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藏书画首博展出,两幅丹青史诗见证“换了人间”

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藏书画首博展出,两幅丹青史诗见证“换了人间”

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藏书画首博展出,两幅丹青史诗见证“换了人间”“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60多年前,毛泽东在北戴河海滨怀古思今,以豪迈的情怀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昨天,“换了人间——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藏书画作品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幕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60多年前,毛泽东在北戴河海滨怀古思今,以豪迈的情怀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昨天,“换了人间——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藏书画作品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幕,从市政府参事室市文史馆几十年来创作、收藏的近千幅书画作品中,精选48幅书画作品展出,讴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发生的巨变。其中的两幅恢弘巨制《换了人间》《礼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历经艺术家数载创作,堪称丹青绘出的史诗。

昨天,“换了人间——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藏书画作品展”在首都博物馆举办开幕式。本报记者 阎彤摄

还原开国元勋的时代表情

与此次展览的标题呼应,大型人物画《换了人间》无疑是展览中格外引人瞩目的一件。这幅长18米、高3米的作品,以开国大典历史为创作背景,大胆尝试使用中国水墨的技法,描绘了1949年新中国诞生之际,毛泽东、周恩来等63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的肖像。

艺术家赵建成与新中国同龄,2012年,当他接到北京市重大历史题材美术作品创作的任务时,便将选题锁定于1949年这一特定的历史时刻。在他看来,194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拐点,从此中国便“换了人间”,开启了新天地。而这一壮阔历史画卷的书写,离不开画中的功勋人物。

与董希文经典油画《开国大典》、唐勇力的工笔画《新中国诞生》立意有所不同,赵建成并不侧重于开国大典历史时刻的场景描述,而是追求刻画出每个人物最典型的精神气质,通过开国元勋的群像体现一个时代的集体表情。“如何使每个形象准确、生动、饱满,而非概念化,是我在创作中遇到的最大考验。我试图将每个人身上丰富的经历与不同的性格体现在画上。在毛主席面前,你可以感受到博大的气象、扭转乾坤的魄力;通过画中的邓小平,你可以感受到,他在一段历史中成为掌舵人是一种必然。”

重现新中国十大建筑

东风劲吹,旗帜与气球飘扬,长安街沿线矗立着宏伟的新中国十大建筑,参加国庆游行的群众喜气洋洋。由汪光华最新创作的巨制《礼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恰如艺术家《清末民初北京万象图》的姊妹篇,以典型建筑、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展现了新中国建设的成就,礼赞为之付出辛勤劳动的建设者。

在这幅16米长、2.5米高的画作中,汪光华将新中国十大建筑如同游行的花车一般,在长安街沿线醒目地一一展示: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博物馆与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民族文化宫、民族饭店、北京火车站、工人体育场、农业展览馆、钓鱼台国宾馆、华侨大厦。

“画中有戏方能百看不腻,”汪光华在画中设置了许多富有时代记忆的看点。1959年的国庆,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庆典礼活动中人数最多的一次。“我专门采访了这次庆典的一些亲历者,例如有位同事的父亲就曾经是扛着机枪走方队的民兵。”从长安街上的受阅军队,载歌载舞的各族人民,到北京火车站前熙熙攘攘的旅客,大街上斜挎着军绿色帆布包的少年,汪光华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他对那个时代的印象。

据悉,展览还展出了市文史馆不同历史时期馆员创作的人物、山水、花鸟、书法等46幅馆藏书画精品。这些作品既有早期京津画派的传统代表作,又有以溥雪斋为代表的一批清代宗室画家的精品力作,还有新时期的名人佳作。展览将持续至7月18日。

(原标题:市文史研究馆馆藏书画首博展出 两幅丹青史诗见证“换了人间”)

上一篇: 来了!31省份2019年高考分数线(完整版)
下一篇: 郭德纲变身文史专家!《郭论》上线引发围观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