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老祠堂新作为!变身网红打卡地

老祠堂新作为!变身网红打卡地

老祠堂新作为!变身网红打卡地“活”起来的老祠堂门口的红石砖墙,屋檐的木雕花饰,屋内的古风设计,马田街道合水口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古朴雅致的公祠建筑吸引着周边群众前来参观。据了解,该公祠由麦氏族人建于清代

“活”起来的老祠堂

门口的红石砖墙,屋檐的木雕花饰,屋内的古风设计,马田街道合水口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古朴雅致的公祠建筑吸引着周边群众前来参观。据了解,该公祠由麦氏族人建于清代,民国重修,占地面积106平方米,由于残损较严重,已多年未使用。

文史坊_文史坊_文史坊

实践站室内的装饰古色古香。

后来,因公祠附近群众活跃度高、人流量大、人口居住密集,合水口社区秉持着“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的阵地就设置在哪里”的理念,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选址悦东公祠,运用祠堂的凝聚力,对祠堂物理空间进行活化,促进来深建设者与本地居民的融合,实现文化聚民。通过数月的修葺,古韵式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最终落成,有着500多年历史的悦东公祠又“活”了起来,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

社区居民陈女士表示:“以前总以为祠堂不欢迎外地人,现在这里变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感觉把大家的心都凝聚在一起了”。

“我们将祠堂的古典文化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深度融合,希望发挥祠堂崇扬贤德、教化后人、凝聚人心的作用,形成宣讲党的政策理论、融入社会治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文明实践‘光明路径’。”合水口社区工作人员介绍道。

老祠堂的“新”作为

“右手为拳,掌在上,拳在下”。在合水口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社区的小朋友在专业武术教练的带领下,开启了他们的第一堂武术文化课,体验了一回抱拳礼、扎马步。

“这里就像一个小型少年宫,平时可以带着孩子来这儿看书学习、写字画画、锻炼身体,还有很多益智的文化课程,业余生活更加丰富了。”一位合水口社区的居民这样评价合水口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文史坊_文史坊_文史坊

“双手搭建未来”儿童乐高创意训练营。

现在,祠堂被视作社区的公共空间,成为了居民的活动中心,附近居民在这里聊天、剪发、学习,好不热闹。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让老祠堂古朴的气质中彰显出一派新气象。

“我们每周都会更新文明实践活动表,社区很多居民会常常来这里坐坐。”实践站内五大功能室集耕读坊、义集坊、匠心坊、颐养坊、文史坊等功能空间于一体,提供政策宣讲、经典诵读、传统手艺体验、科普宣传、健身体育等服务,强化社区文化传承,满足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激发党员群众参与热情,让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基层实起来、强起来。

今年以来实践站共开展

各类党群活动62场

服务群众1860人次

打造“一站多点”式文明实践活动圈

要提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

吸引力和凝聚力

居民的广泛参与是前提

手工课、乐高课、音乐课、武术课……健康、丰富的文化活动为文明添彩;包粽子过端午、包饺子迎冬至、传统手工闹新春……广泛开展传统节日主题活动,弘扬传统文化;开展邻里互助志愿服务,为老、弱、病、残等特殊家庭上门服务,解居民之忧,纾居民之难。合水口社区的居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地被满足。

文史坊_文史坊_文史坊

居民健身操学习。

事实上,除了老公祠的选址靠近群众,合水口社区积极丰富文明实践站的点位,以公祠的实践站为中心,盘活周边社区图书馆、社区股份公司活动室、文化广场等公共空间资源,打造“一站多点”式文明实践活动圈,将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等服务辐射更多群众,实现文明实践阵地资源共享,让更多的居民看得见、摸得着,激励居民愿意来、经常来。

上一篇: 文史
下一篇: 现场·视频 | 行走在山水之间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