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讯 近日获悉,自2019年起,我国将在10年内累计投入3亿元专项资金,开展迄今为止布达拉宫最大规模的古籍文献保护与利用专项工作。其中,数字化保护为其中一项重要工作。
藏民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特有的灿烂文化。民族文化遗产方面,仅就布达拉宫而言,宫藏在册的汉、藏、满、蒙、梵等多文种珍贵古籍文献就有近4万函。
图为国家将斥资三亿元整理布达拉宫古籍文献的新闻报道。图片来源:西藏卫视
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西藏人民用勤劳与智慧在青藏高原上繁衍生息,创造了与众不同的人文环境,沉淀了浓郁的雪域文化,极大地丰富了我国文化遗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重视西藏文化的保护,投入巨大人力、物力、财力,运用了一系列手段。目前已启动多次文物普查工作,并召开座谈会等。
但在现代化进程中,文化变迁不可阻挡。随着岁月的流逝,文化遗产仍会面临损坏和遗失的风险。保护好民族文化遗产,采取数字化的方式极为有效。
数字化保护的必要性
数字化保护方式,能更好地通过整理、收集、记录等方式保存文化遗产的信息,突破传统意义上的保护方式,更为安全和长久地保存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同时,还可以将文化遗产传播的内容从表面化、模式化、边缘化向深度推广,更有利于人们了解、认识和探索文化遗产,激发和培养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自觉意识和行动力。
面对现代文化冲击,对于极具地域特色的西藏文化,数字化记录、保存是最有效的手段。目前布达拉宫宫藏在册的珍贵古籍文献基本涵盖了藏民族古籍文献的所有形式,内容可大致归纳为经藏、律藏、论藏等三藏典籍;大、小五明;佛本生传记;各语种医药学、史学、戏剧;各类志书、目录等。上世纪70年代,布达拉宫组织成立古籍文献整理小组,保护修复了部分古籍文献,整理出版了四部古籍文献文集目录。近年来,为更好地保护利用这些珍贵古籍,西藏结合布达拉宫古籍文献实际情况,开展了原有古籍目录电子版的录入、整理以及数字化工作。对西藏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有利于明确西藏文化的基本情况,有利于西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时,能够带动西藏的经济、文化、科技、旅游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国西藏网 记者/孔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