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探索自然教案

探索自然教案

探索自然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探索自然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探索自然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探索自然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探索自然教案(通用10篇)

探索自然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太阳的作用(发光、发热、光合作用、发电等),知道太阳给生物带来的好处。

2、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用猜谜的方式导入活动。

老师:小朋友,请你们猜个谜语——天上有位老公公,圆脸庞,红面孔,天一这就出工,人东到本照大地,直到傍晚才收工。

2、小组讨论太阳的作用。

老师:你们知道太阳有什么作用吗?请你先和小组里的朋友们讨论一下。等下来告诉大家,好吗?

3、集体交流太阳的作用。

4、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了解太阳有哪些作用呢?

(1)老师这里有一张图片,请你找找太阳有哪些作用呢?

(2)老师总结:太阳的本领可大了, 人们需要它,动植物需要它,有了太阳,我们的世界是亮亮的(发光),植物才能更好地生长(光合作用),太阳还可以帮我们做许多事呢,暖暖的太阳可以把湿衣服晒干(发热),因为太阳的能量很大,人们很聪明,想出办法,利用太阳的能量发电,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发电),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节约其他能源,而且还很环保呢!

5、延伸活动:太阳还有什么作用呢?回家去找找并收集一些资料过来跟大家一起分享。

探索自然教案 篇2

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是学生进入科学课学习的入门课,也是《十万个为什么》单元的起始课,这节课主要侧重对学生观察能力上的初步培养和训练,在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针对教材所设计的活动,我将本科的教学内容做了部分调整,调整为以下五个层次的教学活动:

1、看照片。

2盲人猜物。

3、尝试与指导。

4、实地观察。

5、交流与拓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使用各种器官获取各种信息。

2、了解一片草地(或花坛等)的植物、动物和其他。

3、通过对自然的感知及描述,使他们的观察变得敏锐。

(二)过程与方法

1、是学生通过有趣的感知活动,体会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的奇妙作用。

2、通过对学校花坛一角的观察,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敏感度。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2、在活动中培养信任感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学生会使用各种感觉器官获取多种信息

2.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根据学生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认识和感知。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探究法、实地考察法、游戏法、对比发现法

教学准备:

盲人猜物的游戏材料、考察学校花坛、教学辅助、观察记录表、哨子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铺垫

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我们要上一节什么课吗?看,老师告诉你们(毛笔蘸水写“科学”二字在黑板上)

仔细看这两个字,要知道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一起去发现、去研究这奥妙无穷的科学世界了!

(学生仔细观察活动)

谁能把刚才的发现说出来?

看来大家已经体验到仔细观察带给我们的乐趣,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浓浓的兴趣一起开始探索自然、探索科学吧!(板书课题)

看照片。

刚才,我们是怎么发现了用毛笔蘸水写的字渐渐变没了呢?(眼睛看)好,眼睛是我们探索自然的很重要的一种方法。

(PPT文稿出示:学生熟悉的一片草地(或花坛)的照片)

这是一幅照片,它是我们校园的一角,从这篇草地的照片上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观察与汇报。

二、盲人猜物。

看来眼睛却是能观察到很多,是探索自然的很重要的一种方法。

如果给你这个,拿出装有4种不同液体的瓶子摆在桌上,问学生:谁来猜一猜瓶里的液体是什么?

学生猜测,学生可能很快就猜出有颜色的液体是果汁。

老师追问:你是怎么猜测的?

学生回答:眼睛看到的。

老师:对了,眼睛看是获取信息一种重要方法(板书:眼睛看)。这时增加游戏难度,让学生蒙上眼睛猜测,其他学生只可给予提示,不能说出答案。

学生可能用鼻子闻的方法猜测出其中两瓶是酒精和醋(板书:鼻子闻),用嘴尝的方式说出另一瓶是水(板书:嘴尝)。

学生全部猜出后,游戏结束。

老师引导学生归纳其观察的方法(并板书),并让孩子凭着生活感知,说出:还可以用手摸、耳朵听进行观察获取信息。

老师总结:刚才的游戏,老师发现我们班藏了这么多小科学家!会用多种感官获取信息。

这一环节,通过简单的看、闻、尝,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获取信息,认识到科学知识是通过探究学习得来,并感受探索科学的乐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三、尝试与指导。

问学生:如果老师要带大家走进校园花坛的一角观察,你该怎么做呢?老师先带来一盆月季花考考大家,你们敢接受挑战吗?用激将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观察前,老师强调:在观察时,不能伤害到他们)

