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第五期“以书为媒”——中国书店传统文化阅读书单

第五期“以书为媒”——中国书店传统文化阅读书单

第五期“以书为媒”——中国书店传统文化阅读书单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光辉璀璨。其流传至今,浩瀚的典籍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京城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书香北京”的践行者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光辉璀璨。其流传至今,浩瀚的典籍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京城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书香北京”的践行者,北京发行集团所属中国书店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秉承“为书找读者 为读者找书”为服务理念,推出“中国书店传统文化阅读书单”,以阅读书单的形式满足广大读者需求,搭建传统文化阅读桥梁,感悟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和精神。

“中国书店传统文化阅读书单”中的图书,选自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四十余家委员社所推荐的优秀经典作品,内容涵盖古典文学、历史著作等方面。我店将通过微信、微博等媒体平台每月发布一期内容,每期精选10种优秀图书作品分享给读者,并在琉璃厂地区读者服务部、古籍书店店内设立专架同步展陈线上阅读书单所推荐的作品,欢迎读者朋友亲临品鉴选购。

推荐一:《正续清经解类编》(全六十册),《皇清经解》,又称《清经解》,是清代训释儒家经典书籍的汇刻,清代阮元主编,道光九年(1829)刊刻完成。内容主要涉及经学,涵盖小学、史地、算学、金石等诸多方面。此后,王先谦沿用原书体例,继续汇集,刊行《皇清经解续编》,亦称《南菁书院经解》。《续编》一面接续《皇清经解》,汇集乾嘉之后的重要经学著作,一面增入清初至乾嘉时期编者认为有必要收集而《清经解》未收集之作。于光绪十四年(1888)刊刻完成。当代经学研究专家虞万里,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将《皇清经解》及《皇清经解续编》所收书,按经学之类别重新统一编排,分经为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三传、四书、五经总义、小学十类。每类之下,先收专著,后收图谱类、校勘类、语言文字类著作。此之下,同类大致以作者时代先后为序。一改《皇清经解》《皇清经解续编》以作者为纲的编纂方式,且打破两丛书前后分别编纂刊行的界限,一展清代经学之大貌,更有利于经学研究者按类索书,具有创新价值,为系统、全面研究清代经学发展提供了更为详实的文献体系。

推荐二:《中国地方志集成补编·浙江府县志辑》(全四十六册),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上海书店出版社、江苏古籍出版社、巴蜀书社三家出版社联合推出《中国地方志集成》丛书,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大规模整理、影印古籍方志的成果,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但是除《集成》所收三千余种方志外,仍有大量志书庋藏在各地收藏单位,阅者不便;又志书流传至今,原生性保护不易。有鉴于此,为再生性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上海书店出版社组织专家、学者精心策划,精选未收入《集成》的府、州、厅、县志,汇编成《中国地方志集成补编》。《集成补编》以未经影印或版本珍稀、流传较少的方志为收录原则,同时兼顾地域分布;并依现行行政区划,按省、直辖市、自治区分辑,陆续出版,以广流传。《中国地方志集成补编·浙江府县志辑》(全46册)是《集成补编》的首批成果之一,也是对《中国地方志集成·浙江府县志辑》(全68册)的补充和完善,网罗了后者未收的浙江杭州、宁波、温州、嘉兴、湖州、绍兴、金华、台州、丽水等地区的府、州、厅、县志书46种共1064卷,其中明代方志3种,清代方志42种,民国方志1种,内容涉及浙江省各地的自然、社会和人文学科的丰富资料,记录了浙江各地社会发展的历史沿革,是了解和研究浙江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重要文献史料。

推荐三:《十七史商榷校证》(全二册),清乾嘉时期的史学家们,以前所未有的理性意识,对绵延千余年的中国史学进行全面梳理和考订,诞生了三大考史名著。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便是其中之一。这部意义非凡的史学著作,当代虽出版有整理本,但并未对其存在的疏误作深入研究和校勘,也没有对原著前后数次刊刻的版本和作者修订的过程进行考证。单远慕先生自20世纪80年代起,即致力于《十七史商榷》的研究。他在对前人已出版的“洞泾草堂本”“乾隆丁未本”“太原王氏本”“广雅书局本”作了仔细梳理后,选择最完善的“广雅书局本”为底本进行校证,经过30余年细致的工作,包括校勘文字、订正内容、查明出处、释疑补缺、施加标点等,又经出版者反复修订和编校,精益求精,终形成一部迄今为止关于《十七史商榷》最为完备的考证性著述——《十七史商榷校证》。

推荐四:《中国近代女性文学大系》(全十二册),《中国近代女性文学大系》(以下简称“《大系》”)是2011—2020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项目、2017年度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该书由长期担任中国近代文学学会会长、山东省近代文学学会会长,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郭延礼先生任第一总主编,并组建济南大学中国近代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这一学术团队,前后经过十余年努力,终成功面世。《大系》共八大卷十二分册,厘为《文学评论卷》《小说卷(上、下)》《诗词卷(上、下)》《散文卷(上、下)》《戏剧卷》《弹词卷》《翻译文学卷(上、下)》《史料索引卷》,近650万字。《大系》每卷前均有《导言》,说明该卷所入选作家作品的数目,阐述该卷所选作家作品的内容精髓与艺术特色;《大系》每册于扉页之后、正文之前,皆插置十幅左右图片,以期更加直观体现近代女性文学整体面貌。

