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大宋学霸的传世笔记,每天读几页,想不出色都难

大宋学霸的传世笔记,每天读几页,想不出色都难

大宋学霸的传世笔记,每天读几页,想不出色都难上含天文历史,下晓地理人文,科学、艺术......无所不包,北宋的《梦溪笔谈》和南宋的《容斋随笔》,被学界推为“宋代两大笔记”,堪称900多年前的百科全书。 或许是灵感迸发

中国文史资料_中国文学史怎么做笔记_中国笔记文史

汪曾祺说:对生活的兴趣要广一点。

兴趣越广泛,眼界才越开阔,内心因此而丰富,生活才越过越有滋味。

中国文学史怎么做笔记_中国文史资料_中国笔记文史

就像我们喜欢的汪曾祺先生,他很喜欢从“杂书”中获得趣味、开阔见识。

“其实我读的书并不是很多,但特别喜欢的是《梦溪笔谈》、《容斋随笔》一类的东西。”

中国文学史怎么做笔记_中国笔记文史_中国文史资料

上含天文历史,下晓地理人文,科学、艺术......无所不包,北宋的《梦溪笔谈》和南宋的《容斋随笔》,被学界推为“宋代两大笔记”,堪称900多年前的百科全书。

不但汪曾祺爱读,从中蕴蓄出对岁时、风土、历史、传说的深厚感情,幻化成写作的灵感与生活的启迪。

毛主席晚年,即使重病在身,依然手不释卷。

导演姜文也钟爱《容斋随笔》,更常常读给爱人听。

中国文学史怎么做笔记_中国文史资料_中国笔记文史

成书于1000多年前的宋朝,一经问世就成为了当时的畅销书,无论皇亲国戚、达官贵人,还是文人雅士、平民百姓,都争相传阅。

豆瓣评分,都在8分之上。

中国笔记文史_中国文学史怎么做笔记_中国文史资料

@froggy:“沈括搁现在就是数理化史地生通吃,作文奥数皆能拿;即是电竞高手,又能参加运动会项目;会玩嘻哈摇滚的理想派,去潘家园买古玩也不会被骗,总之一个字——牛!”

@4G小u盘:“洪迈早年曾出使过金国,文质俱佳,笔下开合潇洒。难怪太祖对此书还恋恋不舍。”

有趣灵魂的标配读物,拓宽见识,素材积累。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推荐这套《梦溪笔谈》全3册+《容斋随笔》全五册·盒装版。

中国文史资料_中国笔记文史_中国文学史怎么做笔记

全本全译,名家精心点校,一字未删,原汁原味,古韵雅致的装帧设计,翻开的不单是一本书,更是一段跨越时空的旅程,览尽天人,纵横古今。

中国文史资料_中国文学史怎么做笔记_中国笔记文史

没有古文基础也能读懂津津有味,尤为适合大众读者和学生。

-《梦溪笔谈》-

作者沈括,堪称科普帝,所列条目,切实有趣,一读就停不下来。

汪曾祺在《学话常谈》评价其:“有人说中国无幽默,噫,是何言欤!宋人笔记,如《梦溪笔谈》《容斋随笔》,有不少是写得很幽默的。”

《宋史·沈括传》说:沈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

中国文史资料_中国笔记文史_中国文学史怎么做笔记

共30卷,其中《笔谈》26卷,《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十七目,凡609条,内容涉及历史、文学、天文、化学、音乐等各个门类学科,包罗万象,价值难以言说。

如文学和历史中经常出现的古地名章华台和云梦泽,沈括进行了再三考证,甚至亲去实地考察,纠正了一直流传的缪误。

中国文学史怎么做笔记_中国文史资料_中国笔记文史

更填补了历史空白,对如寇准、王安石、晏殊、林逋等宋史中记载较少的文人生平,也凭借作者与他们相交的经历,进行了客观的记载。

连李白的《蜀道难》写作背景和动机,沈括也利用职务之便,好好探查了一番。

中国文史资料_中国笔记文史_中国文学史怎么做笔记

放眼整个北宋,能把文学、历史、科学、甚至艺术打通,除了沈括和他的《梦溪笔谈》,再也找不到这么有趣,又无所不精的有趣科普帝人和有趣之书。

-《容斋随笔》-

作者洪迈,虽不及沈括出名,但也是妥妥的大学士。读过千卷书,自幼就养成了随手作读书笔记的习惯。

中国笔记文史_中国文学史怎么做笔记_中国文史资料

陈寅恪评价他:准南宋之洪迈,博学通识之君子也。

汪曾祺《蒲桥集》自序也说:宋人笔记,简洁潇洒,读起来比典册高文更为亲切,《容斋随笔》可为代表。

中国文史资料_中国笔记文史_中国文学史怎么做笔记

将40年读书心得集腋成裘,成就一部《容斋随笔》。

经史百家、文学艺术及宋代掌故皆容纳在内,自诞生之初,就受到追捧。溶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炉,读起来轻松愉快,展卷受益颇多,深得毛的喜爱。

中国笔记文史_中国文学史怎么做笔记_中国文史资料

两套书,风格迥异又兼具文学底蕴,历来被看做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更有许多篇目被选至中小学的语文课本中。

大人读完,开阔视野,拓展格局,随手积累学识素养,与人交谈,魅力倍增。

孩子读起来也不吃力,文理兼修,早早打下兴趣基础,与课本知识共通,还能作为课余拓展读物,巩固、延伸课堂所学,积累素材,学习、爱好一举两得。

中国笔记文史_中国文史资料_中国文学史怎么做笔记

人生很短,短得来不及拥抱清晨,就已经手握黄昏。让生活多种可能,开卷有益,像汪老那样读读“杂书”,也能拥有有趣的灵魂。

/一/汪曾祺为之痴迷900多年前的百科全书到底魅力在哪里?

