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第一时间组织认真学习,在全社干部员工中引起热烈反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古籍事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为更好地践行《意见》要求,出版社对近年来在古籍整理出版所做工作进行梳理总结,并结合《意见》开启新的展望。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编辑侧记
潘肖蔷
2021年7月,《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第一至五批)(40册)荣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作为百部经典系列丛书的责编之一,心情非常激动。所思所想,略记于此。
百部经典系列丛书,根植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文化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中国人民永远的精神归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深沉精神追求的积淀,是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标识的代表,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生生不息的沃土。在我国文明发展历程中,一批批经典著作,承载中华民族的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宝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数千年来的经典著作灿若星河,闪烁先民智慧之光。为了让广大读者阅读经典、学习经典、传承经典,政府、学界、出版界一直在做有益的探索。
建国之初,物质并不丰盈,然而探索经典普及的脚步并未因此停滞。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详尽规划“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丛书”系列丛书。中华书局的点校本“二十四史”工作也在1958年启动。
1981年,陈云同志在《整理古籍是继承祖国文化遗产的一项重要工作》中发表重要讲话,同年12月1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恢复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的通知》,古籍小组正式恢复。随后80年代初,古籍出版迎来新局面,呈现蓬勃之势头。1986年,贵州人民出版社正式确定出版《中国历代名著全译》系列丛书,推出“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50种)计划,此项计划被列为1991-1995年中国古籍整理出版十年规划和“八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后又增出50种图书作第二批,被列入国家“九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此系列图书是建国后第一套经史子集四部全备的传统经典普及丛书。成立于1983年的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担纲组织“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系列丛书也入选国家“八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华书局自2010年开始出版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至今仍在持续出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鲜明提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方针,指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2017年初,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部署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战略任务。近年来,社会各界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度、共识度越来越高,古籍整理成果显著,文史类图书畅销,传统文化类节目热播。顺应形势,在中宣部支持指导下,由文化旅游部委托国家图书馆组织实施国家级重点文化工程“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项目。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说明这一项目是传统经典普及的成功实践。在此与大家分享本丛书出版过程中的一些感想与思考。
一、团队协作 坚实基础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项目主要有三个团队。首先是编委团队。丛书由中央文史馆馆长袁行霈先生领衔主编,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饶权,国家图书馆理事会理事长韩永进,国家图书馆馆长熊远明任副主任委员。项目延请了学界德高望重的大家耆宿担当顾问,同时组织国内文史界20余位顶级专家组成编委团队。编委团队主要负责遴选书目、编写体例、确定解读人、组织审稿,把握百部经典系列丛书的学术方向。
其次,作为项目组织实施单位,国家图书馆专门成立了《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编纂工作办公室。办公室工作人员负责非常重要的沟通工作:联络编委成员组织召开编委会;联系解读人,关注书稿写作进度;联通出版社,移交书稿,督促出版进度等等。
