011年
9)《古地三题》,《赵光贤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
10)《钟离国考》,《楚文化研究论集》第10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11年
11)《楚淮古地三题》,《楚文化研究论集》第9集,上海古籍社,2011年
12)《管子故里颍上县说综考》,《皖北文化研究集刊》第二辑,黄山书社,2010年
13)《古帝颛顼新知》,《颛顼帝喾与中华文明研究》论文集,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
14)《“淮河文化”的概念与内涵》,《淮河文化新探》,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年
15)《炎帝研究三论》,《炎帝文化》,中华书局,2005年
16)《涂山、三涂山、羽山、会稽山为一山考》,《蚌埠涂山与华夏文明》,黄山书社,2002年
④学位论文
《淮河中游地区上古历史地理研究》,博士论文,安徽大学,2012年
科研项目
2014-2017年《淮河文化综合研究》,国家“四个一批”人才工程项目
2013-2017年《先秦宋国史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2012-2016年《合肥通史》,安徽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2007-2009年《人文主义与世界和平问题研究》,安徽省社会科学院重点项目
2007-2008年《探索淮河流域发展的新道路》,安徽省社科联项目
2005-2011年《安徽通史》,安徽省重大文化建设工程项目(联合主持)
1999-2005年《淮夷古国与淮夷文化研究》,安徽省社科基金项目
1997-2000年《百年来师范院校中国通史著述与教学研究》,安徽省教委重点项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