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文史特色优势 创新学习读书工作
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助力添彩
——政协第十二届青海省委员会
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工作综述
十二届省政协以来,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央、省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省政协党组、常委会议、主席会议部署,在分管副主席领导下,守正创新,履职尽责,推动各项工作提质增效。
创新读书活动,拓展学习深度广度
高位统筹推进。按照全国政协、省政协党组部署,协同各专委会首次在全国政协读书平台开设“三江之源大美青海”读书群。全国政协副主席刘奇葆莅临读书群发表寄语、给予关心。省政协主席公保扎西担任群主、悉心指导,各位副主席撰写文章、带头导读,各专委会负责同志认真谋划、精心组织,推动读书学习走深走实。
突出重大主题。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历时4个月,安排9个专题,组织省政协委员与全国政协委员深入交流,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思想政治上的高度共识和贯彻落实中的具体行动。
创新形式载体。委员们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领学与自学相贯通,全天候、不断线学习交流。读书群开设以来,浏览量达18000余人次,发言1700余人次,有效拓展了读书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坚持中心环节,强化思想政治引领
完善学习制度。协助制定《加强和改进省政协委员学习培训的意见(试行)》《省政协委员讲堂、重大专项工作委员宣讲团和“政协委员面对面”工作制度》,推动学习制度化、常态化、全覆盖。
加强理论武装。组织委员会学习座谈,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邀请专家学者和政协委员,举办17场常委会专题讲座,持续推进委员讲堂,服务委员把握大局、凝聚共识。
开展“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配合办公厅和相关专委会,围绕省政协重点协商议题,与青海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协作录制播出委员面对面访谈,打造面向社会凝聚共识新平台。
聚焦协商主业,提高建言资政水平
紧扣“三个重点”,精选协商议题。围绕全省工作大局、社会关注热点、政协工作职能,从构建国际生态旅游线路体系、打造“青绣”品牌、文旅融合发展、乡村文化建设、培育协商文化等方面精准选题,打牢协商基础。
搭建“三个平台”,丰富协商形式。承办6次专题协商,积极搭建以双月协商、对口协商为重点的经常性平台,以界别联合调研、四级委员视察为支撑的协作性平台,以网络议政远程协商等为依托的创新性平台,突出协商特色,提升协商成效。
做到“三个充分”,提升协商质量。在调研过程、形成报告、成果转化三个重点环节充分协商、凝聚共识,群策群力摸清现状、谋实建议。信长星、公保扎西、于丛乐、杨逢春等省领导对调研报告和社情民意信息给予批示肯定。省政府“青绣”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和省委改革办工作吸收了相关意见建议。全国暨地方政协文史委工作座谈会对青海政协加强协商议政质量建设、助力文化繁荣发展取得的成效给予点评肯定。
强化学习培训,提升委员履职能力
靠前培训,增强时效性。办公厅和委员会共举办各类培训30期,培训省州县三级政协委员和干部1800余人次,其中培训省政协委员18期、680人次,如期完成省政协委员两年内轮训一遍的目标任务。
分类培训,增强针对性。精心谋划培训专题,联合举办提案、生态文明、民族宗教等16期专题班,有针对性提升委员履职能力。
多措并举,增强实践性。协助办公厅加强与相关部门联系,争取培训经费370余万元。组织委员到全国政协培训中心、浙大、厦大等省外10余所院校培训,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经验。
突出特色优势,加强改进文史工作
统筹谋划,整体推进,形成文史资料工作合力。贯彻落实全国政协文史工作会议精神,召开全省政协文史工作推进会,举办文史工作培训班,交流经验,加强指导。协助筹建省政协文史资料馆,参与督导基层政协文史工作健全机构、充实力量。
加强协作,密切配合,高质量完成全国政协协作选题。组织完成“脱贫攻坚、人民政协70周年、东北抗战及中国少数民族文史资料书系”等征编协作,采用我省文稿200余篇、160余万字。全国政协副主席刘新成对我省各级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突出特色,拓宽渠道,精心做好文史资料征编出版。组织完成青海藏族、回族、蒙古族百年实录和《青海脱贫攻坚工作纪事》征编出版,共采用民主党派、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三亲”文稿500余篇、300余万字,文史资料资政育人取得新成果。
加强自身建设,推动工作提质增效
充分发挥委员会基础性作用。加强分党组的领导,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上积极探索,为委员履职更好搭建平台。
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五年来,委员们坚持履职为民、强化责任担当,共参加调研视察220余人次、提交提案170余件、撰写社情民意和大会发言140余篇,用心用力写好“委员作业”,展现了新时代政协委员的新形象。
充分发挥委员会办公室服务作用。坚持严管厚爱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办公室干部组织协调、文字写作、服务保障能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