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自治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调研我区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情况

自治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调研我区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情况

自治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调研我区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情况保护利用好红色资源 擦亮红色品牌——自治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调研我区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情况6月8日至9日

保护利用好红色资源 擦亮红色品牌

——自治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调研我区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情况

6月8日至9日,自治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邀请部分政协委员及相关专家先后前往吴忠市同心县、青铜峡市围绕“推动我区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情况”开展实地调研。

调研组一行首先来到同心县韦州镇康济寺塔旁边的长城,同心县博物馆馆长顾永存拿出同心县长城、长征带状公园重点开发项目图向调研组成员介绍着,结合自治区打造的东部环线风景大道,依托同心县境内的长城墙体、关堡、烽火台等物质文化资源和遍布长城沿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已建成的旅游基础设施资源,建设符合同心县历史和县情的长城文化公园,可为同心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开辟新路径。

在下马关古城南门瓮城,调研组看到,附近的居民环城而居,城墙成了很多居民家的围墙,由于缺乏古城保护意识,下马关古城墙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我们计划修复瓮城以及长城墙体15公里,在长城墙体沿线村庄建设‘长城博物馆’‘长城非遗馆”,整理开发长城本体沿线非遗产品,建立非遗创业、展示场所。”同心县副县长杨晓娟说。

随后,调研组又来到202省道韦州至下马关沿线13座烽火台本体修复项目、下马关古城南门瓮城、预旺钟鼓楼、红军西征纪念碑、红军西征纪念馆等地详细了解情况。

在红军西征纪念馆,调研组成员参观了展厅内大量详实的历史文献、图片、文物。“同心红军西征纪念馆始建于2006年,是国内唯一一家以红军西征为主题的纪念场所。”同心县红军西征纪念馆党史研究员杨文元介绍,红军西征纪念馆是同心县人民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暨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成立七十周年的一份献礼。纪念馆通过红军西征在同心、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的建立、国际友人在同心、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前延后续、亲切关怀等六个部分,再现了红军西征的伟大胜利和不朽的业绩,翔实记录了红军西征这一里程碑式的历史转折。

6月9日,调研组一行顺着青铜峡市向西北方向行驶40多公里,穿越大片沙石地、茫茫戈壁滩,来到被誉为宁夏“八达岭”的北岔口长城脚下。

“青铜峡境内的长城有66公里,北岔口长城始建于1474年,从北岔口向北至三关口这一带,长城原貌保存得最完好,当地俗称‘小八达岭’。”青铜峡市文物管理所所长张伟介绍,工人们采用传统做法,对长城墙体土质进行化学检测分析,寻找碱度等各方面最相似的土,利用土坯夯筑的方法对长城抢险加固。

座谈会上,调研组听取了同心县情况汇报,详细了解同心县长城、长征文化资源挖掘整合和保护传承、文化公园建设基本构想和规划等基本情况。

委员们提出,“重视起来才能想办法保护,要结合对古城的保护,充分挖掘古城的古代历史和红色历史,在修复保护古城的同时,可以考虑红色旅游、农家乐等特色旅游项目的建设,在利用中修复保护。”

调研组表示,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掘好、利用好丰富文物和文化资源,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革命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等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红军在宁夏播撒了革命的火种,在宁夏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要利用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抢抓全域旅游发展机遇,深度挖掘长城、长征文化内涵,坚持把长城、长征文化传承保护与文化旅游产业相结合,进一步突出特色、凸显内涵,使独特的红色资源成为我区全域旅游发展的新引擎。

(记者王茜)

上一篇: 【文史天地】孙中山与南京(上) ——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
下一篇: 文史哲专业的著作出版难吗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