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喜欢文史的同学,能否报考纯人文社科类专业?

喜欢文史的同学,能否报考纯人文社科类专业?

喜欢文史的同学,能否报考纯人文社科类专业?慎

今天中午陕西高考成绩出分,一些以前中学教过的同学问我文科专业报考的问题。孔子讲“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论语·为政》)对于文史类志愿报考,恐怕任何一个专家都难以做出万全的回答,因而我也只能结合我自己的经历,谈谈我了解的一些情况,对于我自己不了解的,那当然要慎言。

启航路小邓本科读汉语言文学,硕士读中国史,现在读马理论,也算是传统人文社科类专业的“老兵”了,对这个问题谈一些自己的认识。

众所周知,文史类专业可以报考的学科大类主要为文史哲、经管法、艺术、教育等学科,经管类、法学属于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今天主要讨论所谓“纯文科”,理论性较强的文史哲类专业。近来“张雪峰事件”使这一问题持续升温,我们先看一下厦门大学邹老师对这一问题的回应。

文史类专业就业前景_三峡大学文史类专业_文史类专业

文史类专业_文史类专业就业前景_三峡大学文史类专业

新闻学虽也属文学大类,但毕竟我没上过新闻学专业,没有调查了解,不可妄加评论。但张雪峰与邹老师的言论正好对应了为学的两大目的,一是为己之学,一是为人之学。张雪峰老师站在就业、出路的角度发表言论,邹老师也谈及学习新闻学专业出路问题,但更多讲的是学习新闻学对个人综合素养的提升价值。从这里引申,选择文史哲类纯人文社科类专业,也可以从为人、为己两个学习目的角度来分析。如若有足够的条件作为支撑,自己也十分喜欢纯人文社科类某一专业,那么尽可大胆选择喜欢的专业,无可厚非,学习的目的就是纯粹的“为己之学”,这类同学不应成为某些人口中的“酸葡萄”,相反我们应当尊重他们,鼓励他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倘若能坚持这份热忱,定当有所成就。接下来我们主要谈谈“为人之学”,也就是学习这些专业的现实出路问题。

先说结论,这类专业最好要在好学校里学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211、985高校。这里需要强调,小邓在工作学习过程中,接触到了很多本科毕业于“双非”文史哲类专业的同学、同事,其中不乏十分优秀甚至卓越的人才,或在学界严谨治学,或在讲台培育英才,成果斐然。但结合实际情况客观而言,非211、985高校文史类本科同学,职业生涯中确实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所走的路也更为艰辛,在选择的时候理应慎重。况且,纯文科专业对老师的要求甚高,同样一门课,有的老师照本宣科,从头到尾念PPT,有的老师旁征博引,引证不同史料,融入最新的研究成果,并讲一些研究方法,让人获益匪浅,而在211、985高校中,遇到好老师的概率会更大。

当年的老同学,职业选择可谓五彩斑斓,在我们这个30多的年龄,大多同学也发展得不错,逐渐成为骨干、小领导,除众所周知的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行政、媒体记者编辑、高校教师、中小学教师外,还有词作家、影视编剧、话剧演员、创业小老总(真小老总,已经是政协座上宾的那种,非烤串奶茶店)、游戏策划等职业。根据我的观察,学传统文科发展不错的老同学,大抵有三个共同特点,供新同学们参照,看看自己是否适合学习文史哲类专业。

第一,能写。能写不是瞎写。如果让我评纯文科类学生最核心的一项技能,那一定是写作能力,这里说的写作偏重于实用类文本的写作,当然能有良好的文学创作能力就更好了。君不见多少文史类毕业生,在单位写新闻稿文法错误,从事传媒工作写出的声明漏洞百出,从事影视创作剧本有史实、逻辑错误(往大的说这还真要向全国人民谢罪)。很多从事行政、人事的同学坦言,现在想招一个合格的“笔杆子”太难了,这方面的人才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因而如若纯文科的同学能在大学几年中练好写作能力,出口成章、倚马可待。掌握基本的写作特别是实用类文本的写作能力,绝对不愁出路,甚至不愁好的出路。好的写作能力,一靠勤练,二靠多读。让人遗憾的是不少文史类同学大学几年没有完整读过几本经典书目,甚至没有从头到尾读完过一本文化经典,写出的东西自然干瘪无味,谈何核心竞争力。不过也要指出,能写是纯文科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十分有用,文史哲类的学生大概率比其他专业的同学能写,但“大概率”不等于“每个人”,能写相对于理工科专业,准入门槛低,因而不乏其他专业的同学也能写,小邓就听说过一个中学的办公室主任笔杆子是体育老师出身,写的文章文理皆可观,语文老师也佩服。哪怕是文学创作,非科班的作家也占据半壁江山,余华学医学,白先勇学水利工程和外国文学,凌力学导弹工程,郑渊洁查不到学什么,刘和平几乎一路自学,刘慈欣是个电工,但同时贾平凹、路遥、陈忠实、迟子建、苏童、刘震云又都是中文系出身,因此说个人的写作能力,纯文科出身会有优势,但归根结底,还是要自己能写。

