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写作、公职考试结构化面试技巧、职务任免与升降,这些以往只能在辅导机构学到的课程,正在成为大学里微专业的必修课。
2023年3月18日,随着“西南大学开设公务员专业”话题登上社交媒体热搜第一后,微专业也进入公众视野。南方周末记者注意到,该“公务员专业”的正式全称为“公务能力与公务员文化素养”,是面向该校大二以上本科学生开设的一个文科微专业,规定学制为1年,24学分,收取学费1920元。
微专业是近年来高校为使学生的专业与社会需求更加对口而开设的一批补充性选修课。南方周末记者观察到,理工科“微专业”多集中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技术等前沿技术领域,不少文科“微专业”则瞄准“体制”需求。
在西南大学之前,早在2020年,黑龙江大学就已开设“公务员知识与技能”微专业。2022年,青岛大学设置“纪检监察理论与实务”。同年,江苏大学对“大数据纪检监察学”予以立项,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则设立“行政职业素养与能力”,招生简章更直言,是为了提高学生在公职类考试的竞争力,“培养能在党政机关、社会团体等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这些瞄准体制需求的文科微专业在校内受到学生的追捧。东北某高校“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微专业的负责人饶涛(化名)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负责的这个微专业设立以来从未开过班,“连最低15人开班的标准都达不到”。但“‘公务员’微专业,前两年就成功开起来了”。
不过,西南大学一位相关负责人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公务员相关微专业的设立并非为了让学生学“考公”,而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2023年2月25日,多个省份举行2023年公务员招录笔试。图为深圳考区笔试航城学校考点,考生结束考试,走出考场。(视觉中国 / 图)
瞄准体制需求
微专业,指高校针对某个特定的学术研究领域或产业发展趋势开设的补充性选修课。2018年以来,为了让学生的专业与社会需求更加对口,各高校开始以这种方式开设一批补充性选修课。虽然冠以“专业”之名,但微专业在学信网等官方学位网站上并无备注信息,不授予学位,属于非学历教育。
是年秋季,北京大学开设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微专业,共计10个学分,目的是助力有志加入国际组织工作的在校大学生。
南方周末记者梳理各高校招生简章发现,理工科微专业大多瞄准某一学科正在或未来可能向各行业领域渗透的新兴技术,集中在人工智能、大数据、高分子材料、虚拟技术、碳中和、生物微电子等领域。
文科微专业则紧跟时事政策。除了商业领导力、法律实务、外语教育等领域外,还有不少涉及家庭教育、纪检监察、乡村振兴等主题。
2022年8月,华东师范大学推出“家庭教育”微专业,课程内容包括《特殊儿童的家庭养育与家庭教育》《正向养育》《家庭教育问题与对策》等。根据招生简章的介绍,该专业的设立与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有关,并希望能“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法和思路,全面提升家庭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胜任力”。
同年,青岛大学纪检监察学院开设了纪检监察理论与实务微专业。
事实上,在此次西南大学设立的一系列微专业中,除了“公务员专业”外,另有该校植物保护学院、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等8个学院开设的乡村振兴微专业。这门课程一共18个学分,课程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包括现代农业、现代养殖业和乡村建设与乡村治理。计划招收30到100名学生,选拔条件之一是“愿意投身我国乡村振兴事业”。
有观点认为,非学历教育、灵活性较强的微专业,不仅让学生有了更多选择,也让学校的管理更加灵活,是对辅修专业的补充。
例如东北某高校本科生辅修学士学位管理办法显示,某个学院如要申请开设辅修专业,首先需为教育部批准该校设置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在这个框架内,意味着辅修专业难以满足“专业与社会需求更加对口”。此外,毕业答辩和论文对学生来说也有一定门槛。饶涛也指出,“辅修课程更多,有限的教师资源下,教师压力也以指数增加”。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校开设辅修专业的积极性。