推荐五:《中福公司档案史料汇编(第一辑)》(全十册),该书将河南省档案馆所藏中福公司档案汇集整理,原样四色影印。规划三辑,首次出版第一辑,分为福公司与福中总公司、中福公司的成立、中福公司的发展、中福公司的南迁与西迁、抗战胜利后的中福公司五卷,共十册。福公司是一家在中国经营时间较长(1897~1956)、活动范围较广、经营项目较多的大型英商企业。它创办于1897年3月,1915年6月与民族资本创办的河南中原煤矿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组建福中总公司;1933年6月重组为中福两公司联合办事处(通称中福公司)。从福公司、福中总公司到中福公司,该公司不仅是河南乃至中国矿业近代化的肇始,在中国工业发展、矿业人才培养方面也刻下了深深的烙印;豫北民族资本的发展,与之紧密相关;它所创办的焦作路矿学堂,不仅是河南近代高等教育的发端,而且是我国矿业最高学府中国矿业大学的前身;作为民国时期河南的重要税收来源,它对中原政局的影响无法忽视;作为焦作城市起源,它对豫北地区经济发展、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持续八个月之久并取得胜利的焦作煤矿工人大罢工,影响深远;作为中外合资公司,抗战时期它是国民政府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也是抗战时期迁往后方的唯一大型煤矿,为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提供了重要的能源支撑。这些作用,使其成为河南乃至中国近代工业、交通、商贸等领域研究的重要对象。

推荐六:《昆山历代人物志》(全二册),本书搜集现存的专门记录昆山古代人物的传记文献11种,并选择相关底本进行点校整理。所收包括明方鹏撰《昆山人物志》,明张大复撰《皇明昆山人物传·名宦传》,清叶均禧撰《昆山人物传》,清潘道根、彭治辑《昆山名家诗人小传》,清刘象春辑《玉山人文小传附集小传》,清潘道根、杜彝编《昆山名贤墓志铭》,清潘道根、彭治辑《昆山先贤冢墓考》,清邱樾著《昆山人物咏》,清曹梦元辑《昆山殉难录》,清张立平、朱善述等编《玉峰完节录·贞烈传·尽忠实录》,清顾本敬、潘道根等编《昆新两邑节孝贞烈存稿·采访昆新两邑节孝底册》。所据整理底本大多为稿钞本。全书内容丰富,资料性强。书后附人名索引用。

推荐七:《民国时期国学期刊汇编(续辑)》(全四十七册),巴蜀书社于2019年影印出版《民国时期国学期刊汇编》60册,收录国学期刊26种;兹编继续收录国学期刊,计10种,分为47册,并同样编制篇名和作者索引,以便使用。其中包含四川国学院编辑的《四川国学杂志》(后改名《国学荟编》),规模巨大,占本编15册之多,发表廖平、刘师培、曾学传、吴之英等人文章极多,可谓近代蜀学渊薮;章太炎及其门人主编的《华国》月刊,为章氏学术阵地,是研究太炎先生不可或缺的资料;齐鲁、金陵、华北三大学国学研究所编辑的《中国文化研究汇刊》,已颇具现代学术规范;《欧风杂志》可作为地方文史类期刊代表,等等。巴蜀书社还将继续出版《民国时期国学期刊汇编》第三辑,敬请关注。

推荐八:《古文辞初编》,选录自周秦诸子至清代的经典古文约百篇,依姚鼐《古文辞类纂》文体编次,分论辨、序跋、书说、赠序、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十一类。编注者叶葱奇是桐城派名家叶玉麟之子,精研中国古典文学。书中正文、圈点、注释、集评、作者小传齐备,体例俨然。既秉承桐城文派传统,又不乏独到见解。选目精当,易于诵读,堪称古文研习之津逮。

推荐九:《日藏宋刻研究》,日藏宋刻《释氏六帖》研究《释氏六帖》是后周高僧义楚编纂的一部我国古代最早的佛教大型类书。自宋以来,传本较少。本书以国内早已失传,现藏日本东福寺的宋刻本为据。从2006年起,经过多年坚持不辍的研究,奠定此书基础。全书重点考察该本流入日本过程,阐述释义楚的生平,《释氏六帖》编纂缘起、经过、刊刻源流、体例等,重点探讨该书引用《宝林传》《高僧传》《续高僧传》《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比丘尼传》《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辩正论》《宣验记》《古今注》和《洞冥记》十部古典文献的关系。最后是《〈释氏六帖〉宋刻本、宽文本、〈普慧藏〉本对勘记举要》。

推荐十:“湘西民族文库”《明实录南方民族研究史料》(全五册),本书系《明实录》的分类辑录,保持了原书的编年体例,以年系月,以月系日,以日系事,并将原书的甲子纪年、纪日,换算成公元纪年和农历纪日,一一加注。全书按朝代顺序编纂。所收集的史料内容,包括:(一)明廷对南方和西南各省民族地区的开拓与统治的建立;(二)民族地区军政建置沿革及其吏治;(三)土司制度的建立发展和变迁;(四)明廷对民族地区各民族的军事征剿与民族抗争;(五)民族风俗、宗教信仰与教育;(六)朝贡与税赋制度、徭役及土兵征调;(七)民族地区的经济与民生;(八)西南疆域与边事等。为方便检索和查找,所记载的每一事项,均提纲挈领,拟定一个标题。又将标题按辑分别编成目录,置于各辑正文之后。

上一篇: 《张元济研究文集・续编》出版座谈会在上海文史馆召开
下一篇: 爱国艺术形象大使——陈玉明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