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协字〔2021〕4号
政协沅江市委员会
(2021年6月15日市政协九届二十次常委会议协商通过)
为全面掌握沅江文史资源分布情况,全面了解沅江文史成果,深刻分析全市文史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我市文史研究工作,助推沅江文化发展,为建设文化特色市工作献计出力,政协文艺组组织力量,对我市文史研究工作进行了调研,通过走访、考察市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及各镇、街道和漉湖、南洞庭文史现状,召开文史研究工作座谈会,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如下。
一、沅江文史研究现状与成果
近几年来,我市文史工作特别是文史研究工作出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沅江文史资源得到初步整理。近年来,我市文史研究人员集中精力,对本土红色文化、市域内古文化遗址、渔樵渔耕文化、堤垸码头文化、农垦文化、移民文化、知青文化及沅江市文化名人、名景、民俗及地名文化、厂史村史校史家史等文史资源进行了初步整理,启动了地域文化特色的“非遗传承人项目”,如洞庭渔鼓、洞庭皮影戏等地方民间艺术,四季红腐乳、小河咀鸬鹚驯养等传统技艺研究挖掘。制定了2021年及近五年文史资源挖掘、传承规划,安排了专题调研和考察活动,为全市文史研究提供了方向性、系统性、资料性基础。
二是沅江文史研究队伍初步呈现。近几年来,在市政协文史委的主动作为下,我市文史研究队伍不断壮大,一些历年来在文史研究领域比较活跃的人员陆续加入文史研究队列,特别是一些在红色历史研究方面成果丰硕的老师,为我市红色历史呈现提供了许多生动、丰富史料和学术成果;一些在地名史、移民史研究领域比较深入的老师为我市文史研究提供了宝贵内容;一些在我市民俗方面钻研较深的老师分享了研究成果;还有一些收藏爱好者、特殊领域研究者,为丰富我市文史研究提供了有用信息、线索和实物,成为我市文史研究的重要依靠。
三是沅江文史研究成果不断推出。近几年来,我市文史研究呈现活跃态势,研究成果不断推出。2020年,我市由10多位文史爱好者组成的编撰委员会,编辑出版了《简读沅江》文史专著,全书比较系统性、权威性、专业性地介绍了沅江人文、地理、特产、民俗、文化、人物等10方面的内容,为全面了解沅江、推介沅江提供了翔实文史资料;编辑了《爱我沅江》中小学乡土教材;我市文史研究者还重点挖掘、推介了明末重臣杨嗣昌家书家风家训故事、革命先驱江诗咏家书故事、沅江皮氏家风家训故事、沅江名人刘杞荣家风家训故事、沅江聂氏家风家训故事;一些文史研究成果转化为杨嗣昌陵园廉政文化教育景观、景星寺海印大师墓园景观;《沅江文史》多辑出版;目前正在编辑《毛泽东同志沅江社会调查史料汇编》。
二、沅江文史研究存在的问题
我市政协文史研究工作虽然都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前进,但总体上还存在发展不平衡、研究不深入、作用不突出的问题,不能适应文化特色市建设的需要,不能适应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
一是思想认识不够统一。主要表现在:对时间久远的文史研究,文史资料的征集比较困难,存在畏难思想;史志部门较多,横向沟通、资料共享存在瓶颈,有各自为阵的思想;认为文史研究工作是退休人员做的事,存在与己无关的思想;认为文史研究与经济工作、中心工作关系不大,距离较远,存在无用的思想。由于一部分同志,尤其是领导同志思想认识不到位,重视和关心文史研究工作不够,导致一些文史研究机构不健全,工作无计划,难出成果。
二是队伍建设不够适应。主要表现在:因受编制、经费、人才等因素制约,我市文史研究基本处于自生自灭、自研自乐阶段,政协文史委只有主任、副主任,没有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有的地方把不适合做文史工作的人员安排到文史工作部门工作,难以打开工作局面;有的没有充分挖潜社会人才,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文史研究队伍,工作压力大;有的调动积极性不够,撰写文史资料往往只靠“老面孔”。加上换届人员调整频繁,一些文史工作者缺乏对文史资料工作业务知识的系统了解,在具体工作中难以把握好文史资料工作的原则方针和政治观、史实观、文字观。
三是选题视野不够开阔。主要表现在:有的认为一些阶段性的文史资料征集基本完成,又有党史和方志部门征集研究,很难选择不重复的征集内容;有的片面认为文史研究只限征集文化方面的内容,而忽视了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选题;有的只热衷于征集领导感兴趣、容易出成果的选题,而对涉及时间久远、考证难度大的选题比较淡漠。因思想保守、思路狭窄,一些文史研究人员陷入无题可选的尴尬。
四是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主要表现在:因现有条件不能满足用现代信息技术存史研史的需要。征集、编辑出版文史资料的资金来源不稳定,数量短缺,难以保证出书有足够的数量和良好的质量,导致在对文史研究的宣传面窄、渠道少,文史研究作品扩散面不广,知晓率低,在团结人、教育人方面存在差距;对文史研究和开发利用不够,没有充分转化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为传播;在发挥文史资料和文史工作者专业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上,还存在结合不紧、领域不宽、前瞻性不强等问题。