学生积极回答,老师在鼓励学生发现的同时要做好引导。

这一环节,学生通过练习能准确的运用多种感官获取信息,从而使观察能力变得敏锐。

四、实地考察。

老师说:通过上一活动的努力,同学们可以用自己的多种感官进行科学观察了。已经通过老师的考核了,接下来,我们要走出教室,到学校花坛的一角进行实地考察了,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要想发现更多的信息,仅仅用多种方法观察是不够的,还要求带好笔,及时填写“科学观察记录表” 。

出示温馨提示

1、认真细心

2、带上笔,及时填写《科学观察记录表》。

学生来到花坛前,面对这鲜活的事物,一定会有很多问题,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并及时帮助学生寻找答案,有困难的问题则记录下来。同时要维持好纪律,确保学生安全。

15分钟后,学生拿着满满地记录表,走进教室,完成实地考察活动。

五、交流与拓展。

老师: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的发现和大家一起分享?

(学生汇报交流),在交流中,针对学生暴露出一些问题,老师要及时指导。

汇报结束。

老师:花坛里的所有秘密是不是都被我们发现了呢?我们下课以后孩子可以继续到花坛上进行观察:看看某种植物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他的正反两面是不是一样的等等,同时提醒大家,如果你们能带上放大镜、尺子等小帮手去观察,可能会有更多的发现。

这一环节充分发挥校园资源,进行体验式探究活动,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科学学习,更有利于学生观察活动的进行。

板书设计:

探索自然

眼睛 看 手 摸

鼻子 闻 嘴 尝

耳朵 听

探索自然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

1、能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物体下落的原因。

2、能独立设计记录图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能体会到通过多次实验得出结论的重要性。

2、能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任务。

知识性目标:

1、 能够通过实例体验常见的各种力。

2、 能通过实验证明地球引力的存在。

3、 能用自己的话解释物体下落的原因。

STSE目标:能举出各种力在生活中应用的更多实例。

二、教学重点:

自主、合作探究物体下落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

认识地球引力这种直接作用物体上的力。

四、教法:

谈话、讨论、合作、引导、评价

五、学法:

讨论、合作、探究、自学、交流

六、教学准备:

乒乓球、烧杯、水、木片、松紧带等物品12份;记录单12份;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寻找常见力。

师:同学们,今天我和你们将继续走进《夺宝之旅》,一起成为

生:夺宝奇兵。

师:为了夺到宝物,我们看看今天我们将要解决哪些有趣的问题呢?出示课件!(课件)

师:啊,问题出现了,看样子我们有麻烦了?好,下面我们就小组讨论讨论如何利用这些给定的事物寻找各式各样的力呢?找出一个力,记在宝盒钥匙上一上。注意组长要组织好,人人都想办法啊,边商量边实验!

小组开始实验,记录。

师:我看有的同学连书包都利用上了,可为用心良苦啊。哪个小组谈谈你研究的情况!在说的时候尽量以“我是这样研究的……这个力叫……”形式说吗?

生:我是这样研究的,把……,这个力叫弹力。

生:我是这样研究的,把……,这个力叫吸力。

师:吸力!这个名字起的不错。我也给他起个名字叫地球引力,行嘛!

生:我是这样研究的,把……,这个力叫摩擦力。

生:我是这样研究的,把……,这个力叫压力。

师:还真多,同学们细致又认真。找出了这么多的力,可以看出力的家庭成员还真不少啊。你们能举出这些力的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吗?请小组一起完成宝盒钥匙的第二项,但这次要求我们自己设计一个表格,把每种力与实例填进去!时间5分钟。来吧!(课件)

师:谈谈行吗?

生谈实例。

师:看样子力与我们的关系怎么样呢?

生:非常密切,离不了。

师:哈,那你们想想,这么多力太乱了,能分一分类吗?分成两类,想想你们刚才先实验的情景!

生:可以把压力、摩擦力、压力……分为一类,还可以把地球引力,磁力分成一类。

师:很棒!那这是按什么分的?

生:都是人给的力,另一个是地球或其他人给的。

师:是啊,人给力的时候都是怎样的?地球或其他的物体给力的时候又是怎样的呢?

生:人给力的时候都挨着物体,而地球引力却没有。

师:VERY GOOD。

(二)、探究重力。

师:讲到这,我突然想起了一个故事,我们听听?