同时,在国家图书馆出版社设立《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编辑室,组成稳定的编辑团队。丛书出版伊始,国图出版社多位资深编辑参与编辑工作,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也吸取了不少教训。第一批图书顺利出版之后,其余书稿的出版主要由《百部经典》编辑室完成。编辑室成员包括编辑、校对、编务,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编辑团队能够保证熟悉丛书编纂体例,不断积累、增长编辑经验,保质保量完成出版任务。
二、流程科学 共同心血
项目立足于中华民族几千年积累的传统文化典籍,从中慎重选择在哲学、文学、历史、科技等各个学术领域具有重大思想价值、社会价值、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的一百部经典著述,对其进行导读、诠释、注解、点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浩如烟海,哪些才是最有代表性的经典著作,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观点,因而也有不同的选择标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社会沧桑巨变,处于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也必定不同于古人,也定不同于四十年之前。《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编委会认为,选目必须具有多样性、当代意识和世界眼光。因而选目不仅包括“五经”、《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也选入《老子》《庄子》《坛经》《太平经》《金刚经》等佛道典籍;既包括唐宋名家韩愈、柳宗元、王安石等诗文集,也选入《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牡丹亭》等经典小说、戏曲著作;既选入了《商君书》《新书》《春秋繁露》等思想经典,也选入了《黄帝内经》《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历代名画记》《茶经》等科学类、生活类、艺术类经典著作。同时希望对中国古代经典的历史作用和现代化价值进行重新审视,既强调准确尊重经典原意,切忌望文生义,随意比附;又努力寻找经典中与当代社会生活的契合点,萃取其对现代人最有启发意义的思想精华,予以深入而新颖地解读。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 · 牡丹亭》彩插
每一种经典启动编纂之前,由编委会讨论通过选定解读人。每一种经典都延请国内研究该文献最权威的学者,比如《史记》的解读邀请了张大可先生、《论语》的解读邀请钱逊先生、《庄子》的解读邀请陈鼓应先生等等。解读人多深造自得之言,厚积薄发,称心而出。当今很少有一套普及性的书,能汇聚如此强大的编纂撰写力量。高水平的编纂和撰写队伍,为这套书在选目和编写质量上的权威性提供了充分保证。百部经典编纂体例包括“导读”“原典”“注释”“点评”四部分,既对经典文献中重要字句进行注解、诠释,通过“点评”重点阐述原著的篇章大意,又通过“旁批”揭示经典著作的精华所在和精彩之处,通过“导读”引领读者了解经典作家的生平与思想、经典作品的诞生历程与核心要旨。一方面立足学术,熔古铸今;一方面化繁为简,面向大众,以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当代读者。既体现当今传统经典研究的权威性和新高度,又着力于深入浅出,让读者更好地理解经典。
内页
编纂工作办公室负责联系解读人,请解读人提供初稿。初稿经编委会审议通过后,请解读人完成全部书稿。书稿提交办公室以后,由三位相关领域专家组成审订组,从专家角度对书稿进行审读。解读人根据审定专家意见,修改书稿,提交复审。复审通过以后,转交编辑室,图书正式进入编辑流程。除了完成图书出版管理规定要求的“三审三校”之外,延请外社审读专家,从编辑出版角度再次进行把关。
三、精雕细琢 保证质量
编辑接收书稿以后,首先要根据作者选定的底本核对正文。底本之外,往往还有诸多参校本。在编写过程中,作者还有可能出于学术性或普及性的考虑,更换底本。在这种情况下,与底本有出入的情况会比较多。编辑或校对核对底本时,将不同之处标出,有的能直接判断正误,有的暂时存疑。随后交由作者斟酌,选择最为合适的字句。
百部经典作为系列丛书,要保持体例统一,才能提升读者阅读体验。因而编委会制定了详细的编纂体例,并形成书面文件。但是书成众手,不同解读人对编纂体例理解不同。这就要求编辑能够坐得住、沉下心,做好统一体例的工作。比如编纂体例精确至标点符号的使用,因此除按照标点符号使用规范修改之外,编辑还需要根据编纂体例进行不厌其烦的标点符号统一工作。
所有文字定稿以后,编辑还需要再次检查旁批位置。因为同一版面上或有正文、注释、旁批、点评几部分,牵一发而动全身,某一处的改动可能会导致旁批与正文的位置不相对应。因此,在全书定稿之后,就旁批位置尚须再次调整。调整旁批要求编辑理解旁批和正文的内容,这样才能做到一一对应。虽然烦杂琐屑,但是能提高读者阅读的便利性。
百部经典包罗经史子集、佛道经典、名家诗文、小说戏曲,乃至科技著作。编辑不是通晓全部领域的全才,这就要求做到勤查勤思考。比如《春秋繁露》这本书,正文:“《传》曰:‘臧孙许与晋郤克同时而聘乎齐。’”作者注释有:“郤克盲一目。”初读之时,凭借记忆,郤克应为跛脚而非目盲。查《左传》,此处记载为:“十七年,春,晋侯使郤克征会于齐。齐顷公帷妇人使观之。郤子登,妇人笑于房。”“郤子登,妇人笑于房”,没有明说郤克身体有何不便,猜测应为跛脚。再查《春秋公羊传》,此处为:“晋郤克与臧孙许同时而聘于齐。萧同侄子者,齐君之母也,踊于棓而窥客,则客或跛或眇。于是使跛者迓跛者,使眇者迓眇者。”在此,比较明确郤克为跛脚。但是再查《春秋谷梁传》,此处则记载为:“季孙行父秃,晋郤克眇,卫孙良夫跛,曹公子手偻,同时而聘于齐。”则“郤克盲一目”也是有出处的。科学的编纂要求、严格的审校流程,保证了百部经典系列丛书的出版质量。
经典是江河之源,是巨木之本。《百部经典》立足于中华民族几千年积累的传统文化典籍,以“激活经典,熔古铸今,立足学术,面向大众”为编纂宗旨,力求深入浅出,化繁为简,让大众读懂经典、理解经典,用优秀传统文化来滋养当代读者,使中华经典传之久远,嘉惠学林;使文化遗产生生不息,绵延不绝。作为责编之一,一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做好百部经典图书的编辑工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