·包罗万象,攘括古今

内容涉及历史、文学、天文、化学、音乐等各个门类学科, 无论常识知识,还是迭闻趣事,宫中的,民间的,政史记载的,传说的......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不了解。

如中国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之二: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这两项都出现在《梦溪笔谈》里,这在我国古代著作里很难见到。

中国文学史怎么做笔记_中国文史资料_中国笔记文史

·行走的历史记录仪,填补文史传记空白,趣味纪实

沈括,文理兼通大学霸,无所不通科普帝。

出生于宋朝鼎盛时代,是官二代,更颇有实力。

曾宦游各地,及第后,又受王安石器重,历任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史馆检讨、三司使等职,把大宋的重要岗位都历练了一遍。

语文课本上熟悉的三苏,范仲淹,欧阳修,柳永,晏殊,梅尧臣等,很多都与他相交甚密。

中国笔记文史_中国文史资料_中国文学史怎么做笔记

有次沈括读到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诗中写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明显不合常理的自然景象,让沈括忍不住批评道,大诗人白居易也写出这样自相矛盾的句子。

过了几年,恰逢四月时节,沈括来到庐山游玩,当登到山顶时,眼前的景色让他大吃一惊,一路走来,山下已经是百花凋谢,而山顶上却桃花争艳。

沈括顾不得欣赏山水,马上寻找原因,他进行实地测量后发现,原来大林寺海拔约1200米,比平地气温低了7摄氏度左右。

于是,《梦溪笔谈》中就出现这样一段话:“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有四月花,此地势高下之不同也”。

中国文学史怎么做笔记_中国文史资料_中国笔记文史

·北宋笔记之冠,素材积累好帮手

《梦溪笔谈》是风格迥异,又兼具文学底蕴的著作,历来被看做是传统文化的瑰宝,许多篇目被选至中小学的语文课本中。

因此,大人和孩子,收藏一套《梦溪笔谈》不但可以彰显自身的文化底蕴,还可以拓宽孩子们的阅读面,增加见闻。

中国文史资料_中国笔记文史_中国文学史怎么做笔记

·作者书画素养颇高,不失艺术价值

《梦溪笔谈》书画中初次对曾盛行一时的南唐(江南)山水画董源、巨然画派风格特征进行了概括与描述。

将其与现存董巨山水画迹(如《夏山图》《潇湘图》《夏景山口待渡图》《万壑松风图》等)对照,可见是高度一致的。

甚至在《梦溪笔谈》中,沈括还曾发表过一个大胆预言:

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余始为之,盖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造煤人盖未知石烟之利也。

1000多年后的今天,世界围绕石油发动的每场战争,再次证明了《梦溪笔谈》的预言。

中国文史资料_中国笔记文史_中国文学史怎么做笔记

若觉日子乏味,赶快读读这本书。和孩子一起读,还能培养学习兴趣,培养亲子默契。

/二/

伟人晚年手不释卷南宋大学士的读书笔记读完胜读1000卷书

1976年8月26日晚9时45分,重病在身的毛主席突然要秘书去找一部《容斋随笔》来。

或许是灵感迸发,或许是依依不舍,重病之中仍想看《容斋随笔》,这一不同寻常的举动,更加印证了他对此书的钟爱。

中国文史资料_中国笔记文史_中国文学史怎么做笔记

成书于南宋时期,作者 洪迈,官至翰林院学士、资政大夫、端明殿学士,宰执、封魏郡开国公、光禄大夫。

见识广博,经历丰富,读书之际,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有价值的掌故、读书时受到的启发或产生的灵感,随手记下,时而还加以评论。

中国笔记文史_中国文史资料_中国文学史怎么做笔记

《容斋随笔》共5卷,是一部关于经史百家、文学艺术及宋代掌故的笔记,实际上是“随笔”汇集。

溶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炉,读起来轻松愉快,闲时读读,相信展卷便能受益颇多。

/三/全本全译,附校正原版,原汁原味一字未删,带你纵横古今,畅快淋漓

市场上《梦溪笔谈》版本良莠不齐,要么是古文难懂,要么是节选,翻译也很粗糟。

为此,我们精心准备,以现存 《梦溪笔谈》—— 元大德九年陈仁子东山书院刻本为底板,请 名家精心点校,采用 原文与译文对照的排版方式,方便读者阅读,勾注,做笔记。

中国文学史怎么做笔记_中国文史资料_中国笔记文史

《容斋随笔》也集洪迈侄 孙洪所刻五笔合刊章贡本存卷、 建宁复刻本存眷及明弘治会通馆铜活字本于一身,还原古本面貌。

中国文史资料_中国笔记文史_中国文学史怎么做笔记

原著风味+顺畅阅读体验,排版疏朗悦目,印刷清晰不伤眼,简体横排宜读。

函套样式设计,新颖讲究,内里还有 书签相赠。

中国笔记文史_中国文学史怎么做笔记_中国文史资料

贵州大学出版社2022年5月推出的版本,宜读宜藏,送给喜欢阅读的朋友,一起阅读,更有趣!

上一篇: 《中国现代散文史》考试题及答案.doc
下一篇: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