第二,能讲。能讲不是乱讲。能讲也是社会需要的一项核心技能,能否把一个观点既能忠实原意,富有逻辑,又不失风趣幽默地感性化表达,便于听众接受、理解,这是一门学问。孔子讲,“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读书就要学会灵活运用书中内容,进而更好地表达,最终能够承担“使于四方,可以专对”的目的。毛主席也讲“你讲话是讲给别人听的,写文章是给别人看的,不是给你自己看嘛!”因此,能否很好地把话讲好,掌握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表达的内容便于听众记忆,这也是纯文科同学必备的技能,特别是有志于从事党政机关、高等院校、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同学,尤其要加以练习。个人认为语言表达需要如下能力,一是知识储备,知识储备自不必说,只有大量阅读,结合个人实践,才能做到融会贯通,旁征博引,讲的内容才有吸引力;二是富有逻辑,有逻辑的内容便于记忆,倘若大而无当,东拉西扯,那也难怪听众昏昏欲睡;三是适当的表达技巧和一定的临场反应,这需要在实践中摸索、学习、提高。但同时不得不说,能讲虽是纯文科同学必备技能,但其他专业的优秀同学讲话水平不见得差,小邓现在所在的理工科见长的综合院校,辩论队中水平高的往往是工科学生,逻辑思维极度清晰,表达能力也不错,再给补充一些文史知识,学一些文化经典,也很能讲,讲得也很好。所以又回到了那个结论,能讲很重要,也很有用,但归根结底还是需要个人多加努力,不能指望搭专业的“便车”。

第三,能办事。能办事不是江湖气。能做具体的事物,也是传统文科毕业生应有的技能,孔子讲门下十位优秀的同学,其中擅长政事的就是冉有、季路。冉有极其擅长行政,求也艺,很多具体的事物都能管理井井有条,季路擅长军事管理。同样纯文科的同学,日后避免不了和具体的事物、具体的人打交道,因此也需要培养自己处理具体事务的能力,譬如学生会、班干部、学生社团、社会实践等等。另一方面,能办事还体现在和其他行业所需能力的结合,这需要我们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终身学习的能力,譬如做新闻传播类工作,我们上本科的时候怎么也没想到要学习各种新媒体方法,剪辑视频,甚至编程。很多跨行业的同学取得不错的成就,大多都是保持着持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向他们致敬,也要向他们学习。最后话又说回来,能办事十分重要,但学行政管理、经济管理、法学的同学恐怕办事能力也很强,甚至说一般意义上的“办事”能力和专业契合度没有那么强,所以又要落脚于具体的个人了。

以上就是我对学传统文科专业报考的基本认识,这些认识都是基于个人的观察,有不实、不当之处欢迎讨论。同时再次强调,这些内容偏重于实用性,没有更多谈及传统文科专业形而上的个人价值追求,其实形而上的个人价值追求也十分重要,与形而下的现实工作联系也很紧密,这里不再展开。

综合而言,选取211以上的纯文科专业出路还算行(只能说还算行了),但落脚于具体的个人,最好能锻炼自己能写、能讲、能办事三个核心的技能,三者有其二即是强者,三者兼具大概率有好的前程。但上面已经说过,文史哲类专业尴尬之处就在于,这些核心技能大概率其他专业的同学也兼备,因此要与众不同、出类拔萃的确很不容易。这需要在上学期间付出大量的精力,绝不是读读通俗小说、写写“纸短情长”就能炼就的。

没有七十二变,怎经八十一难。

上一篇: 年度散文榜揭晓!2023花地文学榜入围名单公布
下一篇: 古人的儿童教育观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