三、加强沅江文史研究的建议
文史研究是创造性工作,需要有创造性的工作方法,也必须有坚强有力的保障措施。
一是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文史研究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市建设文化特色市的重要环节,理应随着时代进步而得到延伸发展。各级组织和部门领导要充分认识新时代文史研究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增强做好文史研究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领导,切实指导。要把文史研究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年度工作计划研究部署。要定期听取文史研究工作的汇报,积极研究、妥善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要抓好整体设计、分工负责、专群结合、条件保障四个环节,在健全机构、理顺机制、选配人员、安排经费等方面为文史研究的创新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持。
二是健全组织,落实工作职责。文史研究,是政协文史委员会的重要任务,也是文史委员会履行职能的一种特有形式。健全组织机构,搞好队伍建设是履行好职责的关键。要结合文史研究工作的重点,建立以文史委为主,相关部门参加的协调机构。要以热爱文史、学识相关、沟通协调能力强为基本条件,采取聘用文史研究员、文史资料员和特约撰稿人等方式,建立一支比较稳定的兼职文史资料采、研、撰、编队伍。要选调德才兼备、年富力强、专业对口的干部充实文史研究工作机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业务培训,组织学习考察,形成合理的年龄和知识结构,保证相对稳定。要关心爱护文史研究工作人员,注意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工作环境。
三是把握重点,创新研究方法。要加强文史资料的抢救征集工作,以地域为背景,以建国初期、文革期间和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为线索,广泛开展史料征集工作。要加强协作,共同搞好多方面文史资料的征集工作。要加强我市移民文化、农垦文化、堤垸文化、知青文化等方面的文史资料征集与研究工作,发挥文史研究在凝聚沅江精神、促进高质量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要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们了解史料方式的改变,研究和借鉴国内外口述史经验,在史料征集中充分运用录音、录像、电脑、网络等现代技术手段,与传统的笔录方式相结合,提高文史研究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四是立足服务,深化社会功能。文史研究工作是一项具有鲜明统战特色和政协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为我市二次创业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服务。要突出“三亲”特色,纪录时代风貌、留真时代人物、塑造时代精神;注重雅俗并存、雅俗结合、雅俗共赏,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面向群众,扩大影响面,增强影响力;收集整理资料,辨晰史实真伪,研究事物本质,探寻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规律。要综合运用各种渠道和各种新闻媒体资源,特别是《沅江文史》刊物、沅江融媒体网络、图书出版,宣传文史资料,物化文史资料功能。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广泛开展文史研究的交流。要不断扩大文史资料服务对象,努力发挥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五是创造条件,提供研究保障。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要适当提高经费预算,确保文史资料征集、研究、出版和相关活动费用。建议成立沅江市文史研究工作者协会团结和培养文史研究人才,定期召开文史研究经验交流会、专题研讨会、成果分享会;要创造条件逐步建立标准化的文史资料库和文史图书室,以纸质和电子版保存相结合,把珍贵的“三亲”史料保存久远,把可公开的文史资料面向读者。对文史研究成果专著的考察、资料征集、研究、编辑出版等经费,要争取纳入当地财政专项预算。要配备必需的电脑、录音、录像、摄像等设备,为提高文史研究工作提供坚实保障。
(此页无正文)
政协沅江市委员会
2021年7月13日
政协沅江市委员会办公室2021年7月13日印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