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问题 2006年第 6期《文史通义》 “圆神方智”说发微章益国( 上海财经大学 人文学院, 上海2004 33)作者简介: 章益国 ( 19 7 5—) , 男 , 浙江缙云人,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讲师。摘要: “史体” 分类有两种: “体类” 和“体性”。 《文史通义》 以“圆神方智” 定史学两大宗门, 实际上是在《史通》 “六家二体” 的 “体类” 之分外, 提出 了 “史体” “体性” 的分类范式。 这种分类范式把历史学与史家的主体性挂钩, 与西方现代“分析的历史哲学” 对历史学艺术性的阐 扬,可以参照发明。关键词: 《文史通义》; 章学诚; 历史学的艺术性; 圆神方智中图分类号: K2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636 ( 2006) 06-0063-05《书教》 一篇作于章学诚晚年, 被认为 《文史通义》全书枢纽性文字。 文中以“圆神方智” 定史学两大宗门 ,为历来论者瞩目 : 《易》 曰 “蓍之德圆而神, 卦之德方以智。” 间尝窃取其义, 以概古今之载籍。 撰述欲其圆而神,记注欲其方以智。 夫智以藏往, 神以知来, 记注欲往事之不忘, 撰述欲来者兴起。
故记注藏往似智, 而撰述知来拟神也。 藏往欲其赅备无遗, 故体有一定, 而其德为方; 知来欲其决择去取, 故例不拘常, 而其德为圆。[ 1 ]以往论者多把以上这段话与刘知几 “六家二体” 的“史体” 分类法相提并论, 从而一般把注意力放在“撰述/记注” 这一对范畴上, 认为章学诚提出 了 “历史著述过程两步骤” 说: “记注” 指史料汇编, “撰述” 则是对史料剪裁加工后著作。 “历史著述过程分两步骤” 当然算是一个有些价值的建议, 但坦率说来, 在历史研究中区分“收集史料” 和“编排史料”, 理甚浅白 , 不见得算什么过人之识见。 而将刘章并称, 更是容易忽视他们两种 “史体”分类方式的实质性不同 。 刘言史法, 章言史意, 单单从“撰述/ 记注” 去把握《书教》, 局限于历史编纂学的层面上 ( 一般书籍介绍章学诚观点时, 这一部分内 容被归入“史书编纂论”), 似乎就是裹步于史法, 而失落了 此中意味了 。 如果我们把这段话的关注重点从“撰述/ 记注” 迁移到“圆神/ 方智” 上来, 也许可以别开生面。体类与体性把章学诚的史体划分法与刘知几的 “六家二体” 并称的论者往往忽视, 章刘对“史体” 的分类, 有本质上的不—我们甚至可以把这两种不同方法并列称为“史体”同——分类的两种范式。 只是这两种分类范式之不同, 史学界似未见论述。 但在文学研究中 , 类似的 不同 已经被辨析甚清, 我们可以参验“文体” 分类中两种范式的研究。中国传统文学中言“文体”, 可分两种基本情形: 一指体类, 即文类的体制规范; 一指体性, 指文本与主体个性的关联而形成的风格。 这两种情形也曾 经长期被混淆。直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