师放牛顿与苹果的故事。

师:牛顿也遇到了问题?你知道他遇到了什么问题吗?

生:他是想苹果为什么落下来呢?

师:同意吗?是啊,为什么呢?这样行吗,用你手中的小物体再试几次,但试的时候注意观察它是如何运动的?并抓住这个幕后凶手!找出原因。记在宝盒钥匙三。好开始吧!

小组进行实验,记录。

师:是谁使他们动起来的?

生:地球。

师:怎么做的?

生:给了他们一个吸引力。

师:说的有道理,那么想更准备的认识地球引力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了解呢?

生:看课外书,上网,向老师,父母请教。

师:是啊,那咱们书上的科学在线上就有它的资料,我们里面学学吧,但学后我们要交流感想,对电视中的小问题进行一下讨论,交流。开始吧!

生自学科学在线。

生交流读后感。对地球引力加深了认识。

(三)、评价: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夺宝之旅即有趣又有成功感,每个小组的宝盒钥匙一定能开启宝盒,得到自己喜爱的宝物。好下节我们继续走进夺宝之旅,寻找科学宝物,因为你们是非常棒的

生:夺宝奇兵。

师:下课。

探索自然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了解文章拟人、反问等修辞的手法,品味文章中的富有哲理的语句。

3、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学生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理解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言。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人:

大自然是人类之母,人类一直享受着大自然的恩泽。高天流云,大漠孤烟,青山绿水,春华秋实。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发展,人类已渐渐远离了自然,地球上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人类曾宣称要征服自然,而人类遭受自然惩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人与自然究竟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在自然母亲面前我们应当有敬畏之心?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上完本课后,我们也许会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多一份爱护大自然的责任。

二、整体感知: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泛读,然后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学生交流感受和见解,同学间互相补充。

三、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二段。

学生阅读第一、二段,概括大意。

明确:

第一段段意:提出“征服自然”说法错误,认为自然的智慧是大海,人类的智慧就是大海的一滴。

第二段段意:大自然窃笑人。(理由:

1、打开的空间只不过咫尺之间。

2、今人也会变成古人。

3、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

(二)学习第三至第五段。

1、学生阅读第三至五段,概括大意。

明确:

第三段:人类发明的工具可能是人类的陷阱。

第四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更高级的生物。

第五段:大自然的智慧也远胜于人。

2、学生发表自己看法,对本文作者的观点进行质疑。

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如:

(1)说说人类变化的历史。

(旧石器、新石器……)

(2)人类从被动状态变为主动了吗?(人类先是不能或难以生存,在其他动物的威胁下偷生。后来工具逐渐进步,能够征服其他动物,是已经变为主动。)

(3)人类成为大自然的主人了吗?

(人类不能完全使大自然听命,所以尚未成为大自然的主人。)

(4)如果说至今人类的作品(一万年后)还是可笑,那么本文是不是也是可笑的?

(或者本文不可笑,那么人类的作品有的一万年后不可笑。)

(5)作者有没有否定现今人类科学的成就?

(对人类的理智有一点否定。)

(6)我们的正确看法应当是怎样?(要尊重人类的科学研究,人类的命运变好。例如人的寿命从二三十岁进为七十几,不管是一万年后,人类寿命的延长,对人类来说不会是“可笑的”。)

四、小结:

学习本文要认识“征服自然”不合理的一面,作者就是以科学理性精神比较人与自然,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得出敬畏自然

探索自然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指导学生认识鱼类的外形及繁殖的共同特征。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教学方法

谈话、观察相结合

教学重点

鱼的共同特征

教具准备

课件及几条新鲜的鱼

教学过程

引入

通过学生回家收集或上网查询关于鱼的有关资料引入课题

收集了哪些资料,学生汇报收集的情

(围绕资料提问式归纳总结进入新课)

鱼类

鱼是适应水栖生活的低级脊椎动物,终生生活在水中。鱼的头部不能灵活转动,体型多呈棱形,用鳃呼吸,多数鱼用鳔来控制身体在水中的升降。鱼可分为软骨鱼纲及硬骨鱼纲两个独立的类群。世界上约有24000种鱼类,我国有3000多种。

学习新课(板书课题)

指导学生认识鱼外形的特征

讨论:

这几种鱼的外形有些什么?

