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量昌量o_1■一=田=P!o=o=r=卜昌卜D【思想文化史研究】王文濡的骈文史论于景祥[摘要]王文濡是晚清时期重要的骈文批评家,他在骈文批评方面特别注意对骈文发展历史流程的把握,不但阐述了骈文滥觞、形成的历史,而且还分阶段地描述了它的变迁过程,认为:骈文到了“永明体”是第一次变迁,到“徐庾体”是第二次变迁,到“初唐四杰”是第三次变迁,到“燕许大手笔”和陆贽是第四次变迁,到“三十六体”是第五次变迁,到宋代是第六次变迁,到元代是第七次变迁,到明代是第八次变迁,到清代是第九次变迁。王文濡又结合创作实际,对每一次变迁都作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和论证,是比较系统、完整的骈文史论。虽然其中有些理论观点继承了前人的理论成果,但是也颇有自己的创新之处。[关键词]王文濡;骈文;史论[作者简介]于景祥,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沈阳110036)。[中图分类号]1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198(2017)06一0172—07王文濡是近代比较杰出的骈文批评家。在他的骈文批评中,对骈文发展历史的总体把握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也是他骈文批评中价值特别突出的部分。其主要特点是从微观到宏观,人乎其内又出乎其外,全面阐述骈文滥觞、形成、繁荣、衰落、复兴的整体流程。
这一点,在他的《骈体文作法》一书中体现得尤为充分。该书前三章着重阐释骈文发展的历史,把文体骈化的历史流程划分为肇始、成立、变迁三个阶段,分别进行论述,充分展示出他的骈文史观。一、骈文之肇始王文濡所说的骈文肇始,其实就是骈文的滥觞,也即源头。对于这一问题,他从多个层面进行阐释:第一,他认为《诗》《书》《易》《春秋》《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与骈文关系非常密切,是骈体之滥觞。第二,他又从哲学的高度挖掘骈文产生的深层原因,认为骈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自然的作用,即自然界支体必双,事不孤立,自然成对的现象影响到人的创作思维,于是便构成对偶之文。第三,他又特别指出《周易》之《文言》在骈文发展史上的特殊地位:“阮文达《韵说》有云:‘《文言》固有韵矣,而亦有平仄声音焉。’即指此而言。盖天然之籁,自圣发之,所谓不思而得,不勉而中者也,则以孔子《文言》为骈文之初祖,不得谓之无据之论也。”[1]他认为孔子《文言》是“骈文之初祖”,是更为直接的源头。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王文濡上述说法是有渊源的,主体上是取法前人,不是他自己的独创。其一,其骈偶滥觞于先秦经典之论,刘勰万方数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