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宋浩 通讯员 张雪燕
数字考古,考古遗址数字活化,云岗石窟、敦煌的数字化……数字人文正改变着学术研究,也助力文史研究成果走向大众。
11月11日到13日,2023年杭州文史论坛暨“数字人文视野下的宋代文明”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举行。来自全国40多所高校的专家以及来自河南、浙江多个地区的政协相关负责人共200多人欢聚一堂,深入研讨。论坛由著名学者包伟民主持。
本次文史论坛核心围绕宋代文明研究在数字人文背景下的发展,100多位专家中,既有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的,也有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云冈研究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敦煌研究院等全国多家研究机构和文博单位的100余位文史、考古、文博、文旅、建筑、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共收到相关学术成果60余项。
开幕式上,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徐怡涛,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副所长丁小胜,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袁东山,龙门石窟研究院信息资料中心主任高俊苹,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李志荣,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副系主任郑建明,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研究员毛若寒等8位专家学者分别围绕主题,将所在机构或个人的研究、应用成果作了深度分享。
丁小胜以“敦煌不再遥远——‘数字敦煌’资源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为题。敦煌洞窟、彩塑的数字化采集不断发展,今天,我们打开手机就可以云游敦煌,动动鼠标就可以看到高清洞窟的细节。数字技术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丰富的手段和路径,也给宋代文明的研究带来了便利。
宋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刘成国教授,代表与会学者发言
为期3天的活动期间,专家学者就数字人文研究、信息技术与文化遗产保护展示、文史成果转化利用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宋代上承隋唐五代,下启元明清,是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一个高峰,诸多文明成就超越前代,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宋代也是杭州城市发展突飞猛进的时期,从北宋“东南第一州”到南宋行都,杭州的城市地位获得极大提升,社会经济蓬勃发展,杰出人才荟萃,文化氛围馥郁,为后世杭州城市发展积淀了极其深厚的底蕴和资源优势。
近年来,数字技术蓬勃发展,为文化传承创新、展示传播、保护利用等提供了强劲动能和有力支持。杭州作为全国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技术优势。
同时,伴随着数字技术进步,数字人文作为人文社科研究一种新方法、新视角、新思维,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本次论坛以两宋为聚焦点,前瞻后观,以数字人文跨界融合,会通古今,深入探讨宋代文明成就及其传播展示,对于杭州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弘扬、宋代历史文化传承发展和杭州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直观地呈现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传承,人文研究融合技术创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及中华文化全景呈现、全民共享的重要影响和作用,本次论坛还在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特别推出了为期一月的“云观华夏——数字化文史成果展”,囊括“云冈石窟之千年之眼”“佛光寺之无界之境”“杭州宋代石窟寺的数字化”“飞来峰造像”“开封古马道遗址”“南宋临安城数字沙盘”“云上龙门”等主题,11月11日开始展出。
杭州市政协主席马卫光致辞。
本次活动由杭州市政协主办,杭州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杭州市文史研究馆、杭州市社会科学院、中国考古学会建筑考古专业委员会、杭州文史研究会、杭州中华文化促进会、杭州市上城区政协承办。
杭州文史论坛自2010年创办,连续举办了13年。该论坛一年一个主题,持续围绕文化建设的重要议题深入开展研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对话交流、展示学术成果、推动学术繁荣发展的重要平台。
今年的杭州文史论坛盛况空前,除了来自全国40多个高校和研究机构的100多位学者,还有来杭参加“两宋文化”协商交流的开封、洛阳等地政协相关负责人,来杭考察交流的宁波、绍兴、湖州、衢州等地政协的相关负责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