我们见到的鱼,是不是都有鳞、鳃、鳍和侧线?(看鱼和观看课件)

教师引导推想结论:

教师小结:由于我们见到的鱼大多数都有鳞、鳃、侧线和鳍,而其它动物没有或少有,这样我们就可以推想:身体表面有鳞,头部有鳃,躯干部有鳍是所有鱼的外形的共同特征。

指导学生认识鱼的生活环境和运动方式的共同特征

讨论:

①鱼生活在什么地方?

②鱼靠什么行动?

③鱼是怎样呼吸的?

④引导学生归纳,鱼类还有什么共同特征?

教师小结:鱼终生生活在水里,用鳃呼吸,靠鳍划水运动,这是鱼的生活环境和运动方式的共同特征.(课件展示)

指导学生认识鱼的繁殖特征

谈话:鱼是怎样繁殖后代的?

学生根据所查资料总结

观察:图中的鱼在干什么?鱼把卵产在什么地方?(课件展示)

讨论:

由此可以认为,鱼类还有什么共同特征?

教师小结:用卵繁殖后代,也是鱼类的一个共同特征。

指导学生概括鱼的共同特征。

鱼的共同特征是:身体表面有鳞,头部有鳃,靠鳍运动,终生生活在水里,用卵繁殖后代.

巩固.练习

提问:

鱼类有什么共同特征?

什么样的动物是鱼,什么样的不是鱼?

观察和讨论:(出示图片)

图中是什么动物?

哪些是鱼,哪些不是?为什么?

教师小结:概述本节课内容(结合课本简述鱼类资源与生态环境)

你了解鱼吗?请根据你所收集的资料、图片回答问题,认识鱼。

1.你收集了哪些关于鱼的资料。

2.你知道鱼类有多少?

3.鱼的外形有些什么?它们生活在哪里。

4.你知道鱼的哪些特征?它是怎样呼吸、运动的?

5.你知道鱼是怎样繁殖后代的吗?

6.你能区分哪些是鱼,哪些不是?你是怎样去分的?

7.鱼的大量繁殖对生态系统有影响吗?

探索自然教案 篇6

一、教学目的:

1、了解自然,亲近自然,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2、通过观察自然,感受自然,探讨人与自然,把自己设想成自然界的一部分与其实自然景物对话。

3、将观察感受与探讨内容组成文章,作为一次综合性学习的作业。

二、理论依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用)》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险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和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和作的能力。

2、《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教材依据: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以下称“七上”)第三单元:写作·口语义际·综合性学习。这个单元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是:“感受自然”具体活动有三项,即:我有一个“朋友”、走过四季、和心中的美景。我们选择了第一个活动:“我有一个‘朋友’”。

四、观察、实践与探讨设想与过程

一、活动的设想

人教版“七上”第三单元选录的课文是描写春夏秋冬季景色的文章。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是“感受自然”,所以我们设想,既然是感受自然,就要把学生带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气息,与大自然接近,培养同学们热爱自然,自觉保护自然的意识。我校离旗峰公园不远,骑自行车大约三十分钟可以到达,再则旗峰山不高,旗峰山后的姊妹峰也有人工砌的石阶梯,没有多大危险,所以经过预先周密准备,我们于十月的一个周六,带领我所任教的两个班11、12班的学生,骑自行车到旗峰公园游玩,让学生投入大自然,这也是我们第三单元的一个综合性学习的一个任务。

二、活动过程

(一)爬山竞赛。两班的学生进行爬山比赛,抢收登山顶,那组成员登上山顶最早,那组为胜利者。我们事先分好小组,男女互相搭配,八人为一小组,先让两位学生干部登上山顶作裁判,以挥动旗帜作为登山代号,登山的路线选择从旗峰“道领”小路上山,各组成员要互相协作,打团体战,全部登上去才算获胜。最后对胜利者预以表扬。这个比赛锻炼同学们的身体,也培养了同学们的集体主义观念。愉悦身心,是一项有益的活动。

(二)接近自然。爬完旗峰山后,我们慢慢走下山顶,登旗峰山的姊妹峰,这项活动不是比赛,同学们可以走下路基,到树林里去,触摸树木,采摘树叶野花,观察植物昆虫,摄影留念等,由于刚才激烈的登山,大家都有点累了,到了这里后,三三两两走进树林,或观察,或休息,或聊天,或唱歌,树林里一片欢声笑语,这里游人不多,空气清新,瓦蓝的天空,笔直的树木,野花点缀其间,地上松软的树叶,同学们在此游玩嬉戏,乐不知返。

