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典籍概要期末复****纲要○ C Mulberry 1 根据 banananana 老师讲义整理,参考陈晓兰老师班课堂笔记、王树民先生《史部要籍解题》。概说古代典籍一、名词 1、“文献”: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文字符号:记录内容:知识外在形式:载体生产方式:手写、影印等本质:物化的精神状态 2、“典籍” 3、“图书”《文献通考· 经籍考· 总叙》:伏羲氏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 言大道也; 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 言常道也。至于夏、商、周之书, 虽设教不伦, 雅诰奥义, 其归一揆, 是故历代宝之, 以为大训。八卦之说, 谓之《八索》。索, 求也, 求其义也。九州岛之志, 谓之《九丘》。丘, 聚也,言九州岛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 4 、古代的三种“书”: 作为文字的“书”( writing ) 作为档案的“书”或“典籍”( documents ) 作为著作的“书”或“典籍”( book , text ) 二、典籍初兴的文化背景《文史通义· 史释》:盖自官师治教分。三、小结:严格意义上的“图书”或“典籍” 1 、所用材质多为竹、木、帛、纸等易损材料(区别与铭文) 2 、形式上必须是编连成册的古书的装帧形式的演变:简策、卷轴、龙鳞装梵夹装与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毛装 3、内容: 内容与政务、商务及日常生活之俗务等无直接关系( 区别与文书、档案、票据)。
4 、目的:传播知识具有“突破性”、“轴心时代”产物四、典籍的聚散与历代著作统计五、中国古籍的分类 1 、古籍分类的主要思想: 第一,类别能适应书籍; 第二,分类依据于“义”; 第三,有“别出”与“互见”; 第四,类名应有明显特出的意义; 古代典籍概要期末复****纲要○ C Mulberry 2 第五,分类力求精密。 2 、古代图书分类法的演变:从《七略》向四部流变 A、《七略》: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 B 、晋· 荀勖:因魏《中经》更著《新簿》。总以四部别之。特色:(1 )史书( 2 )皇览( 3 )汲冢书( 4 )佛书。 C 、李充《晋元帝四部书目》六、典籍与文化的传承古代典籍概要期末复****纲要○ C Mulberry 3 经部要籍与经学流变一、概说经典 1、“经”的本义 A 、经为常典。 B 、经为圣人著作。 C 、经为群书总称。 D 、群书之用文言者,亦称之为经。 2 、经与孔子密不可分 3 、经是政府法定的典籍汉武帝建元五年,置“五经博士”。 4 、经是道德准则,为教学之先、人文之首《孝经》二、经典刊刻 1 、刊刻石经 A 、熹平石经(汉一字石经) B 、正始石经(魏三字石经) C 、开成石经(太和石经、唐国子学石经) D 、广政石经(后蜀石经) E 、嘉祐石经(北宋国子监石经、二体石经) F 、南宋绍兴御书石经 G 、乾隆石经(清国子监石经) ★考证石经之作:顾炎武《石经考》、万斯同《万氏石经考》、朱彝尊《经义考》、张国淦《历代石经考》、马衡《凡将斋金石丛稿》 2 、五代始印儒家经典三、经部文献的构成 1 、原典文献: A 、六经。
B 、五经。《宋书· 乐志》:“秦焚典籍, 《乐经》用亡。” C 、七经。东汉《诗》、《书》、《礼》、《乐》、《易》、《春秋》及《论语》 D 、九经。唐代《三礼》、《三传》及《毛诗》、《尚书》、《周易》。 E 、十二经。唐文宗:九经+《论语》《孝经》《尔雅》 F 、十三经。宋代:+《孟子》(《直斋》首出“语孟”目录) G 、十四经。+《大戴记》 H 、二十一经。《礼》益以《大戴礼》《春秋》益以《国语》、《史记》、《汉书》、《资治通鉴》《说文解字》、《九章算经》、《周髀算经》以益之四、注释文献 1 、故,亦作“诂”。 2 、训。 3 、传。古代典籍概要期末复****纲要○ C Mulberry 4 4 、说。 5 、记。 6 、注。 7 、解。 8 、笺。 9 、章句。离章析句。 10 、微。释其微旨。 11 、集解。 12 、义疏。 13 、正义。五、十三经注疏南宋时,合唐之“九经正义”及邢昺、孙奭所作义疏为一书,成《十三经注疏》。清阮元校刻本号称善本。《周易》:魏王弼、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尚书》:旧题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 《诗经》:汉毛亨传,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 《周礼》: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仪礼》: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礼记》: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左传》: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公羊传》:汉何休注,唐徐彦疏; 《谷梁传》: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 《论语》: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 《孝经》:唐李隆基注,宋邢昺疏; 《尔雅》:晋郭璞注,宋邢昺疏; 《孟子》:汉赵岐注,旧题宋孙奭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