很受学生欢迎
2023年3月19日,西南大学一位相关负责人对南方周末记者否认“开设公务员微专业是为学生报考公务员做准备”的说法。
针对招生简章中涉及的申论概论、公文写作训练、公务礼仪、中国文化史等应试课程,该负责人称,课程设置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复杂的就业环境下,让学生在如何应对面试、如何写作等方面具有基本的礼仪和文化精神”。
事实上,在西南大学之前,不少高校已经设立了与公务员工作相关的微专业。
2022年6月,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发布“行政职业素养与能力”微专业的招生简章,明确“对行政职业素养与能力有浓厚学习兴趣,且有意向参加公务员、事业编等公职类考试”的学生均可报名参加,课程内容包括申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公共基础知识等。
更早的2020年,黑龙江大学开设“公务员知识与技能”微专业。课程内容则包括申论公文写作、结构化面试、公务员制度、行政管理基础等。
对比几所高校的公务员相关微专业课程设置发现,偏理论的课程内容包括行政管理概述、公务员制度体系、中外治国理念历史发展等理论知识。偏实操的则有行政职业能力、公职人员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维护、公务礼仪等课程。
更受关注的还包括申论公文写作、结构化面试及实战模拟等应试课程。在黑龙江大学相关专业的招生简章中,将申论写作形容为“敲门砖”“压舱石”,而在“逢进必考”的背景下,面试则是“分水岭”。
传统观念中,行政管理专业与公务员岗位有天然的适配度。这些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微专业有何不同?南方周末记者在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的本科招生简章上注意到,行政管理专业中虽然有“行政公文写作与处理”,但大部分课程都偏于理论,如管理学基础、政治学原理、行政组织学等。
事实上,与公务员报考相关的微专业的确很受学生欢迎。多所高校其他文科微专业的老师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自己负责的课程时常面临无法开课的窘境——与公务员相关微专业相比冷热分明。
如何上课?
公务员微专业如何上课?方式也颇为精细。某高校负责公务员相关微专业的教师丁国栋(化名)介绍,同一门课程往往由几位老师共同负责,比如,“公务员面试有结构化面试和无领导小组讨论等,每位老师负责一种模式。语言表达、对政策方针和社会时政热点的把握理解,也是单独的模块”。
到了假期,学院则分配学生们到乡镇、街道办事处、区直属单位等部门实习。
丁国栋同样称,“要德才兼备,不能为了考试而考试。”
如果不是为了应付考试,开设公务员微专业的意义是什么?丁国栋认为,是让学生尽早做职业规划。“学生们等到临近毕业时再去准备,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丁国栋称,除了有向党政部门输送高素质公务人才的考虑,还在于为学生科学介绍如何准备考试、公职行业的特点,以及公职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等。
“和校外的培训还是有差别的,校外更多是教应试技巧,但我们讲到一个规定,还要解释它是怎么来的,又是怎么变化的。”同样参与了公务员微专业设立工作的饶涛认为,“和培训是完全两回事。”
丁国栋介绍,公务员微专业的老师,基本都“有过直接或相关的实战经验”。日常教学中,平均每两周还会专门组织一次针对教学问题的研讨会。
南方周末记者注意到,公务员相关微专业的出现,与新冠疫情暴发之后这一波考公热几乎完全同步。根据国家公务员局统计,在黑龙江大学“公务员知识与技能”微专业开设的2020年,国考报名并通过资格审查的人数为143.70万人,至2023年,已升至259.77万,创下近十年之最。
微专业不同于一般的选修课,老师在正常教学安排外工作,学校需支付额外的薪酬,就需要向学生收取一定的学费,饶涛发现,这“把部分学生挡在了外面”。饶涛所在的学校是北方某普通本科院校,修读微专业的学费为每个学分100元。
但对有意向考公的学生来说,相较于校外考公机构动辄上万的公务员培训课程,几千块钱的学费极具性价比。
虽然不完全是为了考试,但丁国栋也承认,在前不久的国考、省考中,公务员微专业的学生“表现都很不错”。
其他人都在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