(三)才艺展示。大家休息好后,我们顺一条小路下到东城境界,沿着一条水泥路,绕弯走到旗峰神庙前,参观神庙,古老的建筑,肃穆神像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最后大家围成一个大圈,准备我们的第三个环节:“才艺展示”:有诗文朗诵、唱歌、讲故事、即性讲演、猜谜语等。每班各出两名主持人,轮流上场,有些同学是有备而来,带来了诗歌、散文、有的带来了歌本、随身听,个人的才艺得到充分的张扬,由于不是正式场合,平时一些胆小、怕羞的学生也敢上台背一、两首古诗。掌声引来了许多游客。同学们也玩得非常兴奋。

探索自然教案 篇7

一、检查预习

1、给加粗字注音:

鲲( )鹏 斥鷃( ) 蓬蒿( ) 咫( )尺 狼藉( ) 相形见绌( ) 美味佳肴( )

2、词语释义:

蓬蒿 狼藉 呐喊 自不量力

咫尺 精巧 佳肴 相形见绌

二、导入

宇宙是神秘的,人类是智慧的,神秘的大自然带给人无穷无尽的遐想,那么,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指名读,分组读,齐读),思考: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学生交流感受和见解,同学间互相补充。

四、内容探究

1、学习一、二段:

学生阅读一、二段概括大意:

一段:提出“征服自然”的说法错误,认为自然的智慧是大海,人类的智慧就是大海的一滴。

二段:大自然窃笑人。

2、学习三至五段:

⑴ 学生阅读三至五段,概括大意:

三段:人类发明的工具可能是人类的陷阱。

四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类更高级的动物。

五段:大自然的智慧也远胜于人。

⑵ 学生发表看法,质疑:

(小组合作共同解决)

① 说说人类变化历史

② 人类从被动状态变为主动了吗?

③ 人类成为大自然的主人了吗?

④ 作者有没有否定现代人类科学的成就?

⑤ 我们的正确看法应当是怎样的?

五、课堂练习

研讨与练习一。

六、作业

本文的新学词语较多,抄写于词语本上。

探索自然教案 篇8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感悟生活,培养创新能力。

2、开放形式,让学生写自己的所想所捂,我手写我心,提高写作兴趣。

3、使学生懂得保护环境,爱护人类资源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是我们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类在这个地球上快乐地生活了一代又一代,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例如:我们每天不可缺少的淡水,新鲜的空气和优美的自然环境,而且还生活着我们人类共同的朋友——小鸟、老虎、熊猫……可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灾害,大气和河流污染,文物古迹、基础生活设施遭到破坏,土地、森林、草原在战争中被摧毁,人们日常饮用的井水、河水受到了污染,变成血水、毒水。

有些在长时间内无法排除,形成持久而可怕的环境隐患。近年来,全球气温变暖,达到40摄氏度左右,由于缺少干净的饮用水对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危害。全球变暖对自然地球生态系统影响十分明显,由此造成的社会经济后果将非常严重,特别是对与生态脆弱区。我们生存的地球已经千疮百孔。

二、情感激发。

1、提问:除了刚才老师介绍的内容之外,同学们还了解到什么关于环境受到破坏的事例吗?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伤害?如果你是科学家,或者保护环境的绿色使者,你将任何去做?(让学生各抒己见)

2、激发学生的感情,让他们有创作文章的欲望,呼吁人们来保护自然环境。

三、出示习作要求

1、题目自拟。

2、文体不限。

3、有真情实感。

让学生独立思考或找人合作,选择诗歌、童话、剧本、记叙文、书信、倡议书等文体,确定题目和文体。

学生自主选择自己的文本开始写作,教师进行指导。

交流评价

1、四人小组互赏,推荐一篇佳作。(点评者要做到:你最欣赏哪一点给他提一个意见。)

2、佳作评赏:推荐好的文章,师生共同赏析探讨。

探索自然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阅读课文,感受并理解作者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观点。

2、能力目标: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找出体现作者观点的语句,并品味其深层含意,了解对比和反问的作用。

3、情感目标: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提高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通过此篇议论性散文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

1、通过反复阅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2、理解课文内容,并品味其深层含意,了解对比和反问的作用。

3、树立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

难点:品味关键性语句的深层含义,理解文中的深刻哲理。

三、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

1、课型:教读课

2、教学思路:

激趣导入——自主学习展示

课文阅读——整体感知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学习小结 ——画龙点睛

上一篇: 原神绀田村井底钥匙有什么用
下一篇: 感受科学探索的魅力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