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论大学生适应职业的分析
【摘要】:2010年应届毕业生规模是本世纪初的6倍,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万人,“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从学历上看,研究生初次就业率最高,本科初次就业率略低,高职高专初次就业率最低。从专业看,工科毕业生就业率较高,理科和文史哲类毕业生就业率较低。从毕业院校看,重点大学就业率较高,普通本科和独立学院就业率较低。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在校大学生在不断提高身体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还要正确的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关键词】:素质定位适应职业
(一). 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应该从身体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三个方面不断提高自己,以适应未来职业的需求。
培根曾言:“播种行为,收获****惯;播种****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人生。”对于身体素质的锻炼尤其如此。只有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以青春的朝气迎接并胜任未来的职业,才能承受未来的职业压力,支撑生活的责任。在大学中,我们有充裕的闲暇时间,如果每天花半到一个小时在身体锻炼上,这将是一笔丰厚的财富,然而许多人却毫不在乎,实在惋惜痛惜!对于身体锻炼的养成贵在坚持。当你的思想中时刻闪现一个念想——身体锻炼不是为了谁,而是为了自己,为了将来的职业发展时,也许坚持锻炼会长久的在你心中扎根。至于锻炼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再次不在赘述,凭个人喜好而定。我认为,无论将来从事什么样的职业,身体素质都是一个基本的保证。现在的我,每天都会尽量运动半小时左右,这既是一种释放压力的方式,又能获得身体的锻炼,何乐而不为?
具备了厚实的身体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在现代职业生涯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一个成功的领导人在招聘人员时,首选的是德才兼备,其次是有德无才的,再次是无德无才的,最后才是有才无德的,可见思想道德在职业中的地位。在大学中,应该不断丰富充实自己的思想道德,塑造积极健康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为了这个目的,可以从以下着手:
ⅰ.多读书,读好书。从中汲取丰富的思想营养,指导前进的方向。
ⅱ.多交友,交益友。从交谈中获取正确健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ⅲ.多行走,走名胜。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行走中,陶冶情操。
ⅳ.培兴趣,崇高尚。高尚的兴趣是灵魂的清洁剂,思想的樟脑丸。
科学文化素质是一种硬实力,是实现成功就业的金刚钻。企业在招聘人员时,用得是我们的“才”,是能够创造企业价值的“才”。所以在大学中,对于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尤其是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是我们的必修课。在大学这个宽松而舒适的地方,人是容易放纵和堕落的,所以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自学的能力是必需的。记得俞敏洪曾说:“一个大学生应该读四百本书以上,才能对得起大学的光阴岁月,并且出来后,在自己本专业领域做到全国的前100名。”虽说这个目标有点高,但却是现代社会就业的指导方向。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只有提高你的硬实力,才有资格与其他人站在同一条线上,才能更好的适应职业的要求。
为了适应职业的需求,提高科学文化素质,需要做好以下几件事:
.树立意识——这个社会就业形势很严峻,我需要武装自己,让自己强大,以适应职业。
.付诸实践——制定短期、中期、长期的目标。制定计划表,使生活、学****规律化。
.具体执行——准时上课,尤其是专业课;多听报告讲座,与他人分享思想;充分利用网络等多媒体资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